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心理疾病为何偏好优秀学生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22 15:5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心理疾病为何偏好优秀学生

学生在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抑郁、焦虑、厌学……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引人关注。尤其是少数曾经的“优秀生”拒学,令家长痛心、亲朋惋惜、网友叹息。心理疾病为何偏好优秀学生?青少年心理问题为何出现?记者近期与多位青少年心理健康业内人士展开对话。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记者:现在青少年心理问题普遍吗?

单志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所副研究员):目前比较权威的报告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该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3万多名青少年中,抑郁检出率为14.8%,其中有4%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需要干预。从临床来看,过去初一、初二时首次出现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现在少数五年级学生就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我接触过最小的抽动症患者只有5岁。

王勉(绿萝心数总裁):绿萝心数专注于校园大数据心理服务,从去年对全国2万所中小学校学生测评抽样结果看,除了抑郁情绪较多发外,超过16%的学生出现焦虑情绪,超过1/4的学生出现失眠症状,有20%学生受不同程度的学业压力影响,12%学生受不同程度的人际压力影响。从韧性角度来看,接近1/5的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积极认知思维、人际求助能力需要重视。从危机筛查角度来看,需由学校层面重点关注或某一心理症状达到重度的学生占比偏高。

单志艳: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抑郁和焦虑的孩子可能处于中度甚至是重度状态,但他们看起来正常。这需要及早筛查并干预。

乔志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从实践来看,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下滑,危机数量、危机学生的类型有所上升。北京师范大学正接受教育部委托,展开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对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分析。

记者: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下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单志艳:青少年心理问题表现大致可分三类:从自我方面来说,会不自信,自卑,低价值感。觉得自己干啥都不行,自我否定。从情绪方面来看,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抑郁。有时是冷淡漠然,有时是焦虑不安。在行为方面,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有自我伤害行为,严重的有自杀行为。有些人表现为失眠。

揠苗助长,“优秀”的孩子变“炸弹”

记者:青少年心理问题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乔志宏: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由三大因素造成。第一是生物遗传因素。如有人有家族遗传,携带精神疾病基因;有人大脑生病了,也可能造成精神状态异常。第二是本人自身的个性因素。有的孩子天生不仅内向且偏执,这样人格特征的孩子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第三是社会文化因素。我们把不是生物的和个人心理因素之外的环境因素都统称为社会文化因素。

郑日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家校社协同心理关爱平台首席专家):对于普通人来说,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可以是:社会变化太快,无法适应;人际竞争激烈,压力太大;面临选择太多,烦恼焦虑;欲望水涨船高,盲目攀比。对青少年来说,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两大因素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记者:不少父母很难理解,现在物质条件这么好,父母会力所能及满足孩子各种要求,居然还有一些孩子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郑日昌:现在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老怕他不成才,过度关心、过度保护、过多关爱,这反倒害了孩子。这好比对一棵小苗不停浇水施肥,怕它长得慢,再拔一拔、晃一晃,现在这种揠苗助长的情况并不少见。

记者: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人生规划是: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名牌大学—好工作,为实现这个目标,父母对孩子投入巨大,关注甚多。

单志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优秀”的孩子。在不断迎合的过程中,孩子容易失去自我,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这样的孩子,容易自我高度压抑,成为“炸弹”,情绪上随时“爆炸”。总之,家长对孩子高期望、高控制、多包办、多批评,就会导致孩子没有自我,人格发展不完善,容易埋下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隐患。

王勉:部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伪爱”。不少父母举全家之力,给孩子买学区房、给孩子报补习班,并且一天到晚提醒孩子:父母把所有都给你了,你学不好对不起我们。但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他真的需要的吗?不可能人人都是“学霸”,这就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

重塑智育概念,改革教育评价

记者:现今,为取得好成绩,超前学、疯狂刷题模式在一些培训机构、学校中流行,导致不少孩子早早地就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单志艳:那些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阶段即18岁以前一直表现为老实、服从或顺从、听话、只会学习、成绩优秀、追求完美的人容易得心理疾病。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有些小学时是“学霸”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类孩子基本上非常“听话”,他们从小为父母活着、为老师活着,自我被压抑,现在厌学的主要是这个群体。不少家长以“我家孩子挺听话”感到自豪,我跟家长说,“你千万不要培养听话的孩子”。

乔志宏:今天给孩子造成心理负面影响的主要是学业压力。学业压力可能表现为同伴压力。比如,你学习差,老师不喜欢你,同学也不喜欢你,你在学校里的环境就不好。不少家长只看重学习,以分数为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家长也会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孩子学不好,家长可能就会怪老师教得不好,怪学校抓得不严。这导致一些学校非常功利,只盯着分数,不管学生学得开心不开心,有没有学习动力,将来还爱不爱学习。于是,家庭和学校互相加压,形成的压力环境让孩子无处可逃。

记者: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许多学校仍旧认为,提高升学率才是最重要的,家长也是这么期待的。

单志艳:现在对孩子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往往看成绩。其实,成绩好坏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远不如非智力因素大,而且成绩在智育中的比重也并不大。智育的核心内容是好奇心、求知欲,是一个人对什么感到好奇,看什么新东西,都想去尝试一下。现在,有的学校教育把保护孩子好奇心、求知欲都丢了。这与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培育完善人格、努力追求幸福人生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乔志宏:让孩子健康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去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每个学校都要配备心理老师。但如果只重学习的教育评价体制不改,那么仅靠1个专职心理老师很难解决问题。

让孩子遇见“高峰体验”

记者:家长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郑日昌:人的素质内涵可以分成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又可以分为体形、体态和体能;心理素质则包括智能、性情和道德。各种游戏和文体活动有助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无论对哪种孩子,都要放他们到小伙伴中去,他们自己会进行各种游戏互动。在游戏中,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开发,他们需要遵守规则,需要竞争合作,需要经受挫折失败,培养乐观自信,了解自己和他人,应对不同的人和情景。

乔志宏: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多元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孩子进行职业生涯启蒙教育,让孩子可以在多元优质的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帮助其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

单志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让孩子自我掌控人生。要回到自然、回到人群、回到生活本身。比如美育,并不是要去学画画、考级,而是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春天看小草萌芽,秋天看叶子飘落,少些功利,孩子自然少些焦虑。

郑日昌:生活是多元的,家长不能把眼光仅仅聚焦在学习上。家长一定要多发现孩子优点,让他们在学习之外的领域拥有高峰体验,体会成就感。这样,即使他们学业不好,也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不会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单志艳:改变孩子,家长自己首先要改变。如果孩子出问题,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家长改变一分,孩子就会改变十分。建设和谐家庭,父母做好榜样。夫妻关系和美,亲子关系融洽,孩子自然就会健康成长。

(据《半月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2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心理疾病低龄化的背后
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疾病低龄化的背后本报记者 赵娜 白君 赵晓刚 实习记者 陈佳“近年来,找我咨询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年龄最小的才10岁。”10
2023-10-31 07:54:00
“会吃”的人生病更少
...每个人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各有不同,那么,不同的饮食偏好会带来什么不同呢?吃饭会影响人的大脑2024年4月刊发在《自然 心理健康》的一项研究,复旦大学的科研人员分析了18万余人
2024-04-18 00:21:00
“少年已知愁滋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枣庄出台举措
...,也更容易诱发二次抑郁症的发病。“作为医生只能治疗疾病,但治疗不了患者的环境,这也让我们感到非常无助。”万亚丽呼吁,如何让抑郁症的孩子彻底健康回归,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
2023-07-24 16:46:00
聚力守护青少年心灵健康成长
...问题可以通过基因遗传,有精神问题家族史的个体,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相对更高。而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产生的环境压力,也成为诱发精神问题的导火索。而包括家庭、学校和孩子个人在内
2024-03-29 07:01:00
精神疾病不会偏爱性别,而是可以影响男性和女性
...性中可能更常见或表现得更突出。这不是因为疾病有性别偏好,而是因为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1.抑郁症: 抑郁症在女性中似乎更为常见。这可能与女性激素、生理周期和生活经历
2023-10-16 16:59:00
心理疾病治疗入医保,没那么简单
...自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作者:赵越随着社会对心理疾病的重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将心理疾病治疗全面纳入医保成为了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
2024-03-13 15:17:00
“四位一体”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何建议?对此,记者采访了从事精神心理疾病诊疗20多年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心理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陶建青医师。记者:目前学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
2023-06-22 07:15:00
中新健康丨专家建议防治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关口前移”
...园欺凌事件出现后尽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从更宏观的角度讲,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降低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刘兰英说,要教会儿童青少年如何合理表达情绪,
2024-03-22 11:48:00
抑郁休学却难复学,如何打通孩子“返校路”?
...敢休学?当校园生活按下暂停键,在休学期间,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们会遭遇哪些新的问题与困惑?心理状况好转复学后,就意味着能够顺利回归学习和生活正轨了吗?南都教育联盟本期聚焦休学治
2024-03-08 09:51: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