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与孩子沟通切忌“俯视”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7-10 05: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

【心理门诊】

与孩子沟通切忌“俯视”

与孩子沟通切忌“俯视”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程 硕

张 涛 朱广平

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的各种“不配合”“不理解”“逆反”头疼不已。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去了解并帮助孩子呢?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

青少年早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家庭关系、教师评价、同学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分为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情绪类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等。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

如果青少年的情绪及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将出现更多的临床症状,甚至发展为抑郁症。

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的表达抑郁情绪的行为或方式不同。需要特别提醒家长和监护人,如果青少年有睡眠问题,或者注意力差、记忆力差、厌学、沉迷网络、少言寡语、兴趣减退等,甚至有自伤、自残行为时,应高度关注情绪问题,包括抑郁症。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成长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能够胜任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情绪稳定且愉快;正视现实,敢于进取;心理表现符合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心理康复能力。要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引导青少年学会自我成长,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从家庭层面,家长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帮助其有效疏导。家长要学会倾听,真诚沟通,不要一味否定、批评青少年的行为表现,要分析其行为表现存在的内在心理需求和困惑。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的帮助是他们能否作出正确决定的关键。

家长要协助青少年进行自我调节。鼓励青少年参加艺术和运动类活动,进行情绪行为调节。不回避重大问题和冲突,要始终保持尊重和开放的态度去沟通,真正与孩子做到“平起平坐”。“平视”他们,而非低头“俯视”,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不少家长容易犯错的地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0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社工“驻点”辅导与家校协同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社工梁姑娘社工刘姑娘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除了学校与家庭外,如今越来越多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社工作为“第三方”加入到解决心理问题的行列之中,通过
2024-04-21 03:56:00
...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高发期。近年来,由这些青少年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问题乃至悲剧愈发常见。对于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其心理状态和需求,可能多数家长并不真的了解。有些家长不
2023-12-04 06:27:00
用专业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与成人相比,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更难识别,尤其容易被成人忽视,甚至误解。”近日,许昌市建安医院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关海艳告诉记者,许昌市建安
2023-10-16 09:28:00
心理疾病为何偏好优秀学生
...的带领下做游戏。抑郁、焦虑、厌学……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引人关注。尤其是少数曾经的“优秀生”拒学,令家长痛心、亲朋惋惜、网友叹息。心理疾病为何偏好优秀学生?青少年心理问
2024-04-22 15:59:00
心理热线和诊疗中的困境少年
...和志愿服务机构了解到,胡某宇的情况虽是个案,但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并非个例。我们应如何面对像他一样遇到心理问题的孩子?如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筑起“防火墙”?“作为长期从事青少年
2023-02-05 04:05:00
...能力差的最重要的原因。”冯连启说。 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个是个体内部特质,一个是环境因素。儿童青少年要面临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自尊水平的维持等多项
2023-10-17 07:28:00
青少年心理预防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帮助您的孩子度过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一、认识青少年心理问题1.叛逆期:青少年独立意识增强,容易与家长、老师产生矛盾和冲突。2.自卑心理:外貌、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不自信,可
2023-11-02 17:26:00
...原校长、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校长刘长铭指出,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家庭,例如父母感情破裂、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教方法不当、家长强势、家庭生活氛围异常、过度关注考分,缺少
2023-10-24 16:23:00
...高等,这些可能是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建议大家把心理问题看成孩子生活、成长经历过程中的一个个考验,帮助他们去应对,避免用“内向”“脆弱”“意志力不行”“不要好”来评价孩子出
2023-10-10 00:1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