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乡村振兴的“余江之道”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12 22:59: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饶圣荣

乡村治理如何治?乡村振兴如何做?这是摆在鹰潭市余江区委、区政府面前的难题。到2023年12底,历经近8年的艰辛实践,答案日渐明晰:把“宅改”工作融入乡村治理的大局,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引擎。

余江将全域“宅改”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试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等多项全国性改革试点集成推进,探索出一条具有典型意义的“余江宅改”路径,实现“有地建房、有地发展”。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余江宅基地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余江,因“宅改”而起,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依次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千年之变”,一举成为解决农村发展的“余江之道”。

紧扣乡村和美的“宅改”

“宅改”,在2015年3月之前,对余江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2015年3月,鹰潭市余江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简单地说,就是每户农户只能占有一块宅基地,面积不超过120平方米。那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一户农户拥有两块甚至多块宅基地等乱象从生,而“宅改”对农民来说是一件闻所未闻的大事。鹰潭市余江区将“宅改”作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来抓,形成了“四套班子齐上阵、区乡村组抓落实、村民自治促改革”的共进格局,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村庄面貌亮丽化、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治理规范化”。

宅改不是一“拆”了之,而是“破”之后的“立”。余江坚持将推进“宅改”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相结合,对农村危旧房、空心房等开展“三清三拆”,并推动村内道路、供水、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改一宅、建一处、美一方”的改革效果。

为赢得村民支持,提高“宅改”工作效率,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全区1040个自然村均建立健全了由“愿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农村党员、乡贤能人、村民代表组建的村民事务理事会。

在洪湖乡苏家村,11名党员全部签订支持“宅改”承诺书。苏家村原党支部书记苏和德、苏华文,包村干部苏建德带头退出自家院套、附属设施;理事苏孟德带头拆除自家80平方米的附属房;苏国德、苏金良、苏东文、苏根样四位乡贤闻讯回乡,成立乡贤“破冰队”,先从自己家族中难以做通的思想工作做起,解除群众心中疑虑。

坚持共商、共识、共建、共担、共享工作法,做到办法由群众想、制度由群众定、事情由群众办,乡贤能人、青年学子、“五老”人员等群体加入支持“宅改”、服务“宅改”的群体。全区50多位乡贤返乡投身“宅改”担任理事长或理事,乡贤能人捐款5500余万元支援家乡建设,让宅基地改革推进更有力度、更具温情。

迄今近8年,全区共退出宅基地6472亩,“一户多宅”占比由改革前39.7%下降至1.9%。如今走在余江乡村,只见平坦的沥青路面干净整洁,淳朴的农家屋舍错落有致,一幅幅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田园美景跃然眼前。

激活村民富裕的“聚宝盆”

“一村一落是美景,一山一水总关情”。余江“宅改”既改变了乡村面貌,又给村集体经济创造了更多元发展的机遇,让乡村“旮旯”变成了“聚宝盆”。

2020年9月,余江区启动了新一轮“宅改”试点,将退出的宅基地变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金土地”。平定乡蓝田宋家村被列为新一轮首批“宅改”试点村,该村整合退出的宅基地为集体建设用地,采取集体土地入市的方式,出让集体建设用地27.96亩用于鹰潭红旗干部学院建设,村集体年收益310余万元;盘活村民闲置住房,打造民宿39栋210间,农户每年增收5至10万元。如今的宋家村,改革红利持续释放,道路平坦、屋舍俨然、天蓝水绿,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同样是这一年冬季,杨溪乡大塘村将退出的闲置宅基地打造成“花园、果园、菜园”,实现“一宅变三园”。大塘村曾是远近有名的“落后村”,村中有的路连牛都过不去。“宅改”让这座拥有800余年历史的村庄实现华丽转身,村民利用退出后的边角地种蔬菜、种果树,闲置地变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热土”。

锦江镇灌田洪家村开展“拯救老屋行动”,对12栋老房屋进行保护性修缮,扮靓了乡村、留住了“乡愁”。如今的洪家村小组,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幽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中童镇鸭塘许家村是眼镜之村,在深化“宅改”过程中,拆除院套共计1.5万平方米,涉及80余户。村里主动对接眼镜企业,开办眼镜加工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个个乐开了怀。“在这里干活,既可以照顾家里,一天还有七八十块钱的收入,挺好的。”村民吴小花干着安装眼镜脚套、鼻托的活,开心地说。

一子落而满盘活,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成为余江“宅改”带动乡村振兴的缩影。在“宅改”中,余江盘活利用零星宅基地,建设成为花园、果园、菜园或微公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公益事业。“宅改”带来了农村发展,一村一品庭院经济、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业态正在培育,农民实际收入不断增长。

解锁文明乡风的“密码”

“宅改”工作的持续推进,让农村宅基地实现有序管理,为村民腾出了公共空间,为后续完善公共服务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农民群众经过“宅改”的洗礼,也在摒弃老观念、旧思想,乡村文明新风得到涵养、滋长。

“以前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春涛镇滩头村村民吴学贵说,“现在村民会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人人主动做到‘门前三包’,散养的鸡、鸭圈得可牢呢!”如今,滩头村里处处干净亮堂,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像城里人一样。2019年,滩头村推出“文明银行”“爱心超市”等积分管理办法,鼓励村民养成文明习惯、自觉尊老爱幼、参与公益活动。每到兑换积分的日子,大家就像赶集一样结伴到村委会兑奖,笑容满面地捧着奖品回家。

依托“宅改”中形成的村民事务理事会,各村都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健全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星级文明信用户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的新风气。邻帮邻、亲帮亲,和谐互助、不忘党恩成为新风尚。

锦江镇范家村是余江第二大自然村,“宅改”以后,一改往日破败的景象,成为远近有名的高颜值村庄。现在,每逢周一早上,70余名身穿红马甲、手持扫帚的“阿姨、奶奶”组成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打扫村道,清理水沟。

虽说移山易、易俗难,但余江“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嫁新风”的新理念,也与“宅改”一样,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洪湖乡官坊村村民官文昌、陈小敏夫妇是远近闻名的“好岳父母”,他们的大女儿、大女婿是余江区首对“零彩礼”新人,随后夫妻俩嫁二女儿也未收分文彩礼钱。“我们夫妇一直在农村,没多少文化,但我们明白一个理儿,幸福婚姻是靠两口子自己奋斗出来的,不是靠彩礼要来的。新事新办,该破除的陋习必须破除。”陈小敏说。

“宅改”涵养润新风,文明新风泽乡村。从“高价彩礼”频频出现,变为“零彩礼”集体婚礼多次举办;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农民曲艺”节目精彩不断;每逢传统佳节,各敬老院“百善孝为先”等系列活动,为节日增添暖暖的敬老、爱老情……“宅改”带来的移风易俗,为余江农村送来了阵阵拂面清风,令人耳目一新。

虽未湿衣,时时有润。从“宅改”试点到乡村振兴,余江以一“改”带动多“变”,带来了乡村发展的巨变,现在的余江农村,人们正朝着更美好的新生活逐梦前行。

审签:郑少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3 0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个全省现场会在余江举行,乡村蝶变惊艳众代表!
...0日至31日,全省乡村治理工作推进及现场培训班在鹰潭市余江区举行,来自全省11个地市近70人汇聚余江,就乡村治理工作及推进乡村振兴开展现场考察,感受乡村治理新面貌。当天,一条
2023-08-04 15:32:00
...潭讯 (全媒体记者陈旻 通讯员陈建红)2月1日,鹰潭市余江区杨溪乡政府会议室暖意浓浓,来自各行业的20余名乡贤齐聚一堂,参加新春恳谈活动,共叙乡情乡音乡愁,共谋发展壮大良策。
2023-02-14 04:07:00
江西手机报讯(洪炜)近年来,鹰潭余江区杨溪乡坚持党建引领,以乡镇商会建设为抓手,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优化服务环境为保障,充分释放乡村人才活力,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让更
2023-07-25 21:52:00
念好“三字经” 奋斗实现全域宅改新突破
...字经” 奋斗实现全域宅改新突破贵溪市白田乡西枫林湾余江区潢溪镇渡口村 余江区马荃镇岩前村我市聚焦“全域宅改‘全国走前列’、余江宅改‘全国领先’、贵溪宅基地规范管理‘全省作示
2023-04-21 09:43:00
...兴活力,擦亮乡村旅游品牌。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鹰潭市余江区中童镇驻鸭塘村干部熊结和帮村里的鸭蛋合作社销售了价值20余万元的鸭蛋,获得村民称赞。这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区1.3万
2023-10-29 02:05:00
多方协同助力乡村振兴
...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行、鹰潭市余江区农氏农业专业合作社联社成功举办“3+N”项目暨“农资+金融+寄递”合作签约仪式。据悉,此次签约是我省大力推进社企对接重
2024-09-05 20:27:00
...兴村村支两委今年只得再次寻找愿意改田的乡贤能人。“余江华和我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永兴村人,为家乡做贡献,我们义不容辞。”湖南省民政厅原副巡视员、永兴村乡贤余贤规找上了村支两委
2023-02-21 01:23:00
余江区坚持党建引领激活乡村善治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组织强 网格优余江区坚持党建引领激活乡村善治本报鹰潭讯 (全媒体记者陈旻)近年来,鹰潭市余江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乡、村两级党组织
2023-07-26 03:56:00
...本报记者 齐志明 周 欢春节假期刚过,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中童镇的拾方光影影视基地就开工了。灯光、摄影拉开阵势,“脸要面向对方……眼神要有交流。”导演扯着嗓子指导拍摄工作。
2025-02-10 09:1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胃癌预防,从了解胃镜筛查开始
日常生活中,“胃不舒服”是常有的事。吃点东西就肚子胀气、胃里反酸灼烧、动不动就腹部痛,大家往往习惯买点药对付一下,但需要警惕的是
2025-11-13 06:45:00
全面解析慢性胃炎的防治与护理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就像食品加工厂,日夜不停地处理人体摄入的各类食物。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慢性胃炎成了高发的消化系统疾病
2025-11-13 06:45:00
癫痫患者的记忆力为何会越来越差
癫痫是以脑内异常放电引起的周期性惊厥为特点的一类神经疾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记忆减退是癫痫病人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损害
2025-11-13 06:45:00
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何正确服药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又称甲减症,是一种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就目前甲减症的治疗方法与大家进行分享
2025-11-13 06:45:00
脑梗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脑梗,也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导致大脑供血不畅,造成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
2025-11-13 06:46:00
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石辉兵:直肠癌如何进行科学防控,应注意什么
直肠癌病因复杂,由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多数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癌变过程涉及多阶段染色体改变与基因参与
2025-11-12 14:06:00
脚后跟开裂、皮肤粗糙皲裂,不只是缺水!东城中医医院杜兵主任提醒:防治遵照这三步
近日,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干燥,皮肤不知不觉间变得粗糙皲裂,尤其是脚后跟,不仅干燥起皮,有些地方甚至还开裂了!通常认知是觉得缺水了
2025-11-12 14:08:00
专访上海都市医院“保宫”专家杨冰:帮女性患者保全子宫,是我的毕生追求!
在妇科肿瘤领域,如何在高质高效解除病痛的同时,完整地保留女性的器官功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一直是医学专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2025-11-12 14:09: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杜若桑:经期大便干结难排,多是“津亏肠燥”
杜若桑,针灸推拿学博士。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房繁恭主任,房繁恭卵巢早衰&盆底病工作室成员。擅长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卵巢早衰
2025-11-12 14:38:00
全科医生的专业选择:新西兰籍医生在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成功接受CAR-T治疗
近日,上海嘉会国际肿瘤中心再传佳音:一位罹患多发性骨髓瘤的国际患者,在接受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CAR-T治疗后康复良好,已于10月底出院
2025-11-12 15:57:00
深圳永福医院:便秘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在当今的快节奏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便秘问题的困扰。根据研究,大约有15%的人口受到便秘影响,而这个比例在老年人和长期久坐的人群中更高
2025-11-12 15:58:00
传承古方,科技赋能:益肾安神口服液获准再注册,守护国人健康睡眠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信息显示,由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经典中成药“益肾安神口服液”已正式获得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再注册批准通知书(通知书编号
2025-11-12 15:59:00
一位肺癌患者写给未来的独白信
“未来,愿你去更多的城市,看更多的风景,岁岁无虞,平平安安!”75岁的王叔在一封写给未来的信里,对自己留下了这段寄语。书房外
2025-11-12 16:01:00
宿松“舌尖名片”出炉, 十六道菜品被授予“滋味宿松宴”特色菜称号
大皖新闻讯 为挖掘本土美食底蕴、打造地域特色品牌,11月11日,“宿松滋味·有滋有味”——滋味宿松宴评选活动圆满举行。来自全县各地的三十余名厨师同台竞技
2025-11-12 17:09:00
【义诊预告】泰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二科糖尿病日义诊邀您参与
鲁网11月12日讯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全面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为增强公众对糖尿病的防控意识
2025-11-12 1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