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徐琦 陈晓华 全媒体记者丁涛 王晶晶)眼下正值春耕农忙时,在樊城广袤的田野里,放眼望去,除了操作机械的工作人员外,几乎看不到农民忙碌的身影。2月10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发现,今年的春耕生产科技感十足。
“现在春耕全程机械化,我承包的500亩农田,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打药、施肥等作业。”田埂上,牛首镇李沟村三组村民孙家兵笑着说。
装好电池、倒入除草剂、轻轻操控手柄,新农人何志圆一番熟练操作后,无人植保机原地升空,向着麦田飞去。“无人机的出现,让田间管理效率和技术含量大幅提升。”何志圆说。
科技重塑农业生产,让越来越多像何志圆一样的年轻人愿意返乡干农业,争当新农人。
“自从用上了无人机,村里2300多亩小麦和800多亩油菜已经实现飞防全覆盖,真真切切帮助农民实现智能耕种,方便又高效。”李沟村党总支书记王鹏说。
“从春耕到秋收,都可以实现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智能化无人生产作业,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基础。”牛首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富华说。
不只是田间作业实现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让农业生产变得更聪明。
牛首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拥军介绍,以往种田常常要靠天收,现在更多的是依靠科技。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团队的技术指导,在牛首镇黄丰村装上了一个小麦条锈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收集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决策支撑。
“有了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相当于为监测病虫害装上了千里眼,可提前20天精准监测到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程度和范围,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提供科学支撑。”李拥军介绍。
“未来,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田间地头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科技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转变,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季长春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5 08: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