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可礼先生二三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0 14: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李雁

2023年7月3日,山东大学文学院举办了《张可礼文集》出版座谈会,我因身在新疆喀什,未能赶到现场,只能线上参会。会后记下心中回忆起的几件事,以此追忆恩师。

(一)

1997年春,初投张先生门下,为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登门求教。先生问我的意向,我说此前曾写过一篇谢灵运的论文,感到其中大有文章可做。先生便说可以,你先把文献史料梳理一下吧。

大概半年后我把八千多字的文献综述交给先生审阅,不久先生把稿子返还给我。其中批改非常多,连字体、标点都不放过,其中记忆最深的是另一个细节。

我的综述中曾对上世纪末一部有关谢灵运的著述有一段否定性的叙述,说“编撰者对晋宋史实较为生疏,注释中的常识性错误比较多,并无学术价值”,且举例其注谢灵运《孝感赋》“孟积雪而抽笋,王卧冰以脍鲜”一句云:“孟,始时;王,通旺。”竟不识孟宗、王祥之典以为佐证。张先生看过后在“并无学术价值”一句上用铅笔画了横杠,并加批了“下语太重”四个字(先生批阅弟子的论文,一般不用签字笔,更不用朱批,最常用的就是铅笔。与我同级的江西师范大学教授胡耀震博士分析说,先生的用意是批阅意见只是个人看法,不强求弟子遵从)。在修改稿中,我把这句话改成“学术价值不大”,呈上后又被划去;复又改为“并无多少学术建树”,仍被先生否。最后定稿时我干脆把这句话删掉了,并把举例转入了页下注。

这事儿对我的影响其实非常大。做学问最忌心浮气躁,夫子曰“谨言慎行”,斯之谓邪?而我当时已是中年,却还气盛心傲、文风较冲,语言表述就很硬。自那之后,我开始主动改变自己的学风,尽量向先生那种平实庸雅靠拢。学术原则需要遵从,错误应该指明,但不易妄下断语。

大概过了七八年,我在检索相关文献时无意发现,上海一所名牌高校的同一课题博士论文中也指出了我论文中的一处错误,下语也颇不轻,看得我面红耳热,这时才真正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先生之做学问,与其做人如出一辙。

(二)

《论语》中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张先生平时出言不多,不苟言笑,很少高谈阔论,更少和人开玩笑。但相处久了你会发现,他性情平和慈善,自适而能容人。和那些刚入师门的硕士同门相比,我们这些年龄稍大几岁的弟子在先生面前就会松弛许多,有时还会没大没小地开先生的玩笑,这时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会笑得很开心。

张先生待自己很严,不烟不酒。记得一次聚餐,弟子给先生斟酒,先生摆手婉拒。问我:“你喝酒吗?”我回说:“不喝酒不抽烟。”先生说:“好好。”我又说:“不喝酒不抽烟,一喝酒就抽烟。”先生笑。我乘机道:“先生搞了一辈子魏晋文学,却滴酒不沾,都说诗酒风流,您不喝酒,却教弟子们如何研读陶渊明的诗歌?”大家起哄,先生眉开眼笑地用浓重而正宗的荣成口音说:“倒吧倒吧,就一杯啊。”

如今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会长李剑锋教授就是先生的高足,亦颇得酒中趣,每有古体诗及近体格律佳作。是也先生宽厚能容,在先生身边多年,剑锋兄不仅学问日进,就酒量而言,则更是蓝已青矣。

有一年教师节,我与一众弟子到先生府上,先生摆出瓜果点心,与众弟子聊天。我坦白说提了职称后,再也没申报过一个项目,也没获任何奖项、荣誉,自嘲是个“三无”教授,甚至连论文也很少写了。似乎是为了鼓励督促我,先生说自己退休后仍坚持每日写作,从不间断,自称“退而不休”。我一听,厚着脸皮说:“我和先生相反,我是休而不退。”先生又乐,笑容可掬。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师生之间其乐融融的气氛,前提是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随性说话的空间。子贡曾问孔夫子:“有一言而可以行之终身者乎?”夫子对曰:“其恕乎?”恕的基础是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而这也是张先生一以贯之的品质,这种品质在急功近利的现实社会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三)

2005年,我的博士论文《谢灵运研究》正式出版。最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周绚隆博士先送来几册样书,并告知我给作者的赠书随后会打包寄来。我第一时间给先生送去一册样书,并说赠书到后再给先生送上二十册。先生非常高兴——这本书的序言就是张先生亲手写的。

几个月后,赠书果然到了。因为要送人,我懒得再往六层楼上搬,直接放到了地下室,按师友亲朋,分了几份包好,顺便时陆续送出。那时工作比较繁杂,孩子也还小,家庭和单位两头都赶得紧,一天到晚不得闲,时间不知不觉就这样过去了。

疫情暴发后,禁足不得出,于是想起整理一下地下室。却无意之中在角落处发现一包书,打开一看,我惊得目瞪口呆,原来应给张先生的书一直就放在那里!

我当然是后悔不迭。因为等解封后,先生已仙逝,这个错误也无法弥补了。但我感受更深的是,近二十年来我和张先生见过不知多少面,张先生一直和蔼可亲,谈笑依旧,竟然没有一次向我提及此事,这该是多大的涵养啊。

对比一下我自己,更能说明问题。我曾珍藏有张先生的《东晋文艺系年》一书,后被学校一位历史学教授借去做申报项目的佐证材料。项目申报成功后,没把书还给我。等到项目成果都出来了,还是没还。等到他退休了,这本书依然没有回到我手上。我每次见到他,总不由自主地想开口索要。后来想到张先生对我的宽容大度,我也学会了将此事放下不再提及。

当然,身边缺少业师代表性的学术专著,终是遗憾。如今《张可礼文集》终于出版了,总算可以释怀了。这次下定决心,书一到手,就写上“业师文集,概不外借”八个字,他日一卷在手,音容笑貌,如在目前。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有此文集,先生何曾离开过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0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六朝人踏青出游 穿这双鞋最时尚
...六朝时木屐最有名的款式,当属谢安后人、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发明的谢公屐。谢灵运喜欢四处游览,于是在传统木屐的基础上发明出更加适合上下山的一种活齿木鞋。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
2024-04-07 01:15:00
...意的!恶心没文化的民粹的那种款式。谢公屐,什么呀?谢灵运所穿的一款木屐,而且是穿着爬山呢。大诗人、旅行家谢灵运喜爱奢侈豪华,引领潮流。要是唐朝有电商,谢公屐必然是“网红好物”
2024-10-04 09:44:00
...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听,这不是谢灵运那首脍炙人口的《登池上楼》吗?附近众多游客纷纷走近,倚在窗户边侧耳倾听。原来,这是永嘉县读书学会的部分会员,在顾问余哲
2024-05-05 14:16:00
才高八斗的谢灵运,好好当个山水诗人不好吗
谢灵运是我国著名的山水诗人,出生于世族大家,生长环境优越,从小博览群书,文学成就颇高,又有《登池上楼》、《山居赋》等诗作。谢灵运在文学上的成就在南北朝时期是数一数二的。他一生只写
2024-04-26 17:43:00
刘义真跟谢灵运是什么关系
...轻率的刘义真就曾狂妄的说,如果自己得志了,就将任用谢灵运、颜延之为朝廷宰相,而慧琳为西豫州都督。这下,就得说说关于刘义真集团的重要人物了,谢灵运。据史料记载,谢灵运"少好学,
2022-12-28 14:59:00
探秘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谢灵运
...人的喜爱。提及山水诗派,我们不得不追溯到其鼻祖——谢灵运。他不仅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更是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完美结合的先驱。今天,我们就来探寻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
2024-10-24 20:25:00
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为何被公开处死
...认为除曹植外,天下人加起来才和他相等的“狂徒”就是谢灵运。他才华横溢,性格张扬,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是诗仙李白的偶像之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最后却是被公然处死
2024-05-23 21:21:00
谢灵运:才高八斗,命途多舛的南朝诗魂
...不获岩上泯。”这个男子,正是大名鼎鼎的南朝第一诗人谢灵运。他扭转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风,开创了山水诗的道路,谢灵运出生于南朝名门世家,他的祖父谢玄是淝水之
2024-03-03 13:59:00
他是不将皇帝放眼里的“官三代”,因写错一首诗身死异乡
...就是谢瑍算是个傻儿子,压根撑不起家族重任,直到孙子谢灵运的出生才让谢玄看到了希望。估计当时谢玄还在想着,虽然老一辈的顶梁柱谢安去世,又怎知谢灵运不是下一个谢安呢?如果单论才华
2023-02-18 17: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