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劳动报
一项进入教育部“白名单”的竞赛项目,日前被通报撤销了资格。
教育部发布消息称,“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存在私设子赛项、层层转包、违规收费、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经多次约谈提醒仍未妥善整改,严重违反《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决定撤销“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活动资格。
“致敬英雄”竞赛,是进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白名单竞赛项目。教育部此次将违规的白名单竞赛项目除名,撤销举办资格,是坚持对违规竞赛零容忍,遏制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乱象。
那么,原本是为减轻孩子负担、规范发展而公布的“白名单”竞赛,为何其中出现了“老鼠屎”?
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网络上各种家长爆料“致敬英雄”竞赛变相“收费买奖”的声音屡见不鲜,有机构甚至打出了“报名后没拿到奖全额退款”的广告,吸引学生参赛。根据媒体曝光的信息,笔者粗略算了一笔账,相关机构在参赛辅导以及递交作品环节可以收获从980元到2000元不等的所谓培训费用。有的索性连“培训”也省了,可以包办比赛作品,将“教技能”直接变成了“卖证书”。
而在一些地方,更有一些比赛对正规比赛进行“高仿”,杜撰所谓的“白名单”比赛。比如劣迹斑斑、声名狼藉的“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该大赛此前使用过“‘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名称,与教育部竞赛白名单中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名称仅一字之差。诸如此类的各种“黑赛”,比赛的主办方在省赛、决赛、附加赛,每轮比赛都能大赚一笔,而且相关培训机构也赚得盆满,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黑灰产。
各种各样的学科和非学科竞赛,其真正的出发点应该是为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比拼技能、增长学识的舞台,助力其在相关领域有个好的个人发展,“白名单”上的比赛更是如此。笔者以为,要让竞赛回归本质,从标本兼治的角度出发,有三方面需要做出改变。
首先,要严格规范学校各环节招生行为,让竞赛与升学“脱钩”,让“黑竞赛”彻底失去生存土壤。
我国从2019年起开始审核并公布竞赛名单,严控竞赛数量,切实减轻因竞赛过多过滥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但公开的违规竞赛走向地下,受到部分家长的“追捧”,部分原因是,一些地方还没有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格做到不得将任何竞赛奖项作为升学依据,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幼升小、小升初“密考”。
甚至对于部分优质学校的“密考”招生,有的地方教育部门采取了默许、纵容的态度。而在“双减”之后,还有的地方以培养拔尖人才为名,推出高中“少年班”,面向小学毕业生招生,实行“初高中一体化培养”。这实质是变异的特长生招生,也助推了竞赛热。因此,对于这类义务教育阶段的违规招生,无疑需要严查。
其次,规范机构招生行为,走提升教育质量的“正道”。
在各种竞赛和考证热背后,一些不良机构起到了放大家长焦虑的作用。例如,有的机构或个人在招生中故意释放一些所谓的内部信息,称某某名校招生时要参考某某证书;有的则在招生广告中杜撰所谓的“成功个案”,即某某学生通过某某证书进入了名校;更有的机构通过员工朋友圈、微信群等隐晦地传播信息,在不明真相的家长心中“种草”各种竞赛……
实际上,教培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在真正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实现,是需要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全方面做好教学服务来体现的,机构决不能把“打擦边球”、违规广告作为招揽业务的主要途径。
家长应有正确的育儿观念,不盲目跟风和功利化。眼下,不少家庭跟风“鸡娃”,相信各种竞赛证书可以“丰富三科简历”“为小升初助力”等,以为报班、考级越多越好。实际是盲目攀比以及功利化的家庭教育在作祟,对孩子的教育走出了一条弯路。
不顾孩子的兴趣,把家长的选择强加给孩子,不但不利于培养的兴趣,还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伤害其兴趣发展。家长们应结合孩子的个性、特长、能力规划适合的成长之路,真正促进孩子全面成长。
■劳动报记者 徐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1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