• 我的订阅
  • 科技

中国医学科学院樊圃:妊娠激素会重塑大脑,但无明确证据证实怀孕会让母亲变傻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0-25 13:02:00 来源:搜狐科技

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39期,对话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樊圃。

嘉宾简介:

樊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年进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进行交流学习,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以课题组长身份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实验室主要关注社会行为及情绪调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樊圃:妊娠激素会重塑大脑,但无明确证据证实怀孕会让母亲变傻

划重点:

1.妊娠不光会改变母亲的大脑,甚至会让整个身体发生变化。

2.动物及人类研究均表明,孕产期母亲脑部结构变化会促进母性行为的产生,增强母婴连结。

3.妊娠激素对大脑是否具有长期负面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

4.年轻女性不必太过担忧和排斥生育,生育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但不要被网上的负面情绪所引导。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周锦童

近期,一条名为“研究证实怀孕会部分重置准妈妈大脑”的词条冲上热搜,居高不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持续关注和热议。

据悉,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科学家已经通过小鼠实验证实,怀孕期间产生的妊娠激素,会使得大脑下丘脑中内侧视前区(MPOA)里的一部分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和神经元连接发生改变,使得母鼠在宝宝出生之前就开启了为母的行为,为当母亲做好准备,并可能导致大脑的长期变化。

随着对这一研究结果的讨论热度持续发酵,评论区热闹非凡。许多年轻女性坚定了不婚不育的想法,准妈妈们则表示担忧,而许多生育过小孩的妈妈似乎抓到了“一孕傻三年”的“罪魁祸首”,纷纷交流自己的亲身体验,更有甚者表示:“这和‘寄生’、‘夺舍’有什么区别?绝对不生小孩!”

然而,真的会像网友说的那样“一孕傻三年”吗?生了小孩就不是自己了吗?大脑结构会永久性改变吗?经历过结构性改变的大脑最终会变成什么样?针对这些网友好奇的问题,搜狐科技对话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樊圃。

对此,她表示:“生完小孩之后‘你’还是‘你’,并没有明确的研究支持‘一孕傻三年’的现象,有些时候妈妈们觉得自己产后反应变慢可能是睡眠不足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妈妈们的注意力和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小孩身上,大脑自动忽视了其他事物,并不是说自己本身的思考能力或处理事务的能力降低了。

此外,樊圃觉得表述为怀孕重塑大脑更为贴切,“大脑许多区域在怀孕及产后都会改变,像目前研究发现,皮层、海马体、下丘脑等区域都会发生变化。除了大脑,心肺功能,血容量、体液循环、免疫系统等也都随着孕期的特殊需求发生变化。”樊圃如是说。

对于孕期身体的变化搜狐科技表示担忧,但樊圃进一步解释道:“无需太过担忧,也不用对怀孕过多地抵触,提及的这篇研究对孕后小鼠大脑MPOA区域的改变只监测到孕后50天,依据是雌激素和孕酮在50天后已经恢复至产前。至于50天后是怎样的情况并没有进一步探索,无法确切的得出大脑不能恢复到孕前状态的结论。而且这篇文章只关注了妊娠激素对大脑中很小的一块区域中一部分神经元的影响,该区域与认知功能等也并不相关。”

谈及经历过实质性变化大脑的未来发展方向时,樊圃表示:“最终究竟会对母亲自身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大脑结构这种实质性变化会增强母婴关系,让母亲更好地照顾孩子。”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编辑整理):

搜狐科技: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怀孕时,其大脑会经历一系列的神经元重塑和神经突触的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樊圃:是妊娠激素导致的,激素环境会改变神经元本身的电生理特性,如改变某些离子通道的表达,同时也会使得某些突触连接发生改变。这篇研究表明雌激素和孕酮这两种妊娠荷尔蒙通过小鼠大脑中相应的受体,重塑了大脑中部分神经元,使其电生理特性和神经元连接发生了改变。

搜狐科技:怀孕期间产生的妊娠激素会使得哪些大脑区域改变呢?

樊圃:这篇文章关注的是孕期小鼠下丘脑区域神经元的变化。而人里的研究表明,海马体、皮层、下丘脑等区域都会在怀孕及产后发生改变。除了大脑,心肺功能,血容量、体液循环、免疫系统等也都会随着孕期的特殊需求发生变化。

搜狐科技:大脑重塑主要发生在怀孕的哪个阶段?

樊圃:这篇文章是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结果表明孕中期就可以检测到一些神经元电活动特性的改变,这表明小鼠的大脑重塑在孕中期就已经开始了,然后到孕晚期,小鼠的行为基本上已经像一个妈妈一样了。

在野生的小鼠中,没有怀孕的母老鼠会去攻击别的老鼠幼崽,甚至会有杀婴行为,但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孕晚期的小鼠已经完全转变,会照顾别的幼崽了。

搜狐科技:这篇研究是否表明孕期神经元重塑和神经突触的改变不仅仅是短期的变化,而是长期的神经生物学改变,这种改变对大脑有什么影响呢?

樊圃:通过这篇文章并不能肯定的得出孕期神经元重塑和神经突触的改变是不可逆的。文章中对下丘脑MPOA区域里神经元的检测只进行到孕后50天,因为雌激素和孕酮在这个时间点已经恢复至产前。文章并没有继续再做跟进,所以50天后是怎样的一个走向我们并不知道。人类中的相关研究也提示怀孕会使母亲大脑的某些区域发生长期的变化,但我认为要说怀孕会对母亲大脑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目前学术界没有这样的共识。

大脑本身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的,其神经元及网络连接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中。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青春期,青春期的大脑也会因为性激素的分泌,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这都是正常的生理变化。大家不需要过度解读,夸大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搜狐科技:您觉得大脑在经历一系列的神经元重塑和神经突触的改变后,对准妈妈会有怎样的影响?

樊圃:我们讨论的这篇Science文章通过动物研究,证明怀孕会改变母鼠部分脑区内神经元的特征及结构,有利于正向母性行为的产生。也有很多研究探讨了人类在怀孕及产后母亲大脑的变化情况。有研究发现部分大脑结构的确发生了改变,且有些脑区改变的程度与母婴连结的强度正相关。

搜狐科技:有的妈妈表示明显能够感觉到分娩后大脑与孕前相比发生变化,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樊圃:首先,从个人经历来谈变化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对个人而言,产前产后除了分娩,还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衰老也会对身体机能和大脑功能带来影响。要确定哪些变化是分娩造成的,还是需要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才能得出结论,比如将未生育的女性与分娩过的女性放在同样衰老进程中进行比较,观察大脑结构,认知功能有无显著差异才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搜狐科技:经历过实质性变化的大脑结构最终会朝怎样的方向发展?会不会“一孕傻三年”?

樊圃:怀孕后女性大脑的变化是母性经历的自然部分,最终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现在科学界没有定论,有的研究认为怀孕可能会影响认知功能,但也有相反的结论,认为长远来讲,怀孕不会改变母亲的认知功能。甚至还有过报道,认为最后一次怀孕时的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在某些记忆测试中表现更好。

这种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认知能力本身就是会受到很多其它因素影响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大脑结构的这种实质性变化会增强母婴关系,让母亲更好地照顾孩子。其实我觉得从进化的角度来讲,这也是符合自然选择的逻辑的,因为母性行为的增强可以提高幼崽的存活率,以便使自己的基因更好地传递下去。

怀孕期间,不只是大脑结构,整个身体都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但大部分变化都会在分娩后慢慢恢复。这些变化中的部分改变可能确实会给母亲及整个家庭带来一些挑战,但绝对不是固有的或永久有害的。许多妈妈都能够适应这些变化,发现当妈妈是有益和充实的经验,参与小孩的成长过程也是非常有成就感和让人快乐的事情;“养儿方知父母恩”,同时也能让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同时我想强调,怀孕不仅仅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很好的家庭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身体、心理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如果在怀孕期间或之后经历严重的情绪干扰,例如产后抑郁症,一定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支持。

总的来讲,我觉得年轻女性不必太过担忧和排斥生育这件事,当然生育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是说不要被网上的负面情绪所引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5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有些骨质疏松是“一过性”的,4个方法把骨量补回来
...医院望江山院区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边平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张润云有种骨质疏松是“一次性”的“一次性”骨松又叫做短暂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
2023-12-05 11:54:00
女性压力大 三种心脏病易找上门
...预有利于放松,增强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文/杨进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责任编辑:周文文(EN100)
2024-07-30 11:27:00
全球首次!在猪体内培养出实体人源器官,中国研究登 Cell 子刊封面
...内培育出人源中期肾脏,登 CELL 子刊封面9 月 7 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在 CELL 子刊(Cell Stem Cell)发表研究论文
2023-09-11 14:56:00
中新健康 | 专家:适龄婚育可以预防多种妇科疾病
...过妊娠的方法延缓症状,甚至得到治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登记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曾红梅也介绍说,全球三大洲89万人的数据显示,生育能够降
2024-04-15 14:21:00
“不死的癌症”!每次复发都是重创,红斑狼疮究竟有多凶险?|第2眼
...前的89%,不过25-30年后的存活率呈断崖式下降,仅为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介绍,随着病程的延长,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
2023-12-13 10:53:00
中新健康|疾病有性别差异 中国科研人员揭示雄激素如何调控
...理解性别差异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栋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为何研究雄激素?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
2024-04-11 11:22:00
抗癌有道 | 盘点肿瘤患者十大饮食问题
...教授为学术顾问,张海波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
2024-10-22 09:56:00
...癌、乳腺癌风险均增加2022年5月,一项由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多单位联合开展的涵盖超50万中国人、历时11年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在中国成年人中,摄入
2024-01-12 10:13:00
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呈四方面特征
...系初步构建及转化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介绍,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解决临床问题,体现中医药在重大疾病和难治性疾病防治方面的价
2024-03-25 11:48: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