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补齐城市应对极端高温治理短板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6-12 03: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补齐城市应对极端高温治理短板

——美国芝加哥热浪事件带来的警示

金东

热浪是一种持续性的高温酷热过程。相较于风暴、洪涝等其他类型的极端天气,热浪犹如一个“沉默的杀手”,视觉上的危害并不激烈,但会悄无声息地威胁人体健康及危害人类生命,并对能源消耗、社会生产等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程度的持续提升,城市热浪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给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1995年7月,一场可怕的热浪袭击了美国芝加哥,短短一周之内便有数百人因高温酷暑而失去生命,当时的芝加哥一度被称为“死亡城市”。这次热浪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以往美国历史上因酷热引起的任何一次灾难,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为致命的重大灾难事件之一。

北方“风城”迎来一场罕见热浪

芝加哥地处美国东北部,东临密歇根湖,与加拿大隔湖相望,纬度与我国沈阳相似,因终年多风而素有“风城”之称。北风凛冽之下,芝加哥的冬季会让人倍觉寒冷。

然而,这座北方“风城”却在1995年的夏天迎来了创纪录的高温。当年7月11日,芝加哥的最高气温已经达到32℃。12日,当地的《芝加哥太阳时报》以《热浪即将到来:它能成为一个杀手》为题,警示一股热浪正向这座城市袭来,当天最高气温进一步升至37℃。到了13日时,最高气温突破了41℃,创下历史新高。此后气温虽稍有回落,但仍保持在高位。

14日的最高气温为39℃,15日为37℃,16日和17日也都在30℃以上。持续不断的高温和来自密歇根湖的潮湿气团以及空气中过高的臭氧含量形成了致命组合。在高温高湿的“地狱级”天气下,整座城市仿佛被放进了蒸笼中,人们在热浪中痛苦地煎熬,医院急诊室人满为患,不断有人死去。据芝加哥市官方统计显示,7月14日至20日,共有485名市民直接死于炎热的天气。而根据流行病学家的推算,如果将未被送到法医局检验的死亡情况考虑进来,芝加哥该时段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有739人之多。

自然灾与人为祸的交织

和许多灾难事故一样,芝加哥的热浪事件很快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占据了各大新闻媒体的重要位置,各种调查报告和社会评价也纷纷出笼。芝加哥政府部门将这场热浪定性为“一些关键的自然因素罕见地聚合在一起所导致的气象事件”,认为人员中暑死亡反映了“人类在自然肆虐下的脆弱”。然而学者们却发现,利用气候模型预测的中暑死亡率远远低于实际水平,天气因素只能解释引发芝加哥热浪事件的部分原因。

总体上看,芝加哥热浪事件是一场自然灾和人为祸交织并存的悲剧,除了罕见热浪这一直接触发因素外,政府面对危机时的低效应对、城市空间的社会隔离与不平等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方面,应急响应表现迟钝和混乱。热浪来袭之时,市政府迟迟没有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负责城市急救系统的消防部门没有向社会发出警告信号,卫生部门制订的热浪应急计划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救援力量之间缺乏协调,消防、医疗资源持续吃紧。同时,由于供水供电准备不足,不少公司不得不限制空调的使用,酷热难耐的人们打开消防栓取水降温,导致水压急剧下降,又反过来造成大量居民家庭停水。

另一方面,社会生态存在分隔与失衡。法医鉴定数据显示,热浪中的遇难者在年龄、种族和区域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遇难者为老年人、穷人、非洲裔美国人。由此不免令人生疑,在灾难面前,为什么死亡率在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中有着明显差异?为什么只有一街之隔的两个社区死亡率差别巨大?1995年7月的芝加哥灾难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孤独的老人以及有色人种社区和低收入人口更容易暴露在炎热之中,而过于强调市场化取向的政府机构改革、高犯罪率的城市环境和社会公共空间的压缩则进一步提高了特殊群体获取救助的难度。热浪悲剧的背后,实则反映的是城市的治理效能和公平正义问题。

芝加哥热浪事件带来的深刻警示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由于城市尤其是特大超大城市更容易受到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显得愈发必要。芝加哥热浪事件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尽管已经时过境迁,但对于我们正视高温热浪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补齐城市应对极端高温的治理短板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积极推进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安全治理。高温热浪侵袭之下,几乎所有人都会受到波及,而老年人、低收入者等特殊群体则由于自身防护力有限、资源可及性较弱,在灾害面前更为脆弱。为了使特殊群体能够更为有效地规避高温热浪的影响,一方面,需要在城市安全治理中更加突出包容性,让各类人群都能够更安全、更舒心地生存和发展。在应对高温热浪时,实施更加公平普惠的防灾救灾政策,将各类高温应急保障资源向独居老人、户外作业者、残疾人、失业人员等人群倾斜,向城中村、老旧小区、边缘社区等城市空间倾斜。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和提升城市应对高温热浪的社会资本,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尤其要注重发挥社区的优势,广泛开展极端天气灾害的认知宣教,增强邻里之间的自救互助意识,不断织密热灾防控的社会网络。

着力构建全流程联动的高温热浪应急响应机制。对于多数城市而言,不能因为高温热浪发生的偶然性、危害的隐蔽性而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反,我们不仅需要将应对高温热浪全面纳入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人民生命健康和城市运行带来的危害,还要依托气象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极端高温的精准预报能力,畅通高温预警信息的传递链,及时实现城市管理从“常态”到“应急”的切换。同时,着眼于推进由分散到集中、由孤立到协调的整体性应急治理,构筑以应急管理部门为核心,涵盖气象、卫生、电力、消防、公安等多部门的组织网络,并视高温热浪的态势动态调整预案,强化各部门在不同环节的协同联动,以有效提高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避免因组织性、制度性因素造成的行动迟滞。

全面提升城市硬件设施的“高温韧性”。热浪来袭之际,芝加哥密集的建筑群和道路系统大量吸收并积蓄热量,加剧了城市的酷热程度,而桥梁、铁路等设施则不同程度地存在膨胀扭曲问题。事实证明,应对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不仅要有城市管理方面的“软实力”,还要有城市建设方面的“硬功夫”。就我国各城市而言,需要以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为契机,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抵御极端自然灾害的突袭。一方面,对城市能源管网、桥梁隧道、道路交通、高空设施等生命线工程系统有序实施升级改造,综合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遥感技术等,加快构建城市数字动态感知体系,提高各类硬件设施的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减碳降碳,积极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加强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更加“清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烟霾、高温持续影响美国,美专家:我们正看到以前不存在的气候
当地时间2023年6月28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野火烟雾笼罩了天际线。视觉中国 图本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陷入了浓烟与高温的双重考验。破纪录的高温使美国南方多地酷热难耐,而五大湖
2023-06-29 11:06:00
...从五大湖到东北部地区的极端高温风险将持续存在。包括芝加哥、圣路易斯、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纽约市和波士顿等主要大都市在内的多个地区气温将达到危险水平。本周,美国东部大部分
2024-06-19 11:07:00
美国多地遭遇创纪录高温 官员警告可能引发致命天气事件
...该市往年6月最高气温一般在25摄氏度左右。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1991年至2020年的6月份平均气温为21.4摄氏度
2024-06-19 16:13:00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灾难。新华社发2022年12月24日,一名男子冒着严寒在美国芝加哥密歇根湖畔跑步。一场冬季风暴在美国造成至少35人遇难,还一度造成美国上百万用户停电。近年来,全球气温屡创历史
2023-12-01 10:59:00
美墨两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 气候变化是“推手”
目前,美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和墨西哥全国范围内正遭受极端高温天气侵袭。受此影响,两国多地民众被迫忍受热浪炙烤,因高温就诊的人数也不断增加,甚至出现死亡案例。近期,从亚利桑那州到佛罗里
2023-06-30 07:43:00
欧洲国家遭遇极端高温天气
...里群岛、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的部分地区处于最高级别的极端高温红色预警之下。18日,加泰罗尼亚部分地区录得45.3摄氏度的高温。西班牙国家气象局呼吁居民避免在一天内最热的时段出行
2023-07-21 13:31:00
...的急诊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约30%。美国气象专家说,此次极端高温天气主要是由“热穹顶”现象引起。大量热空气在地区上空被高气压向下推,空气在下沉过程中变得更热,产生高温天气,高压
2023-06-29 08:30:00
城市建设如何适应多变的气候?专家解读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我们的城市正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极端天气的威胁。近日(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对我国近年来气候适应型城市
2023-10-31 15:22:00
“白夜”将至?厄尔尼诺现象或将归来,亚洲面临超级高温“烤”验
...澎湃新闻,关键的问题是大多数人往往忽视长时间暴露在极端高温中的危险,认为这就是日常生活。因此亟需提醒人们应对极端高温。 那些待在有冷气的室内、乘车、点外卖、富裕的人群或许可
2023-05-15 10:0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河北新闻网讯(刘丽凤、张子亮)金秋十月,秦皇岛市卢龙县陈官屯镇大刘庄村润祥家庭农场的甘薯基地里一片繁忙,新农人杨成义引进脱毒薯苗种出的400亩甘薯迎来采收旺季
2025-11-06 17:44:00
今年以来,肥乡联社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聚焦风险防控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通过筑牢不良清收防线、厚植案防合规文化、强化审计监督效能
2025-11-06 17:44:00
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凝聚团队奋进力量,近日,邮储银行唐山市分行精心策划系列主题秋游活动。通过沉浸式亲近自然、互动式协作交流
2025-11-06 17:46:00
商河这场劳模宣讲超“对味”
鲁网11月6日讯11月5日,商河县总工会“弘扬劳模精神·点亮青春梦想”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走进山东凯文技工学校,曾荣获中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2025-11-06 17:47:00
10月31日,为筑牢校园金融安全防线、提升青少年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中华财险深泽支公司赴当地中学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进校园”的宣传活动
2025-11-06 17:47:00
辉南县举办“指尖触建筑 文脉入心间” 主题活动 让历史文脉可感可学
11月5日,辉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县文广旅局、西凤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同举办“指尖触建筑 文脉入心间”建筑可阅读主题活动
2025-11-06 17:48:00
新余市仙女湖区钤阳办事处开展“暖迎立冬到,馄饨传温情”主题活动
“立冬补冬,不冻手脚”,当寒风捎来冬日的问候,当传统节气邂逅童真童趣,一场充满烟火气的暖心活动在钤阳中心幼儿园温馨上演
2025-11-06 17:48:00
吉林省首台AI智能发卡机器人在长春东收费站上线
近日,由吉林省交通实业有限公司科研团队主导研发的AI智能发卡机器人在长春东收费站试点运行,这是吉林省内高速公路首次应用人工智能机械臂式发卡机
2025-11-06 17:48:00
河北新闻网讯(冯艳美)金秋时节,秦皇岛市公安局抚宁分局交通警察大队民警走进茶棚乡李官营村田间地头,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2025-11-06 17:49:00
河北新闻网讯(高天歌)11月5日,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戴河镇车站社区、蒲公英社工服务中心与河北环境工程学院联合开展“‘衣’份爱心
2025-11-06 17:51:00
河北新闻网讯(杨湘雨、张子亮)“自从我们村级服务点成立之后,每天都有客车从县里拉快递件过来,很多从我们这儿拿快递的村民都说特别方便
2025-11-06 17:52:00
中国网11月6日讯(记者 张艳玲)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5-11-06 17:52:00
施秉:党建引领产业旺 香菇撑起“致富伞”
多彩贵州网讯 深秋时节,薄雾笼罩着黔东南州施秉县双井镇翁西村,山间已有丝丝凉意。然而,走进村里的香菇种植基地,一股温润的菌香扑面而来
2025-11-06 17:55:00
锚定“十五五”蓝图 汲取奋进力量——黄平农商银行专题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多彩贵州网讯 为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引导全行党员干部职工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2025-11-06 17:55:00
绥阳:锚定“三个示范区”定位 构建“大景区+全域游”格局
多彩贵州网讯 11月6日,记者从遵义市举行的“做强旅游品牌 做精旅游业态 全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绥阳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6 17: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