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9-16 22:01: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9月10日,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丁美珍、马琼、水柏年等24名同志和保定学院毕业生赴疆任教群体代表光荣入选。其中,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教师黄俊琼入选,是我省唯一获评的教师。

黄俊琼是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教师。她扎根乡村教育33年,针对农村孩子阅读面窄等问题,十余年如一日致力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助力学生通过阅读开阔视野、走出大山,事迹曾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作为省级乡村名师,她发挥工作室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成长,是我省教育家精神2024年宣讲团成员,在“国培计划”等平台开展讲座,入选全国教育网络培训资源。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贵州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今天我们走进她的故事,从学生、家长的讲述中,认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乡村教师。

9月9日,从镇远县城驱车近1个小时,翻过曲折蜿蜒的群山,顺着响亮的读书声,记者在江古镇中心小学门口见到黄俊琼。

身材微胖,皮肤略黑,盘着低马尾,笑容和蔼,声音嘶哑,白色衬衫搭配黑色裤子……乍一看,她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但在当地学生眼里,她是温柔的“黄妈妈”,镇远县江古镇人民则亲切地称赞她为大山里的“杜鹃花”。

198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柱民族师范学校。1992年毕业分配时,她毅然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地方,选择回到家乡任教。

这一决定,开启了她长达33年的乡村教育之旅,而她也从未为此后悔过。

33年来,她将一批又一批农村学生送出大山,用坚守诠释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担当。

以萤火微光聚星河,让每个孩子都能捧起书本、看见远方。从义无反顾返回家乡的那一刻起,黄俊琼就带着情怀,选择用一生去点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从山里走出来的女娃,回到家乡让更多的女娃走出家乡

1973年,黄俊琼出生在镇远县江古镇山背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是家中长女。

那时,家乡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农村女孩小小年纪就要承担起家务、农活的重担,难有机会上学。

“山里的娃,读书是唯一的路。”幸运的是,黄俊琼的父亲是一位民办教师,很重视对黄俊琼的教育。她成为村里少数有机会读书的女孩子。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伏案工作中的黄俊琼

但因每月工资仅30多元,难以负担子女3人的学费,父亲遂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辞职做生意。不过,父亲的教师形象已深深地刻在黄俊琼心中。

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黄俊琼发愤读书。1989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贵州省天柱民族师范学校。

1992年,毕业分配时,父亲希望黄俊琼能进城工作,条件更好。但她却放弃进城,选择返回家乡教书。

“我想走你没走完的路。”黄俊琼对父亲说,“我得回去,得让家乡的女孩子都去读书!”

父亲支持了她的决定:“这是好事,也可以为家乡教育尽一份力。”

沿着土石山路,19岁的黄俊琼回到山背小学,眼前的景象熟悉而亲切:老旧的教室、破旧的书桌、求知的目光……

“当时,学校有200多名学生,一到六年级6个班,却只有6位老师。”黄俊琼回忆,由于师资匮乏,一个老师要承包一个班,她一个星期要授课33节,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

短短两年时间,高强度的教学工作,让黄俊琼的嗓音从清脆变得嘶哑,至今仍未恢复。

教室漏雨、冬天没有炉子烤火,黄俊琼就带着学生捡柴生火,孩子们一边烤火一边上课;学校没有水喝,她就和老师们一起走30分钟的山路挑水;路不好,她就和老师们用马车将教科书拉回学校……

“当时有个女孩子离家很远,她每天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但一个学期从未迟到。”女孩的坚持,让黄俊琼既心疼又感动。她下定决心,不管条件再苦再难,也要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

在偏远乡村,学生辍学是普遍现象。为让村民们重视教育,白天上课后,黄俊琼晚上就挨家挨户上门劝说:“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农村孩子,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黄俊琼的劝说逐渐改变了乡亲们的观念。然而,开学时,还是常有家长只带男娃报名,她总会上前询问:“为何不带女娃一起?”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为学生教授语文课

当得知部分家庭女孩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上学时,黄俊琼毫不犹豫地说:“我先给她垫上,让她先来读书,有钱了再还给我。”

就这样,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能上学,黄俊琼每月125元的工资,在给弟弟们交学费和为学生垫付学费后,已所剩无几。

父亲得知此事后,坚定支持:“没关系,家里有米有菜,能养你!”

这一垫就是十几年。2006年,贵州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了全省630多万名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多年来,黄俊琼与丈夫王文斌二人,省吃俭用,共为100多名学生垫付学费。用实际行动让更多家乡孩子接受教育,改变命运。

爱是教育最温暖的底色,不管大事小事学生第一时间都会找“黄妈妈”

1999年8月,黄俊琼调入江古镇中心小学。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许多学生住校,没有营养午餐,每周从家里背来的米和菜就是一周的口粮。

一到星期三,菜就吃完了,孩子们只能吃白米饭,没有任何下饭菜。为给学生们改善伙食,黄俊琼就自己在家炒菜带来学校,分给学生。

对于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黄俊琼更是关爱有加。2016年,在她的班上,有一个名叫小兰(化名)的女孩,性格孤僻平日不爱说话。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与她的学生们

通过家访,黄俊琼了解到,原来,小兰的妈妈生下她后不久就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爸爸为生计外出打工,只留下小兰和爷爷相依为命。

黄俊琼心疼这个孩子,给小兰买学习用品,买一年四季穿的衣服,常常鼓励她、和她谈心……在黄俊琼的温暖下,小兰慢慢变得开朗,愿意开口回答问题,成绩也突飞猛进,考了全班第一名。

在一次以《我的妈妈》为题的作文中,小兰写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妈妈给的,都是在妈妈的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我曾经很孤独,我不知道我妈妈长得怎么样,连她声音都没听过。但是现在,我不再孤独了,因为我有黄妈妈,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爱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她。”

如今,小兰即将高中毕业,而黄俊琼的爱,从未间断。

学校还有不少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常仰着小脑袋问黄俊琼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想妈妈,但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一直在外面打工。你可以带我去找妈妈吗?”

看着孩子清澈的眼睛,黄俊琼很心酸,她总是温柔地回答他们:“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妈妈,有什么事你跟我说。”

学生生病,黄俊琼带他们去买药;肚子疼,黄俊琼给他们揉肚子;玩耍时磕碰到,黄俊琼给他们敷药……

黄俊琼对学生的爱,蕴含在那些微小而又温暖的点点滴滴。她的所作所为,不仅让学生信赖,也深深打动了学生家长。

刚刚进入初一年级的小晖(化名),是黄俊琼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学生。因爸爸生病行动不便,妈妈从小晖入学起就一直在外务工,陪伴小晖的日子屈指可数。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与她的学生们

“孩子交给黄老师,我们很放心。六年来,不管大事小事,小晖第一时间都会找‘黄妈妈’,在她的照料下,小晖得以健康幸福成长。遇到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怀着感激之情,小晖的妈妈每次返回家乡,总会去黄俊琼家登门拜访。

黄俊琼也常收到学生的爱:有时她外出开会、学习,一去好几天,回来时,孩子们都从校门口跑到她身边,围着她、抱着她说:“老师,我想你了。”“黄妈妈,我想你了。”

“爱是教育最温暖的底色。”黄俊琼说,有了学生们的牵挂,她感到非常幸福,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实施乡村师生阅读计划,书里的世界滋养梦想

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内,不时传来哗哗的翻书声。书页上,孩子们的梦想正随文字飞出大山……

13年前,黄俊琼发现乡村孩子知识来源单一、视野受限,作文无话可写。于是她以问题为导向,开始带领学校老师研究一个省级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012年12月申报,2013年4月立项,当年5月就开题。黄俊琼迫切想让孩子们通过读课外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不少人认为,农村孩子很内向,不爱表达。”黄俊琼认为,其实农村孩子不是内向,而是没见过更大的世界。要是能通过书本快速看到外面的世界,就一定能改变现状。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在阅览室为学生查找课外书籍

为了便于学生看书,黄俊琼把学校图书分到各个班,每个班设立一个图书角。然而,刚开始分到各个班的图书很少,每个学生还不到一册。

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视野,黄俊琼召开家长会,宣传读课外书的好处,并倡导亲子共读,发动社会力量捐赠图书,让每个孩子手中有书、心中有光。此外,还将小学所有的古诗词和名言警句经典美文,编制成一本书,复印分发给每个学生。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课外书的兴趣,学校还开展“读课外书讲故事”比赛、“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汉字听写”比赛、“阅读之星”评比、“书香班级”评比等各种读书竞赛活动。

起初,也有老师表示不理解:“让学生花时间读课外书,还不如多读课本教材。”

面对质疑,黄俊琼并不气馁。她制定阅读目标表:低年级读短篇童话,帮孩子种下“向往远方”的种子;中年级读成长故事,引导他们思考“不一样的生活”;高年级则开始阅读传记,让他们知道“山里娃也能做大事”。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江古小学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课外书

数年实践,效果逐渐显现: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变得阳光、自信,写作水平有明显提升,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且都以优异的成绩上了初中、高中、大学。

小雷(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小学四年级时,她胆子特别小,总躲在角落,回答问题声音就在喉咙里,根本听不清。

黄俊琼就让小雷每天读一篇短文,再试着讲故事给大家听,空闲时还会陪着她一起看课外书。

语言更活泼,课堂上勇于回答问题,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小雷的蜕变清晰可见。

2023年,小雷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假期回乡,小雷找到黄俊琼说:“老师,书里的世界真的滋养了我的梦想!”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带领学生阅读课外书

用阅读填补乡村孩子“见世面少”的短板,帮他们建立“大山挡不住梦想”的认知。如今,在黄俊琼的努力下,通过爱心人士捐赠,江古小学建起了阅览室,学生人均课外书达20本以上。

“我的目标是让乡村师生都爱读书,实现‘百万阅读’计划。”黄俊琼坦言,教师是乡村孩子走向外面世界的引路人,是孩子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要用知识和爱心去浇灌他们,让每一个孩子在乡村的土地上也能茁壮成长。

成立乡村名师工作室,微光汇成星河

讲台上,周宗品拿起课本,领读文章;台下,学生放开嗓门,大声跟读……

已有四年从教经历的周宗品,是江古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也是“黄俊琼乡村名师工作室”学员。四年间,她曾在全州、全县多个语文技能竞赛中获奖,能力提升很快。“这都归功于工作室和黄老师的悉心培育。”

2016年,黄俊琼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乡村名师,并在江古小学成立“黄俊琼乡村名师工作室”。

“此前,学校的教师都不愿意主动参加县里组织的竞赛或公开课,教学水平提升很慢。”黄俊琼深知,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乡村教育振兴不能只靠一人,需要更多老师成长。

为了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黄俊琼带头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己,打磨教学能力。

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师徒结对、互相听课评课……利用工作室平台,工作室成员们得以共同学习、成长。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黄俊琼还带领工作室的教师前往北京、贵阳等地优质小学听课学习,并邀请名师来学校讲课,为教师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城市交流学习的平台。

几年下来,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迅速提升。江古小学办公室主任、“黄俊琼乡村名师工作室”成员聂先芝深有感触:“以前大家都是按传统方法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吸取名师经验后,转而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课堂互动。”

转变教学方法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能主动吸收并理解更多新知识。去年,聂先芝所任教班级的教学成绩,在全县60多个班级中名列前茅。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为学生教授语文课

“教学成绩的提升也大大增强了教师们的信心。”黄俊琼说,近年来,江古小学教师们都会积极踊跃报名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并能取得好成绩。

教育是一场接力,把微光聚成星河。9年来,在黄俊琼的带领下,工作室共开展了40多次活动,5000多名学生受益,培养乡村教师105人,这些教师如今都已成为县级和校级骨干。

“教师不论能力大小,一定要有责任感和教育情怀,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好教育工作。”还有3年半即将退休,黄俊琼坦言,要继续上好每一堂课,用知识和爱心去浇灌每个孩子等待绽放的花朵。

当云雾从江古镇的群山渐渐散开时,孩子们的琅琅书声也越传越远。这是大山深处最美妙的音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罗秋红

编辑 王雨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李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大山里的“老师妈妈”——记黄冈市师德标兵、浠水县绿杨乡程畈小学秦晓丽通讯员 邹鹤 郝美卿浠水县绿杨乡程畈小学地处大别山山区,毗邻白莲河,是红色革命老区的一所山区
2023-01-08 08:14:00
本文转自:郴州日报大山里的微光——记宜章县红军学校高级教师吕秀军□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唐丽 通讯员 谢作塘“吕老师,您到哪里教书,我就把孩子送到哪里去。”这是家
2024-01-07 14:23:00
时政长镜头丨扎根
...报家乡别无选择。”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地处重庆市大山深处,这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今年39岁的马影翠老师就扎根在这里。作为一名乡村教师,马影翠深知读书对大山里的孩子意味着什
2023-09-10 21:38:00
粤北大山里“放牛班的春天”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95后”青年扎根山区教育粤北大山里“放牛班的春天”李鑫旺带领学生在红云中心学校的草地上唱歌,在山区孩子心里播下音乐的种子。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摄阶梯
2024-05-05 06:37:00
...孩子们,坚持倡导家校共育,将山区100余名留守儿童送出大山。求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2011年,唐小芬来到邵阳县塘田市镇三清苗圃希望小学任教。她还记得初到学校的情景:地面坑坑
2023-12-21 09:44:00
让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印江教师陈远洋的“摔跤”人生
让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印江缠溪小学教师陈远洋的“摔跤”人生冯芳芳 蔡茜 罗得林陈远洋作为一名山村非专业体育教师,自学摔跤,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四十年如一日地无偿带学生开展摔跤训练,因材
2024-04-22 19:08:00
开学第一课:微米之苔,努力生长
...一样,身若微苔,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努力攀缘,走到大山外面看一看更美更丰富的世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帘未有之青色。陈星月书记为孩子们讲开学第一课。魏晗博 摄“陈老师,我想要一
2023-09-07 22:23:00
走出大山的童声合唱团
...的共同努力下,文县东坝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登上了梦想的舞台,在合唱艺术的殿堂里,用稚嫩的童音唱出了那首为他们量身订做的《大山里的孩子》。坐席上的沈阳日报童声合唱
2023-03-04 09:20:00
...文转自:河池日报11年20个县130多所学校6万多张照片我在大山拍老师陆波岸每一次,背着相机走进大山学校,或翻看自己拍摄的大山教师照片,琅琅书声总是真真切切、远远近近萦绕耳畔
2023-11-08 01:2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台北姑娘袁晴阳:在平潭小渔村,为童心点亮梦想
扫二维码看视频东南网11月9日讯(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刘宇捷)午后,平潭钟门村的“岚台公益学堂”里飘出断断续续的竖琴声。一名戴着圆框眼镜的姑娘坐在矮凳上
2025-11-10 11:19:00
当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力与全国运动会的激情相拥、碰撞,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盛会开幕式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历史上首次跨越三地承办的全运会
2025-11-10 11:25:00
书香盈满图书角,绿芽茁壮向阳光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魏萱)近日,烟台海阳市郭城镇初级中学充分挖掘校园空间潜力,利用楼梯拐角这一常常被忽视的区域,打造便捷
2025-11-10 11:33:00
古贝春寻脉探秘采风活动举行——德州市部分文化人士走进古贝春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1月6日,以德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周成玉、德州爱尔眼科医院院长王宗刚
2025-11-10 11:33:00
朱全增:捐赠上过天的画作给家乡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谢文明)11月6日,在日照莒县,“天香傲太空 诗画颂莒地”——朱全增作品随实践十九号卫星返回捐赠仪式暨《书法与题画诗》新书首发式举行
2025-11-10 11:3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日,河北石家庄市中山路上一家以“人民咖啡馆”为标识的门店引发关注。该门店以红色为主色调,招牌使用了“人民咖啡馆”字样
2025-11-10 11:37:00
解锁科技趣味!黄陵小学学子“玩”出科创大梦想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陈方宇)“快看!我的火箭模型能站稳啦!”“这张科技小报上的机器人是我画的哦!”近日
2025-11-10 11:56:00
东南网11月9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随着“双十一”购物节进入高峰期,各大平台及商家纷纷推出优惠措施,点燃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2025-11-10 12:07:00
聊城东方教育集团小学部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鲁网11月10日讯近日,聊城东方教育集团旗下东方双语小学、东方实验学校小学部及东方实验学校小学部嘉明校区分别举行了家长开放日活动
2025-11-10 12:09:00
直播间公然谩骂、肆意滋事  山西晋中三名男子被行政拘留
图片来源:京报网据公安部网安局11月10日消息,近日,山西晋中介休市公安网安部门依法查处一起案件,该案中涉案人员利用网络直播平台
2025-11-10 12:45:00
“当看到我们创作的《一‘鹿’前行》在国家级比赛获奖的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用专业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所在。”日前,回忆起自己作品的获奖时刻
2025-11-10 13:12:00
【新时代 新魏家】理发修容焕新颜 铺床叠被暖人心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庄家丽 通讯员 王月)近日,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魏家村工作人员及村居志愿者,在辖区老年公寓开展了一场温馨的助老活动
2025-11-10 13:57:00
“蚌埠好人”官建中:妙手仁心守护骨骼健康 危难时刻彰显医者担当
大皖新闻讯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官建中,作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不仅在骨科领域深耕细作、屡有创新
2025-11-10 12:24:00
江西一地风力发电风车扇叶断裂掉落 当地政府:当天风力很大;已联系设备所属公司处理
大皖新闻讯 11月9日,有网民发布视频称,江西九江市境内一处风力发电风车的叶片出现断裂并掉落。10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就此联系到事发地所在的都昌县多宝乡人民政府
2025-11-10 1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