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维 辰
“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被教育部“打假”后,违规竞赛又一次引发关注。近日媒体调查发现,各类中小学违规竞赛依旧不少。不少“大赛”动辄标榜“国家级”,但“交钱就有奖”。有的比赛不仅不在教育部发布的正规比赛名单之中,甚至查不到主办方相关信息,实地探访也扑空。
家长是否能辨认出“黑竞赛”呢?2018年以来,“四大杯赛”一度被叫停,教育部“白名单”中的合规中小学生全国竞赛项目也在减少,监管部门的态度很明确,对违规竞赛的治理也持续了好几年,确认一个比赛是不是“白名单”外的违规竞赛并不难。从近年来家长群中不断迭代的杯赛“暗语”来看,热衷于竞赛的家长并非不知违规竞赛真面目,而是过于了解其中的“门道”。再不济,如北京朝阳区教委工作人员所回应的,教委要求所有学校每一位老师都要知晓竞赛相关事宜,家长如果有疑问,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就明白了。就算一个新手家长,按理说也能分辨比赛正不正规。
不排除被培训机构话术蒙骗的家长,但从相关人员“参赛有保底”“主要是小升初简历优化为主”等露骨的表述中,很难不让人掂量一下比赛的真实含金量。大部分家长选择睁只眼闭只眼,自然是为了让自家孩子更有升学优势。教育部1月29日还重申,所有竞赛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奈何还是打消不了部分家长的想象。是否还有学校将竞赛和招生挂钩,这个问题很关键。实际上,有老师宣传某等级证书“有含金量”,也有老师按规定向家长强调违规竞赛的风险和弊端,他们作为最接近家长的人群、对家长能产生直接影响的人群,或直接影响家长对竞赛的态度。
避免过度竞赛是教育规律的要求,也是避免“剧场效应”的要求。而一些学校出于“掐尖”考虑,往往需要人为拔高招生门槛,哪怕这样的导向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兴趣培养。然而不论是近年来科研工作人员“帮助”孩子比赛,还是各种价格不菲但交了钱就有奖的违规竞赛,学校掐的可能已经不是学生中的“尖子”,而又变成了“拼家长”。不客气地说,相比于在电商平台直接定制各种证书,“黑竞赛”不过是以更高昂的价格、更繁琐的程序、更具有欺骗性的语言,给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家长盖上一层遮羞布。水浑了,学校也未必能根据竞赛成绩判断学生素质,实现最初所愿。
避免“黑竞赛”隔三岔五变着法出现,首先要压实学校责任:招生和竞赛是否真正脱钩,班主任是否提醒到位,等等。其次,有必要对弄虚作假的家长进行追责。去年,为了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一家长找“枪手”替考,双方均构成代替考试罪被判刑。虽说在中小学升学中做小动作不如高考作弊严重,现实中也很少有因此被判刑的,但同样是找人作弊以获取不正当优势,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正一正竞赛风气,也让竞赛回归教育本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