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9-16 22:01: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9月10日,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丁美珍、马琼、水柏年等24名同志和保定学院毕业生赴疆任教群体代表光荣入选。其中,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教师黄俊琼入选,是我省唯一获评的教师。

黄俊琼是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教师。她扎根乡村教育33年,针对农村孩子阅读面窄等问题,十余年如一日致力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助力学生通过阅读开阔视野、走出大山,事迹曾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作为省级乡村名师,她发挥工作室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成长,是我省教育家精神2024年宣讲团成员,在“国培计划”等平台开展讲座,入选全国教育网络培训资源。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贵州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今天我们走进她的故事,从学生、家长的讲述中,认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乡村教师。

9月9日,从镇远县城驱车近1个小时,翻过曲折蜿蜒的群山,顺着响亮的读书声,记者在江古镇中心小学门口见到黄俊琼。

身材微胖,皮肤略黑,盘着低马尾,笑容和蔼,声音嘶哑,白色衬衫搭配黑色裤子……乍一看,她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但在当地学生眼里,她是温柔的“黄妈妈”,镇远县江古镇人民则亲切地称赞她为大山里的“杜鹃花”。

198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柱民族师范学校。1992年毕业分配时,她毅然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地方,选择回到家乡任教。

这一决定,开启了她长达33年的乡村教育之旅,而她也从未为此后悔过。

33年来,她将一批又一批农村学生送出大山,用坚守诠释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担当。

以萤火微光聚星河,让每个孩子都能捧起书本、看见远方。从义无反顾返回家乡的那一刻起,黄俊琼就带着情怀,选择用一生去点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从山里走出来的女娃,回到家乡让更多的女娃走出家乡

1973年,黄俊琼出生在镇远县江古镇山背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是家中长女。

那时,家乡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农村女孩小小年纪就要承担起家务、农活的重担,难有机会上学。

“山里的娃,读书是唯一的路。”幸运的是,黄俊琼的父亲是一位民办教师,很重视对黄俊琼的教育。她成为村里少数有机会读书的女孩子。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伏案工作中的黄俊琼

但因每月工资仅30多元,难以负担子女3人的学费,父亲遂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辞职做生意。不过,父亲的教师形象已深深地刻在黄俊琼心中。

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黄俊琼发愤读书。1989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贵州省天柱民族师范学校。

1992年,毕业分配时,父亲希望黄俊琼能进城工作,条件更好。但她却放弃进城,选择返回家乡教书。

“我想走你没走完的路。”黄俊琼对父亲说,“我得回去,得让家乡的女孩子都去读书!”

父亲支持了她的决定:“这是好事,也可以为家乡教育尽一份力。”

沿着土石山路,19岁的黄俊琼回到山背小学,眼前的景象熟悉而亲切:老旧的教室、破旧的书桌、求知的目光……

“当时,学校有200多名学生,一到六年级6个班,却只有6位老师。”黄俊琼回忆,由于师资匮乏,一个老师要承包一个班,她一个星期要授课33节,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

短短两年时间,高强度的教学工作,让黄俊琼的嗓音从清脆变得嘶哑,至今仍未恢复。

教室漏雨、冬天没有炉子烤火,黄俊琼就带着学生捡柴生火,孩子们一边烤火一边上课;学校没有水喝,她就和老师们一起走30分钟的山路挑水;路不好,她就和老师们用马车将教科书拉回学校……

“当时有个女孩子离家很远,她每天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但一个学期从未迟到。”女孩的坚持,让黄俊琼既心疼又感动。她下定决心,不管条件再苦再难,也要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

在偏远乡村,学生辍学是普遍现象。为让村民们重视教育,白天上课后,黄俊琼晚上就挨家挨户上门劝说:“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农村孩子,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黄俊琼的劝说逐渐改变了乡亲们的观念。然而,开学时,还是常有家长只带男娃报名,她总会上前询问:“为何不带女娃一起?”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为学生教授语文课

当得知部分家庭女孩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上学时,黄俊琼毫不犹豫地说:“我先给她垫上,让她先来读书,有钱了再还给我。”

就这样,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能上学,黄俊琼每月125元的工资,在给弟弟们交学费和为学生垫付学费后,已所剩无几。

父亲得知此事后,坚定支持:“没关系,家里有米有菜,能养你!”

这一垫就是十几年。2006年,贵州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了全省630多万名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多年来,黄俊琼与丈夫王文斌二人,省吃俭用,共为100多名学生垫付学费。用实际行动让更多家乡孩子接受教育,改变命运。

爱是教育最温暖的底色,不管大事小事学生第一时间都会找“黄妈妈”

1999年8月,黄俊琼调入江古镇中心小学。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许多学生住校,没有营养午餐,每周从家里背来的米和菜就是一周的口粮。

一到星期三,菜就吃完了,孩子们只能吃白米饭,没有任何下饭菜。为给学生们改善伙食,黄俊琼就自己在家炒菜带来学校,分给学生。

对于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黄俊琼更是关爱有加。2016年,在她的班上,有一个名叫小兰(化名)的女孩,性格孤僻平日不爱说话。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与她的学生们

通过家访,黄俊琼了解到,原来,小兰的妈妈生下她后不久就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爸爸为生计外出打工,只留下小兰和爷爷相依为命。

黄俊琼心疼这个孩子,给小兰买学习用品,买一年四季穿的衣服,常常鼓励她、和她谈心……在黄俊琼的温暖下,小兰慢慢变得开朗,愿意开口回答问题,成绩也突飞猛进,考了全班第一名。

在一次以《我的妈妈》为题的作文中,小兰写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妈妈给的,都是在妈妈的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我曾经很孤独,我不知道我妈妈长得怎么样,连她声音都没听过。但是现在,我不再孤独了,因为我有黄妈妈,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爱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她。”

如今,小兰即将高中毕业,而黄俊琼的爱,从未间断。

学校还有不少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常仰着小脑袋问黄俊琼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想妈妈,但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一直在外面打工。你可以带我去找妈妈吗?”

看着孩子清澈的眼睛,黄俊琼很心酸,她总是温柔地回答他们:“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妈妈,有什么事你跟我说。”

学生生病,黄俊琼带他们去买药;肚子疼,黄俊琼给他们揉肚子;玩耍时磕碰到,黄俊琼给他们敷药……

黄俊琼对学生的爱,蕴含在那些微小而又温暖的点点滴滴。她的所作所为,不仅让学生信赖,也深深打动了学生家长。

刚刚进入初一年级的小晖(化名),是黄俊琼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学生。因爸爸生病行动不便,妈妈从小晖入学起就一直在外务工,陪伴小晖的日子屈指可数。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与她的学生们

“孩子交给黄老师,我们很放心。六年来,不管大事小事,小晖第一时间都会找‘黄妈妈’,在她的照料下,小晖得以健康幸福成长。遇到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怀着感激之情,小晖的妈妈每次返回家乡,总会去黄俊琼家登门拜访。

黄俊琼也常收到学生的爱:有时她外出开会、学习,一去好几天,回来时,孩子们都从校门口跑到她身边,围着她、抱着她说:“老师,我想你了。”“黄妈妈,我想你了。”

“爱是教育最温暖的底色。”黄俊琼说,有了学生们的牵挂,她感到非常幸福,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实施乡村师生阅读计划,书里的世界滋养梦想

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内,不时传来哗哗的翻书声。书页上,孩子们的梦想正随文字飞出大山……

13年前,黄俊琼发现乡村孩子知识来源单一、视野受限,作文无话可写。于是她以问题为导向,开始带领学校老师研究一个省级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012年12月申报,2013年4月立项,当年5月就开题。黄俊琼迫切想让孩子们通过读课外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不少人认为,农村孩子很内向,不爱表达。”黄俊琼认为,其实农村孩子不是内向,而是没见过更大的世界。要是能通过书本快速看到外面的世界,就一定能改变现状。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在阅览室为学生查找课外书籍

为了便于学生看书,黄俊琼把学校图书分到各个班,每个班设立一个图书角。然而,刚开始分到各个班的图书很少,每个学生还不到一册。

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视野,黄俊琼召开家长会,宣传读课外书的好处,并倡导亲子共读,发动社会力量捐赠图书,让每个孩子手中有书、心中有光。此外,还将小学所有的古诗词和名言警句经典美文,编制成一本书,复印分发给每个学生。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课外书的兴趣,学校还开展“读课外书讲故事”比赛、“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汉字听写”比赛、“阅读之星”评比、“书香班级”评比等各种读书竞赛活动。

起初,也有老师表示不理解:“让学生花时间读课外书,还不如多读课本教材。”

面对质疑,黄俊琼并不气馁。她制定阅读目标表:低年级读短篇童话,帮孩子种下“向往远方”的种子;中年级读成长故事,引导他们思考“不一样的生活”;高年级则开始阅读传记,让他们知道“山里娃也能做大事”。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江古小学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课外书

数年实践,效果逐渐显现: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变得阳光、自信,写作水平有明显提升,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且都以优异的成绩上了初中、高中、大学。

小雷(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小学四年级时,她胆子特别小,总躲在角落,回答问题声音就在喉咙里,根本听不清。

黄俊琼就让小雷每天读一篇短文,再试着讲故事给大家听,空闲时还会陪着她一起看课外书。

语言更活泼,课堂上勇于回答问题,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小雷的蜕变清晰可见。

2023年,小雷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假期回乡,小雷找到黄俊琼说:“老师,书里的世界真的滋养了我的梦想!”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带领学生阅读课外书

用阅读填补乡村孩子“见世面少”的短板,帮他们建立“大山挡不住梦想”的认知。如今,在黄俊琼的努力下,通过爱心人士捐赠,江古小学建起了阅览室,学生人均课外书达20本以上。

“我的目标是让乡村师生都爱读书,实现‘百万阅读’计划。”黄俊琼坦言,教师是乡村孩子走向外面世界的引路人,是孩子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要用知识和爱心去浇灌他们,让每一个孩子在乡村的土地上也能茁壮成长。

成立乡村名师工作室,微光汇成星河

讲台上,周宗品拿起课本,领读文章;台下,学生放开嗓门,大声跟读……

已有四年从教经历的周宗品,是江古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也是“黄俊琼乡村名师工作室”学员。四年间,她曾在全州、全县多个语文技能竞赛中获奖,能力提升很快。“这都归功于工作室和黄老师的悉心培育。”

2016年,黄俊琼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乡村名师,并在江古小学成立“黄俊琼乡村名师工作室”。

“此前,学校的教师都不愿意主动参加县里组织的竞赛或公开课,教学水平提升很慢。”黄俊琼深知,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乡村教育振兴不能只靠一人,需要更多老师成长。

为了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黄俊琼带头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己,打磨教学能力。

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师徒结对、互相听课评课……利用工作室平台,工作室成员们得以共同学习、成长。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黄俊琼还带领工作室的教师前往北京、贵阳等地优质小学听课学习,并邀请名师来学校讲课,为教师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城市交流学习的平台。

几年下来,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迅速提升。江古小学办公室主任、“黄俊琼乡村名师工作室”成员聂先芝深有感触:“以前大家都是按传统方法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吸取名师经验后,转而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课堂互动。”

转变教学方法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能主动吸收并理解更多新知识。去年,聂先芝所任教班级的教学成绩,在全县60多个班级中名列前茅。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黄俊琼为学生教授语文课

“教学成绩的提升也大大增强了教师们的信心。”黄俊琼说,近年来,江古小学教师们都会积极踊跃报名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并能取得好成绩。

教育是一场接力,把微光聚成星河。9年来,在黄俊琼的带领下,工作室共开展了40多次活动,5000多名学生受益,培养乡村教师105人,这些教师如今都已成为县级和校级骨干。

“教师不论能力大小,一定要有责任感和教育情怀,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好教育工作。”还有3年半即将退休,黄俊琼坦言,要继续上好每一堂课,用知识和爱心去浇灌每个孩子等待绽放的花朵。

当云雾从江古镇的群山渐渐散开时,孩子们的琅琅书声也越传越远。这是大山深处最美妙的音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罗秋红

编辑 王雨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李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大山里的“老师妈妈”——记黄冈市师德标兵、浠水县绿杨乡程畈小学秦晓丽通讯员 邹鹤 郝美卿浠水县绿杨乡程畈小学地处大别山山区,毗邻白莲河,是红色革命老区的一所山区
2023-01-08 08:14:00
本文转自:郴州日报大山里的微光——记宜章县红军学校高级教师吕秀军□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唐丽 通讯员 谢作塘“吕老师,您到哪里教书,我就把孩子送到哪里去。”这是家
2024-01-07 14:23:00
时政长镜头丨扎根
...报家乡别无选择。”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地处重庆市大山深处,这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今年39岁的马影翠老师就扎根在这里。作为一名乡村教师,马影翠深知读书对大山里的孩子意味着什
2023-09-10 21:38:00
粤北大山里“放牛班的春天”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95后”青年扎根山区教育粤北大山里“放牛班的春天”李鑫旺带领学生在红云中心学校的草地上唱歌,在山区孩子心里播下音乐的种子。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摄阶梯
2024-05-05 06:37:00
...孩子们,坚持倡导家校共育,将山区100余名留守儿童送出大山。求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2011年,唐小芬来到邵阳县塘田市镇三清苗圃希望小学任教。她还记得初到学校的情景:地面坑坑
2023-12-21 09:44:00
让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印江教师陈远洋的“摔跤”人生
让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印江缠溪小学教师陈远洋的“摔跤”人生冯芳芳 蔡茜 罗得林陈远洋作为一名山村非专业体育教师,自学摔跤,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四十年如一日地无偿带学生开展摔跤训练,因材
2024-04-22 19:08:00
开学第一课:微米之苔,努力生长
...一样,身若微苔,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努力攀缘,走到大山外面看一看更美更丰富的世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帘未有之青色。陈星月书记为孩子们讲开学第一课。魏晗博 摄“陈老师,我想要一
2023-09-07 22:23:00
走出大山的童声合唱团
...的共同努力下,文县东坝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登上了梦想的舞台,在合唱艺术的殿堂里,用稚嫩的童音唱出了那首为他们量身订做的《大山里的孩子》。坐席上的沈阳日报童声合唱
2023-03-04 09:20:00
...文转自:河池日报11年20个县130多所学校6万多张照片我在大山拍老师陆波岸每一次,背着相机走进大山学校,或翻看自己拍摄的大山教师照片,琅琅书声总是真真切切、远远近近萦绕耳畔
2023-11-08 01:2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日照爱尔眼科小课堂丨放假回家,你注意到父母的视力变化了吗?
“爸妈,咱们假期去旅游吧?”“不想去,最近眼睛老看不清东西,看什么都雾蒙蒙的,出去玩了也不开心。”“啊,不会是白内障吧
2025-10-10 16:47:00
“孕妇泰国坠崖”离婚案一审宣判:判决准予离婚
中国网10月10日讯 据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消息,该院10月10日发布通报称,孕妇泰国坠崖案受害人离婚案宣判,依法判决准予王某与俞某某离婚。【责任编辑:李平书】
2025-10-10 15:55:00
预告丨明日,河南山水田园的“十四五”答卷将发布
大河网讯(记者 申华 王怡潇)10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将举行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0-10 16:47:00
农行德州禹城市支行:绵绵秋雨中的服务温度
鲁网10月10日讯(记者 吴美琳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贾星月 王河南)10月9日上午10时,阴雨连绵,密密麻麻,丝毫没有任何停息的迹象
2025-10-10 13:59:00
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铅衣女战士”:用温柔和力量守护生命
国庆佳节,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迎来感人一幕:一位八旬老人冒雨前来,将一面写有“用温柔与力量守护铅衣下的生命”的锦旗
2025-10-10 12:50:00
浦发银行威海分行举办“智汇跨境 稳驭风浪”客户沙龙活动
通讯员 王炫辰近日,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交易银行部联合浦发银行威海分行成功举办“智汇跨境稳驭风浪"客户沙龙活动。威海地区40余户跨境业务重点企业参加活动
2025-10-10 12:14:00
据报道,长沙夏女士双节返程发现母亲在大米里藏了1000元现金,而且这不是妈妈第一次偷偷塞钱了,之前好多次都会偷偷将钱放进大米
2025-10-10 09:55:00
金秋十月,闽侯县鸿尾乡鸿尾村的百亩稻田进入丰收期。
2025-10-10 10:2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吴明顺 李佳蓉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市民探亲访友、外出游玩,120院前急救呼叫量也随之增加
2025-10-10 10:31:00
来城墙邂逅秋色!“行走南京70里”就在本月19日
10月19日,2025南京银行“行走南京70里”环城公益健步走活动将在中华门瓮城启幕。我们邀您一起踏上城墙,用脚步丈量城市脉络
2025-10-10 10:49:00
店铺突然起火,十堰两名保安一分钟成功扑灭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陈堰)10月8日,茅箭区翰林世家小区门口一正在装修的店铺突发火情,小区2名值班保安迅速反应,在一分钟内将火扑灭
2025-10-10 10:49:00
日照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数例无药冠状动脉核磁共振检查技术
鲁网10月10日讯近日,日照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数例无药冠状动脉核磁共振检查技术,也是市内首家率先开展此项检查的医院,为心血管疾病筛查开启“绿色革命”新篇章
2025-10-10 10:57:00
菏泽鲁西新区辛集小学举办“庆双节·自然拼图”创意活动
鲁网10月10日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并感受秋季丰收的喜悦,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辛集小学借助十一假期
2025-10-10 10:59:00
跨省盗窃,终落法网!临清警方连日奋战端掉盗窃“三人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通讯员 韩艳燕近日,临清市公安局烟店派出所经过连续多日侦查布控,成功打掉一个跨省流窜作案的盗窃团伙
2025-10-10 10:33:00
成武县大田集镇田集中心村卫生室无偿献血者许春光:热血践初心 仁心护生命
鲁网10月10日讯在基层医疗战线,成武县大田集镇田集中心村卫生室的许春光,以无偿献血诠释 “医者仁心、热血担当”,用行动为生命 “续航”
2025-10-10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