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消失的油坊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8-03 10:3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陈邦元

油坊位于陈家大屋村口,与龙盘小学毗邻。上小学时,路过油坊门口,总能闻到浓浓的油香。可惜上个世纪90年代初,油坊就关停了。

听大人讲,油坊是我们陈姓一位宗亲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创办的,当初建油坊时是为了解决族人榨油难问题,后来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赚了不少钱,赚了钱后就买田买地。土改时油坊主人被划为地主,田地自然没收了,分给了其他农户,油坊也没收了,归大队集体所有。

据说,油坊曾制作过皮油(又称桕油),解放前食盐短缺,村子里人将皮油运到六安私盐市场,换食盐带回村里。我记事起,油坊不做皮油了,只木榨油菜籽和芝麻,菜籽油多在夏季和秋季开榨,芝麻油一般在冬季开榨。

木榨油的主要设备有:木榨、石碾、炒锅、蒸灶、榨箍、撬杆、长长的带铁头的木撞、大缸等等。木榨油的工序有:净料、炒籽、碾籽、蒸粉、包饼、装榨、打榨、过滤等。

净料是木榨油的第一道工序,将收购的油菜籽或芝麻清洗干净,去掉杂质、灰尘和沙粒,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它对木榨油质量起着保证作用。炒籽是第二道工序,将干净的油菜籽或芝麻放入一个大铁锅里,反复翻炒,关键是要把握好火候,火太大,容易炒焦,榨出来油色泽不好,火太小,榨出来油不香。碾籽是第三道工序,将炒好的油菜籽或芝麻倒入圆形碾槽,用牛拖着碾轮旋转,70年代初,大队购了一台农用柴油机,改用动力推动碾轮旋转,将油菜籽或芝麻碾成粉,关键是要碾压均匀,将油菜籽或芝麻全部碾成细粉。蒸粉是木榨油的第四道工序,将碾成粉的油菜籽或芝麻放到一口大蒸笼里熏蒸,关键要把握好熏蒸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包饼(又称做饼)是木榨油的第五道工序,先在榨箍里结草,然后铺粉,再用稻草将菜籽粉和芝麻粉包起来,用脚用力踩粉,将粉踩实变成圆形饼状,将圆形的菜籽饼或芝麻饼一层层压在一起,这是一道技能要求很高的技术活,一般由大师傅操作。装榨是木榨油的第六道工序,将包好压实的菜籽饼或芝麻饼放进卧式木榨里,然后再塞进檀木做的本条和木楔。打榨是木榨油的第七道工序,三人一起或一人独自用包有铁头的长长木撞猛烈撞击木榨上的木楔,使木楔一点一点挤进木榨,使菜籽饼或芝麻饼在外力挤压下不断渗出菜籽油或芝麻油,流进木榨下方的油池,如此反反复复,将菜籽饼或芝麻饼里的油全部挤出榨干为止。过滤是木榨油的第八道工序,将油池里的菜油或麻油用瓢舀出放入油桶,再倒入油坊库房里的几口大缸里,使之沉淀,沉淀后的菜油或麻油不仅香气扑鼻,而且清亮好看。

村里油坊是大队资产,油坊的负责人是大队指派的,一般是大队会计兼油坊负责人,有一个叫陈万全的大队会计负责过油坊,为了防止有人偷油,他就住在油坊库房隔壁。从事木榨油工作的大都是我们村子里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堂曾公陈汉维和堂伯陈家赤,他们俩好像是油坊里的大师傅,陈汉维小名陈的毛,我喊他的毛曾公,他负责炒籽、蒸粉;陈家赤我喊他赤伯,他负责做饼、包饼,如今这两位油坊的大师傅早已过世了。的毛曾公去世时,我正好放暑假回家,因他是退伍军人,按照惯例,大队要送挽联,表示哀悼,当时大队长是堂伯陈哲初,哲初伯对我说:“元伢,你是大学生,替大队拟一副挽联送的毛爹”。这可为难我了,我对做对联一窍不通,想了半天,拟了一副挽联:“指点油坊为民谋福利;亲骑黄鹤虔诚谒导师”。这是我到目前为止唯一仿做的一副挽联。

油坊离我家很近,小时候喜欢到油坊里去看大人撞榨,看油从木榨里沥沥流淌出来;冬天油坊里两个大灶(一个炒籽、一个蒸粉)整天烧柴火,屋子里十分暖和,我们小孩经常到灶边烤火;有时候到油坊玩的小伙伴多,难免打打闹闹,影响大人干活,大人就轰我们走,总是走出不远,又偷偷溜回,大人拿我们也没辙。

油坊木榨出来的菜油和麻油,色泽清亮、古木留香,是正宗的纯天然、原生态产品。但木榨油生产工艺复杂,投入成本高,出油率低于机械榨油;同时,油匠劳动强度大,冬天衣服都穿得很少,夏天都是上半身光着身子干活。而木榨油的技艺源于油匠的经验积累和实践创造,现在人都不愿意干这种吃苦又不挣钱的活,许多地方的老油坊都关停了,我们村子里的油坊也未能逃脱关停的命运。如今油坊早被拆除,设备早已流失或毁坏,油坊地基上盖的是村民的住宅。

我想要是我们村里的油坊能经营到现在,它的厂房,它的设备,特别是它的那一套木榨油的工艺,很可能会成为太湖县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3 14: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 本报记者 王小敏 姚佩 核心提示廉辉小时候跟着父亲在油坊长大,是闻着油香味长大的孩子。那时候他总想着有一天要逃离油坊,绝不干这一行。没承想,在外上学、上班的这些年,他竟然时
2024-02-23 00:39:00
西安百年老油坊的坚守:榨出油 解乡愁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8月5日电 题:西安百年老油坊的坚守:榨出油 解乡愁中新网记者 张一辰 党田野“虽然现在各种品牌的食用油到处都能买到,但对于我们本地人而言,用‘土法子’
2023-08-05 20:38:00
...桂通讯员 张晓燕隆冬时节,走进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榨油坊,村民们正紧张地忙碌着。经过刮油泡、过滤等工序后,冒着浓香的菜籽油从榨油机缓缓流进储存设备中。榨油坊负责人马国祥说:“自
2024-01-16 02:44:00
青春不设限 奋斗正当时
...镇一名“90后”姑娘。2013年11月,她开办了蒋坝鲜榨菜籽油坊,生产的鲜榨菜籽油没有调和、没有勾兑,金黄透彻、香飘四方,成为许多人心中“老家的味道”。2013年,油菜籽价格
2023-10-19 00:33:00
江苏一地多位村民称送自种菜籽到油坊榨油变“臭油”,期盼职能部门查明真相
江苏灌南一名75岁老人称,他用自己种的菜籽到油坊现榨的油,食用时发现有臭味。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此事后,陆续有多家农户反映,今年曾发生过类似事情,现在“臭油”仍然放在家里无法食
2024-11-07 16:55:00
...转自:中国经济网12月27日,在新疆木垒县新户镇便民榨油坊内,伴着榨油坊轰轰的机器声和菜籽油的醇香,村民潘菊莲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她在新疆木垒县新户镇头畦村经营一家传统榨油坊
2022-12-29 22:35:00
仁怀九仓镇: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乡间沃野生机勃勃
...收购菜籽、压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村级实体经济项目。油坊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将天然油料作物加工成绿色纯天然安全食品油,推销到全市各地。“我们的菜油都是收我们本地的菜籽来榨的,主要
2024-07-15 17:03:00
垦利区董集镇:村里有了新油坊
记者 李小凡在冬日暖阳下,走进垦利区董集镇大王村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在挑选用作榨油的上等花生。在生产罐装车间里,工人正在生产线前有序作业,经过一道道的工序,一粒粒颗
2024-01-27 16:47:00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彭世宽:无声油坊书写致富经本报记者 邓盛龙 通讯员 陈秋利共富路上追梦人本报记者 邓盛龙 通讯员 陈秋利在兴业县葵阳镇泉江村,有一家“无声”油坊,虽寂静却充满生
2024-05-16 06:5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