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崇祯皇帝求贤若渴,把一个白身提拔为从二品高官,连升十四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18:29:00 来源:戏说三国

崇祯皇帝求贤若渴,把一个白身提拔为从二品高官,连升十四级

今人对明朝的崇祯皇帝的评价有些褒贬不一,有说他好的,也有说他坏的。

但还是有一些特质是公认的,比如说他很勤政和努力,他很简朴,还很求贤若渴。

以求贤若渴来说,特别是在他刚登基不久时,面对艰难的国势,年轻的他对看重的人才真是掏心掏肺的信任和提拔。

比如他提拔袁崇焕,仅仅只因为一番君臣奏对,被袁崇焕的豪言壮语打动后,他马上就让袁崇焕成为自万历朝以来,权势最大的蓟辽总督。

袁崇焕要什么条件,他全给,袁崇焕要兼任登莱巡抚,要监管皮岛毛文龙部,崇祯统统答应,袁崇焕杀掉毛文龙,崇祯纠结一番后也认可了。

袁崇焕后来的结局不论,但至少在“己巳之变”发生前,崇祯皇帝对这位曾在辽东战场立过大功的人才的信任和尊重,是足够称得上求贤若渴的。

崇祯皇帝求贤若渴,把一个白身提拔为从二品高官,连升十四级

再比如他提拔仅40岁的周延儒入阁,然后只过了一年,就再次提拔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这都是他求贤若渴的表现。

简单来说,只要能给崇祯皇帝带去中兴大明的希望,能做出相应的成绩,哪怕只是口头上承诺会做出成绩,崇祯是不介意越级提拔人才的。

上述所举例的袁崇焕和周延儒,都还不是崇祯皇帝求贤若渴的终极表现,他最疯狂时,曾将看重的一个人才从白身提拔为从二品高官。

如果以九品十八级官位来计算的话,这相当于一次提升了十四级官位,可以算是历史罕见了。

这位被崇祯皇帝疯狂越级提拔的明朝官员叫王来聘,他有一个著名的身份,是明朝的第一任武状元。

明朝从建国之时起就有官办的武学,以及选拔武官的武举,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专门考核武将子弟,然后才是从民间选拔人才。

因为明朝的很多武官职位是世袭,为了防止袭职的武二代、武三代们成为纨绔,就要定时考核。

崇祯皇帝求贤若渴,把一个白身提拔为从二品高官,连升十四级

明太祖朱元璋特别重视武官的袭职和选拔,他是马上皇帝,知道军备的重要性,《明史·选举三》中记载:初,武职率以勋旧。太祖虑其不率,以《武士训戒录》、《大诰武臣录》颁之。后乃参用将材,三岁武举,六岁会举,每岁荐举,皆隶部除授……洪武初,军功袭职子弟年二十者比试,初试不中,袭职署事,食半俸。二年再试,中者食全俸,仍不中者充军。其法至严……

但从明成祖永乐朝开始,武举就开始有名无实了,“自永乐后,新官免试,旧官即比试,贿赂无不中,此军职所以日滥也。”

至明朝中期,武举更是权贵们滥发官职的温床,比如“正德间,冒功升授者三千有奇。”

虽然后来也有部分明朝皇帝有意整顿武举,明英宗天顺朝时,还颁布了专门的《武举法》,试图规范武举选拔。

但由于各种原因的掣肘而没能成功,直至明末都不见大的成效,“然徒饰虚名,终鲜实效也。”

上述明朝的武举情况,不管是兴盛也好,衰败也好,都是普通的武举,考核止于兵部或五军都督府,皇帝会关心,但不会亲自再考核。

崇祯皇帝求贤若渴,把一个白身提拔为从二品高官,连升十四级

皇帝亲自考核,在文进士的选拔中叫殿试,殿试的第一名是状元,所有参与殿试的进士们也可以称为天子门生。

直到崇祯朝,崇祯皇帝有感军备不振,加上求贤若渴,开始重视武举,“时帝锐意重武。”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的武举考核时,他不但亲自监督武举考核有没有作弊的情况,还增加了殿试。

从此,明朝的武举在形式上跟文进士的科举一样了,武举的第一名也可以是天子门生,也可以成为状元。

虽然拔高武举,搞殿试,设立武状元,只在崇祯一朝出现,但毕竟是开创了明朝的先河,这第一任武状元王来聘也就被专门写进了《明史》中。

我个人认为,崇祯如此重视武举,估计是被“己巳之变”给刺激到了。

在这场后金入侵关内的战争中,明军中虽然也有如赵率教、满桂这样的悍不畏死的武将,但更多的是遇敌即溃的无能之将。

这场战争让崇祯皇帝看到了明军中的一些弊端,感觉到了军队中人才的匮乏。

崇祯皇帝求贤若渴,把一个白身提拔为从二品高官,连升十四级

因此,崇祯皇帝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开始的武举考核中,才亲自出手挑选人才。

也因此,崇祯四年时的武举第一名王来聘(他可以使用百斤重的大刀,当时的武生中,一共只有两个人能办到),不但获得了武状元的称号,还获得了更大的惊喜。

王来聘被求贤若渴的崇祯皇帝直接授予级别为从二品的副总兵官职,可谓是一步登天。

王来聘本人对崇祯皇帝的重视是相当感激,《明史·王来聘传》中记载:钦定一甲三人,来聘居首,即授副总兵。武榜有状元,自来聘始也。来聘既拜命,泫然流涕曰:“上重武若此,欲吾侪效命疆场尔,不捐躯杀贼,何以报上恩!”

不管崇祯皇帝是否病急乱投医,他至少有一个目的是达到了,收获了王来聘的忠心。

崇祯皇帝求贤若渴,把一个白身提拔为从二品高官,连升十四级

王来聘后来果然用他的生命报答了崇祯皇帝的越级提拔和厚爱,虽然他一辈子只参加了一场战争。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王来聘在平定孔有德、李九成等发动的叛乱的战争中,以副总兵的身份干士兵的活,亲自攻城,不幸战死,《明史·王来聘传》中记载:明年,孔有德据登州叛,官军攻之久不下。又明年二月以火药轰城,城坏。将士踊入,辄为贼击退。来聘复先登,中伤而死。天子惜之,赠廕有加。

王来聘战死后,崇祯皇帝除了惋惜外,大概也考虑到了自己越级提拔王来聘的弊端。

王来聘从一介白身直接成了副总兵,军中宿将会对他不满,这让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脸往哪搁?

直接当上副总兵,也让此前毫无军功在身的王来聘承担了不小的压力,这才有了身为副总兵,却去亲自攻城的事发生。

崇祯皇帝求贤若渴,把一个白身提拔为从二品高官,连升十四级

王来聘不但要报崇祯皇帝的知遇之恩,还要用行动和功劳来还击军中对他的不满。

若非如此,让王来聘从低级军官慢慢做起,他未必会在人生的第一场战争中就战死,他太需要表现和军功了。

此后,崇祯皇帝再也没有如提拔王来聘那般提拔新进官员了,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1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宦官魏忠贤和崇祯皇帝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年的时候,朱由校突然驾崩,年仅17岁的朱由检继位,即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深知魏忠贤的险恶,对他早有戒备。他上位之后,并没有立即对魏忠贤动手,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他先是稳住
2024-02-28 11:27:00
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捐钱,也没有抄他们的家?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他一生奔波劳累,每天从早忙到晚,几乎就没停过,但是却仍然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在他临死的时候他感叹道“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亡国之臣”。实际上,他到死都没有明
2023-02-18 19:09:00
崇祯下葬时只有他扶棺痛哭,那就是李国祯
说到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那是一把心酸史,因为崇祯不是因为昏庸而亡国的,他本人还是很勤政有大才的,无奈自己的对手太强大,除了闯王李自成,还有清军在一旁虎视眈眈,另外内部也是内讧不断
2023-04-22 17:29:00
朱由校:一位被忽视的明朝皇帝与他的木工世界
明代中后期,从道士皇帝嘉靖、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贯穿始终的内廷(君权)和外廷(文臣)中间的权力角逐越来越激烈。嘉靖抵抗文臣选用的是暴力,不服的打死;万历抵抗文臣选用的软扛,只
2023-10-03 12:55:00
大明首辅魏藻德:才华横溢却无气节,终因墙头草行为付出代价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大明王朝覆灭。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魏藻德的人,他并没有因为旧朝的灭亡而伤心,反而还想在新朝谋一份官职。此人就是大明朝曾经的
2024-03-22 06:32:00
崇祯藏有很多私房钱是真的吗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这时候的北京城已然寒风凛凛,路有冻死骨已经不是新鲜事,连续的兵祸加瘟疫,已经让这个城市的精神先于躯体而泯灭,一切都在等待着结束。这时候一个名叫赵士锦的年轻人奉命
2023-07-26 09:10:00
明朝灭亡后宫嫔妃纷纷投井上吊,李自成不如多尔衮
崇祯十七年对中国历史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统治了中国长达276年的明王朝终于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下寿终正寝,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人与崇祯皇帝谈判,提出割据西
2023-06-12 07:17:00
明末王承恩传奇,一个陪皇帝殉国,一个征战有功
...来的事迹,也就那么轰轰烈烈的一件事被人津津乐道。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城。最后关头,崇祯皇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殉国,当时,陪着他一起殉国的,只有
2023-03-08 18:30:00
明朝无耻的内阁首辅是谁,被李自成折磨的脑裂而死
...的折磨,走向了他生命的终点。作为一位学者,魏藻德在崇祯皇帝的统治下,以出类拔萃的学识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得以成为翰林。然而,这位翰林学士,却没有如我们期望的那样,从书中寻找
2023-07-16 19: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