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稻花香里的父与子
——桐梓县狮溪镇种粮大户娄方书的故事
从遵义中心城区出发,一路向北,来到桐梓县狮溪镇黄坪村,一片片稻田正在抽穗扬花。
家住狮溪镇大兴村的娄方书今年59岁,小时候因为家里缺乏劳动力,地少人多,加上父亲长期卧病在床,兄妹三人经常吃的是大米和着土豆、红薯、玉米一起煮的饭。
能吃饱一顿白米饭,是娄方书小时候的梦想。
成年后,娄方书开始从邻居手中租水田种水稻,一家人的温饱问题终于解决了。
“当时觉得吃饱大米饭就是最大的幸福。”娄方书回忆说。
转机发生在2016年。刚到湖北打工一个星期的娄方书接到狮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卢启坤的电话,告诉他镇里准备发展水稻产业,每亩补贴300元。娄方书一听,当即决心回乡。
卢启坤建议娄方书不要单打独斗,要利用好国家的惠农政策,扩大种田规模,建立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进而实现机械化,走科学种田的路子。
2017年,娄方书和4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购进了烘干机、清选机等设备,准备大干一场。然而,不到一年,朋友们就觉得种田不仅辛苦,收益还不多,纷纷决定退股。
娄方书咬牙贷款接手了朋友们的股份,这一下,他就新增了100多万元的债务。
不管压力多大,娄方书从未惧怕:“比起吃不饱饭的滋味,这些都不算什么。”
镇领导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协调信用社给予娄方书政策性降息,每个月的还款金额从16000元降到8000元,大大减轻了他的还款压力。
除此以外,桐梓县农业农村局还每年为娄方书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帮助他发展。
2018年,河南农业大学水稻专业毕业的研究生邵鹏来到狮溪镇工作。很快,卢启坤就将他带到娄方书的水稻田里。
寒来暑往,在水稻田里,娄方书和邵鹏进行了多次传统农业种植与现代科技化种植的“交锋”与“较量”。经过一次次试验、对比,娄方书都败下阵来。然而,这些“较量”却为娄方书实施现代化种植提供了底气。
经过邵鹏的科学指导,水稻产量大大提高了,品质也得到了提升,水稻的抗病能力也更强了。
政策支持,科技赋能,让娄方书种好水稻的信心更足了。
娄方书有一子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娄军杰大学毕业后留在贵阳工作。2018年,娄方书给娄军杰做思想工作,希望他回家帮忙。
2019年,娄军杰回到了狮溪,然而,由于观念不同,父子俩经常发生矛盾。
“有时候感觉好难沟通,我真的想转身走了。但转念一想,父亲一个人实在不容易,还是留了下来。”娄军杰说。
2022年,县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狮溪的稻田连成了片,娄方书的水稻基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但是,机械下田,难免有漏窝,还有些边角地种不到。
娄方书坚持要请人工再挨遍检查,并把空白的地方补齐,仅这一项费用就要两万多元。
娄军杰核算了一下成本,觉得不划算,建议漏窝和边角地不用管。
经过多次争执,娄军杰还是没有拗过父亲。
娄军杰说:“其实我也明白,他就是觉得地荒了可惜。”
娄军杰回乡后,注重精细化和品牌化发展。他在原来50斤、100斤产品的大规格包装的基础上,新增了10斤、20斤产品小包装,以适应市场需求。
大季种水稻,小季种油菜。原本娄方书只是卖油菜原料,现在他们办起了加工厂,注册了“狮溪田源”粮油品牌,产业发展之路正不断拓宽。
3年过去了,娄军杰已经熟悉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工作。他笑着说:“现在我父亲都不怎么去加工车间了,有什么问题都直接交给我。”对于未来的发展,他信心十足:“政府给了这么多支持,产业发展有了盼头,即使在农村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如今,娄方书的粮食种植版图正在不断扩大。2022年,娄方书种植水稻2480亩,收获了220万斤稻谷,利润近百万元。今年,他又流转了400多亩地。
望着成片的稻田即将迎来丰收,娄方书感叹:“只有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心里才踏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6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