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课程来源
每天中午散步的时光,孩子们总会经过印染坊的那几个小木屋,木屋周围挂满了蓝印花布,孩子们十分惊喜,不停地夸赞这些布匹美丽,还有孩子提出:“这些布是怎么做出来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图案在上面?”于是,追随孩子们的脚步,我们此次大户外选择了此块区域,让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印染探寻之旅。
二、课程探究过程
(一)前期思考
中班的孩子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扎染,对场地也不熟悉。在活动开展前,我们带孩子们先参观了印染坊,初步了解这里面可以做些什么。通过和孩子们搜查资料,我们知道了民间印染的方法有很多,有蜡染、扎染、豆染、泥染、敲染、草木染等。再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印染坊这一专用室改造成扎染、印染的趣味创作与探究之地,不拘泥于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这样更能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尝试“扎染”
参观完印染坊以后,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我们回到班级,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了扎染的一个过程。民间扎染、印染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是“用皮筋扎”,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手部精细动作还在逐步发展中,并不能轻松完成。那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皮筋呢?孩子们进行了讨论,有的人提议用夹子夹,有的说用绳子绑,还有的孩子想用扭扭棒……我们分组进行了尝试。
教师的思考:在发现幼儿不会扎、扎不紧的问题后,老师及时地将材料进行了调整,由第一次的简单尝试扎染,递进到深究用什么材料扎紧、如何扎得更紧。做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逐步深化。
(三)思考“染料”
在解决了扎的问题后,孩子们被丰富多彩的染料吸引了,刚开始活动时,我们使用的都是现成的染色剂。随后,大家发现大自然中的草木也可以染色,这些丰富的草木都能染到布上吗?于是,老师们提供了塑料刀具、漏勺、石臼、料理机等多种材料让孩子们动手探索。教师的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硕果累累的秋天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与感知,充满趣味的颜色探究活动也将传统的草木染技艺变成灵活自由、带有探索意义的色彩尝试。对于布的染法,老师没有直接告知幼儿如何操作,而是让幼儿尽情尝试,鼓励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直接感知去寻求解决之法。
三、课程反思
本次印染坊活动是一次奇妙的探索之旅,我们不拘泥于最终的作品呈现,以趣味扎染为主要方式,同孩子们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并利用秋天丰收的果实,模仿中国传统的草木染做法,在多彩的颜色中拥抱自然、感受秋天的绚烂。
黄秋怡 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幼儿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7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