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水荡子”变成“钱袋子”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18 08:4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水荡子”变成“钱袋子”

——看浠水县散花镇天井湖一颗小菱角如何振兴一个村

本报记者 沈红星 通讯员 郭琼

一汪湖水、成片绿叶,清风徐来、水鸟起舞。5月14日,走进浠水县散花镇天井湖村菱角种植基地,丛丛菱叶随波起,朵朵菱花向阳开,菱角就藏在菱叶之下。

天井湖村三面环水,水域面积7000多亩,因地势低洼,是有名的“水荡子”,也是菱角生长的最佳地。但以前,种菱角挣不到钱,种水稻容易发生水涝,一年可能白忙活一场,村民纷纷外出务工。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县镇村招贤纳智、整合资源、因势利导、改革破难,把天井湖村的小菱角做成了大产业,去年菱角全产业链营收3700多万元,曾经的“水荡子”变成了强村富民的“钱袋子”。

“菱”辟蹊径

传统农作物有了新种法

扒开密密麻麻的菱叶,掀起水淋淋的菱盘,63岁的种菱角“老把式”张维安数着:“1个2个3个……一颗结了11个菱角,这是新品种‘菱美人’,6月中旬就可以采摘,还得感谢我们张书记”。

张维安口中的张书记,是天井湖村党总支书记张剑雄。当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在外做生意的张剑雄回到家乡,流转600亩湖面,决心发展菱角产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种植规模虽大,但一年下来,菱角的品质和销量都不如意。

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剑雄结识了正在华中农业大学读大三的彭达。一个是有资金支撑的85后,一个是有科研能力的95后,两人一拍即合,在县镇部门支持下,携手成立了湖北天井湖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借力华中农业大学开展技术攻关,着力解决菱角新品种研发、菱角保鲜难、附加值低等难题。

2018年底,两年心血培育出的高产耐抗新品种“菱美人”全面上线,张剑雄和彭达将新品种的种子免费送给村民试种。

“我家60亩湖面种的都是‘菱美人’。”张维安说,相较于老品种,“菱美人”亩产量要高出1000多斤,成熟期要早30多天,市场价格每斤多卖近2元。

有了新品种,还要注重品质。在多年实践中,他们探索出“菱—菱—鱼”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即:每种植两年菱角,再养一年草鱼,如此循环。

“种植菱角期间,会生出杂菱,人工除杂成本大,而养殖草鱼,可以吃掉杂菱;同时草鱼产生的粪便可以变成菱角的肥料。”彭达介绍,这种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下,鱼菱兼收,菱角的产量和品质也实现了双提升,“菱美人”皮薄肉厚,生吃像马蹄熟吃像板栗。

新品种、新模式,让有上百年菱角种植历史的天井湖村菱角走得更远。

“链”上发力

小菱角做成大产业

走进天井湖村特色产品展览厅,菱角粉、即食菱角、菱角粽、菱角酒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

“看,这个即食菱角,目前全国仅有我公司有这个深加工生产线。”张剑雄说,只卖鲜菱角,产品附加值低,几年来,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技术攻关,在菱角选种、专用肥研发、保鲜、去皮、菱角食品加工等全链条发力。

在产品研发端,公司成功开发了菱美人、即食菱角、菱角粉丝、代餐粉等七大系列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并注册“菱妹妹”等品牌。

在产品加工端,早年将闲置的村小学改建成80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去年以来,在浠水县乡村振兴局8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撬动下,投入310万元对厂区进行扩规、设备更新。升级一条鲜菱角清洗、分拣、打包、覆膜等全自动化生产线;增加一条菱角代餐粉生产线。

在销售端,建立起了完善的电商供应链体系,填补了各大电商平台菱角类目的空白。早期鲜菱角抖音上38.8元、5斤包邮,成为俏销货。单日最高销量曾登上抖音平台生鲜带货榜第7名;销量最多时,可占据全国市场的51%,全村年加工销售菱角1000多万斤。

“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菱角行业产业链最完整、科研技术国内领先的企业。”张剑雄说,推动菱角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大有可为。从菱角壳提取菱角素,加工成菱角染发膏,变废为宝成为现实;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定制研发的菱角采摘机器人、剥壳去皮自动化设备取得新进展;全国首条菱角代餐粉生产线正进行设备调试;正在筹备7月份的菱角采摘节……

依托菱角全产业链深度开发,将菱角“吃干榨净”,实现每亩收入4万多元,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菱角”成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菱妹妹”出圈

“致富菱”开出幸福花

“吃好菱角,选湖北天井湖”——依托《湖北首届菱角产业发展论坛》等节目广泛宣传品牌,全媒体超过3亿次的播放量,让天井湖“菱妹妹”品牌出圈。

“每年6月到11月采摘季,我们将直播间搬到菱角采摘现场,每天直播时长在3至6小时、单量是4000-5000单。”董婷说,她一直在外打工,为照顾老人小孩,四年前返回家乡,很庆幸在家门口找到了这份直播带货的工作,以乡愁文化、小时候的味道为品牌主打,最高在线人数近万人。

像董婷这样,天井湖村菱角产业带动了460余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2万余元。

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张剑雄介绍,湖北天井湖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菱角种植培育、种植指导、订单收购、精深加工、产业经营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公司依托菱角“订单农业”,探索出“政府+高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村强民富。

“我去年试种了20亩菱角,赚了5万多块钱。今年种40多亩,估计可以赚十二三万块钱。”天井湖村村民张志强说。

让菱角出村,带村民致富,村集体每年有10万元分红。天井湖村(菱角)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菱角专业合作社也获得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在天井湖村示范带动下,小菱角做成了大产业。清泉镇菱角种植面积达2.6万亩,形成菱角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2亿元,带动全镇17个村近5000户群众增收。

因地制宜,做大一个特色产业,致富一个乡村。浠水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正在发挥职能作用,引导天井湖等村依托现有的菱角产业,联合周边七个村注册公司,发挥各村优势,整合资源资产,合力打造集一二三产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发展村,为黄冈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探索现代化建设路径提供样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1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沾益发展设施农业丰富群众“菜篮子”
...居民拎好“菜篮子”、端稳“果盘子”,也让农户鼓起“钱袋子”,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大棚蔬菜产业示范带。沾益区以“招引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创建大品牌、融入大市场”的发展
2023-10-08 01:14:00
田发江: 打好产业基础  群众更有盼头
...颜值”乡村的建设一直在持续……“乡村美了,要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群众才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田发江说。以前的绍廷村,土地贫瘠、产业单一、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这些因素都制约着
2024-03-19 00:29:00
永州零陵:冬日大棚农事忙
...元,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也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村民人均收入3万元,该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村里蔬菜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不需到外地打工,既可以照顾老人和孩
2024-11-26 17:05:00
凌云:“三金”鼓起村民“钱袋子”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凌云:“三金”鼓起村民“钱袋子”记者/曹丽媛本报凌云讯 (记者/曹丽媛)阳春三月,走进凌云县加尤镇央里村的粤桂协作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里,成片的绿色蔬菜映入眼帘
2024-03-20 08:00:00
移“枝”接木帮助群众鼓起“钱袋子”
...文转自:红河日报元阳县:移“枝”接木帮助群众鼓起“钱袋子”农户采收枇杷●通讯员 刘国燕 刘润华 杨旭东 文/图本报讯 元阳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生态良好、民生改善、生
2024-01-09 02:42:00
...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让村集体有收入,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环江已建立136个集体经济组织,去年实现总收入1400多万元,同比增长11%。
2023-02-28 07:34:00
“菜篮子”成就百姓“钱袋子”
...谟县乐康村400亩早春蔬菜丰收——“菜篮子”成就百姓“钱袋子”本报讯 (通讯员 王艳 郭璐璐) 眼下正值早春蔬菜采收时节,望谟县蔗香镇乐康村400亩早春蔬菜迎来了丰收。一茬茬
2024-04-24 07:59:00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本报讯(胡汉杰 通讯员 张琦)2022年12月28日,笔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西乡县白龙塘镇锚定“绿色循环发展”,依托良好生态资源禀赋,重点发展香橼、吊瓜
2023-01-04 07:14:00
景东县:特色蔬菜产业充实群众“钱袋子”
本文转自:普洱日报本报讯(通讯员 张文智 周跃忠 钱谌 文/图) 蔬菜产业是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县一业”创建产业和富民强县的重点支柱产业。近年来,景东县以打造“开放型、创新型,高端
2023-06-25 09:5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