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王士明
提到通州的油坊业,大家便会想起二甲镇的几家大油坊。
如创设于清光绪初年的龚义盛油坊,养牛20头左右,碾石约重万斤,是一家典型的牛拉石碾碾豆、人工打油的油坊。清光绪年间开设于镇南定兴桥的鼎隆油坊,拥有20匹立式柴油机1台、油箱28部,雇职工50多人,有房屋70余间,资金10万余元。这两家油坊与包场西的顺成油坊和合兴镇的姜德茂油坊,合称“南通东四坊”。开设于民国初年规模较大的油坊有陆裕泰油坊,拥有45匹柴油机1台、碾米机2台、油箱32部、职工近70人;陆裕民油坊,有油箱16部、职工近60人;德兴隆油坊,有厂房50余间、油箱16部、轧花机8台、碾米机2台,雇工人近70名。
距二甲镇西四五里地的余西镇,也开设有一些油坊,其中的曹恒兴、朱竞成油坊规模较大。这里要说的竞成油坊是由竞元猪行发展起来的。竞成油坊的坊主为朱竞元。朱竞元身材魁梧,常着宽袍大袖的布衣,双手过膝。
民国初年,朱竞元在余西南街开设肉铺,只有一间店面房。开始,因肉铺资金有限,农民不肯将猪赊欠给他,但他经营有方,肉铺生意越做越兴旺。他每天只宰杀一两头猪,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他的肉铺买肉。待他肉铺的猪肉卖完以后,其他肉铺才逐渐动销。虽然他的肉铺生意好、竞争力强,但他能顾全同行,主张有饭大家吃,不欺行霸市、大鱼吃小鱼。
朱竞元在开设肉铺的同时,还在余西东边高桥河南开设猪行,雇佣不到10名员工,每天收买从里下河水运过来的猪。一般每船载三四头猪,经过他的猪行过秤,在猪身上剪毛做记号,收入圈内。根据过秤的结果,算出每条船上的猪的总重量,随即将现款付给外地客商,客商领款后便开船离去。而当时距余西东20里左右的四甲的猪行,因资金不足,客商来了,也拿不出现款结清账目,只好挽留客商住宿吃喝。比之竞元猪行的信誉、盈利等情况,当然是相形见绌。
与此同时,余西附近各集镇及县境外海门、启东、崇明等地,每天用小车到余西来买猪的也络绎不绝。朱竞元便利用竞元猪行收买卖双方的佣金,再加上其他收入,盈利日积月累,家中财富越聚越多。他家的账房与南通城内的银行、钱庄都有往来,他还有一个名叫“刘拐子”的土律师。海门下沙一带的客商如欠款不还,朱竞元便指使刘拐子向当地政府控告,直到货款到手为止。本地肉铺前来猪行买猪者,到了猪行,主要靠眼光向圈内选择,认清是“七杀”还是“八杀”(即一百斤毛猪可出七十或八十斤肉),买卖双方谈妥后即由圈内将猪拖出过秤付款。如现金不足,可通融一下欠少许。但必须在下次来买时将前款结清,方能洽谈购猪事宜。
有竞元猪行为后盾,当时余西肉铺的生意很好。邻近各集镇到农历年底,常有成群结队的人到余西来买猪肉,余西镇上各家肉铺的生意都很好。竞元猪行也愈加兴旺,积累了更多资金。于是,朱竞元便花了六七千元将余西街西边的仁昌当铺买了下来。将北边房子作为住房,南边房子开设油坊,即竞成油坊。又在河西造了四关厢栈房。栈房南边开一汪水池,供牛夏天洗澡。
竞成油坊拥有碾子两座、榨油箱24套。由12个打油师傅负责,分三班打油,每天出油千余斤。油坊内养水牛12头,专供两座碾子使用。作为原料的大豆,都是批量采购回来,堆存在栈房内。牛吃的草料,也是每年由外地购进。除榨豆油外,油坊每年也加工少许菜籽油,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民国十五年(1926)后,竞成油坊采购机器,榨油时不再使用碾子和牛了。而二甲的陆裕泰油坊直到1938年时才用机器榨油。另外,竞成油坊在二甲的鼎隆油坊中也有投资,可见当时两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朱竞元本是一普通市民,依靠本人的勤劳俭朴、恪守信用、诚实经营、运作灵活,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天时地利人和之便,使企业日益发展壮大,本人也终于成为通东地区一大富翁。朱家鼎盛时,拥有良田千顷及市房、住房数百间,累计资金数十万元。数十万元的款项,现在看来不是一个大数目,但在20世纪20年代却是一笔巨款。当时,白米每石仅售六七元。而著名徽商“程谦益堂”破产时,资金也就五六十万元,可见朱竞元当时算得上富甲一方了。
朱竞元殁于民国十六年(1927),享年近八旬,这在当时可算是长寿了。其子朱善余,在海门包场西开设顺成油坊,为“南通东四坊”之一,后卖给了唐闸大达公粮行朱伯晖,这是后话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06: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