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7月18日讯近日,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精心开展“夏日送清凉”暖心活动,为大家免费提供精心熬制的绿豆汤。这碗看似平常的绿豆汤,不仅承载着医院对职工和患者的关怀,更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医养生智慧——您可知道?古人早有“绿汤解暑毒,红汤养脾胃”的养生之道,小小一碗汤里藏着大大的健康学问!
绿豆的“清凉密码”藏在豆皮里
中医认为,绿豆清热解毒的功效,核心在于绿豆皮。绿豆入药,首辨皮肉。《本草备要》直言,要收清热解毒之功需:“连皮用,其凉在皮”,一语道破天机。绿豆皮:性偏寒凉,是清热解毒的主力军,尤其擅长清头面、肌肤的热毒(如暑热烦渴、上火起疹)。绿豆肉:性味相对平和,主要作用是健脾利湿。关键点:如果煮汤时把豆皮扔掉,就等于丢掉了绿豆最主要的“清凉法宝”!想要清热解暑,一定要连皮煮。
红汤?绿汤?奥秘全在火候!
同一锅绿豆,煮的时间长短,决定了汤的颜色和功效。
绿汤(清热解暑“猛将”):绿豆洗净,加足量水,大火烧开后,立刻关火(或最多再煮3-5分钟)。汤色保持清澈碧绿。这种煮法最大程度保留了绿豆皮的寒凉之性,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效果最强。非常适合在高温户外活动后、感觉燥热心烦、口干舌燥、甚至有点“上火”起小疹子时饮用。需要注意绿汤性偏寒凉。脾胃虚弱者慎食。
红汤(温和养胃“助手”):绿豆加足量水,长时间熬煮(30分钟以上),直至豆子开花软烂,汤变得浑浊呈红褐色。可以加少量盐或蜂蜜调味。这种煮法经过长时间熬煮后,绿豆皮的寒性大大减弱,主要留下豆肉的甘平之性。它的主要作用是健脾和胃、生津、利湿消肿。解暑清热的效果弱很多。优点:性质温和很多,对肠胃刺激小。
切记不要用铁锅煮绿豆汤
绿豆汤虽好,这三类人喝要特别小心!
绿豆汤不是人人都适合,尤其是清热力强的绿汤,喝不对可能伤身。1.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常见表现:怕冷、手脚凉、吃点凉的就拉肚子):慎喝绿汤!绿汤的寒性像一把“小冰刀”,空腹喝容易直伤脾胃,引发或加重腹痛、腹胀、腹泻。建议:更推荐选择性质温和的红汤。实在想喝绿汤,务必在饭后少量温饮。煮时可加几片生姜或一小块陈皮,中和寒性。2.刚吃过香榧(榧子)的人:古籍记载绿豆与榧子存在配伍禁忌(“相反”)。为安全起见建议:吃完榧子后,最好间隔1-2天再喝绿豆汤。煮绿豆汤时也不要加入榧子或其他坚果。3.正在服药的人(无论中药西药):绿豆(尤其是皮)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传统上用于解某些药毒(如附子)。绿豆汤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如果您正在服用中药,请务必咨询您的开方医师是否能喝绿豆汤、适合喝哪种(红/绿)、何时喝。服用西药(特别是抗生素、强心药等)期间,也建议与绿豆汤间隔2小时以上比较稳妥。有疑问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一粒绿豆分两用:披着碧绿铠甲(带皮):它是李时珍眼中的“菜中佳品”,清热解毒的良药。脱下绿衣(去皮久煮):它就变成张景岳笔下“不伤脾气,解毒除烦,退热止渴,大利小水”的“浅易中最佳最便捷者”。那碗中荡漾的一抹碧色,正是千百年来中医守护众生健康的仁心!(通讯员 韩倩)
鲁网济东频道热线:0531-76122110
责任编辑:孟昊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8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