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近年来,桐梓县紧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政策引导与产业创新相融合,把零星散落的闲置土地转化为助农增收的“聚宝盆”,探索出一条以“小地块”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的实践新路。
走进桐梓县海校街道东山社区,昔日杂草丛生的山坡如今被规整的烟田取代。烟农李开水正是唤醒这片200余亩撂荒地的先行者。“当时这200多亩全是荒地,我们发展烤烟,政府不仅解决了销路,路、水、电、烘房都配套到位了。”李开水话语间满是干劲。
烟叶舒展新绿,也延伸出密集的用工需求。从整地移栽到管护采收,李开水的烟田每年稳定吸纳周边约20名农民就业,工资支出近40万元,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顾家务农”两不误。
撂荒地生金的故事在该县九坝镇同样生动。烟农赵久武望着眼前开垦出的20多亩烟地,算起增收账:“现在开出的荒地种了2万多株烤烟,收入能有十三四万,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作为桐梓烤烟重镇,九坝镇今年栽种面积超万亩,惠及456户烟农,闲置地利用率达到100%。点“荒”成金,离不开科技支撑。
“我们为烟农提供全程服务,从整地移栽到管理采烤,全程科学精准指导,提升烟叶质量,保障老百姓收入。”桐梓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单元组长曾凡永介绍道。
土地无闲处,处处蕴良方,桐梓县的“边角经济”效益也向更多元产业领域拓展。在马鬃苗族乡小坝村,种植户王先国将流转的30亩土地用于种植名贵药材冰球子(毛慈菇),并发展黄精、白芨等,开辟了增收新路径。
“我种了70亩中药材,其中40亩是流转来的,每年收入能有七八十万。”王先国喜上眉梢。据悉,近两年来,马鬃苗族乡已成功流转盘活闲置土地990亩种植中药材,40户群众直接受益。
桐梓县通过精准盘活闲置资源,让昔日不起眼的“边角地”,在科学的规划和有力的支撑下,真正变成了富民强村的“聚宝盆”。这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源头活水。(王琨荣)
一审:王信
二审:姚腾 余从源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4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