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东南网11月9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随着“双十一”购物节进入高峰期,各大平台及商家纷纷推出优惠措施,点燃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但各类消费问题也隐匿其中。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福建省消委会结合各平台商家的促销优惠措施及近期投诉热点问题,梳理出“双十一”期间可能存在的消费问题,针对性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购物、安全消费。
小心价格“先涨后降”
省消委会相关投诉显示,部分商家提前抬高商品原价,再通过打折、满减等活动营造降价假象,实际优惠幅度有限甚至价格高于原价。提醒消费者,可通过比价软件或历史价格查询工具,提前核实商品价格轨迹,警惕“原价”“历史最低价”等宣传话术。同时,优先选择提供“全程价保”服务的平台,并留存促销页面截图作为维权依据。
区分“定金”与“订金”
定金与订金一字之差,但法律效果截然不同。部分商家推出定金预售优惠活动,可消费者在付尾款的时候想退货时却被商家以“定金不退”拒绝退款,理由是“定金”不是“订金”。根据《民法典》第587条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提醒消费者,下单之前要问清是“定”还是“订”,明确违约责任,留存好商品宣传截图、付款凭证、沟通记录等。
警惕“满减、红包”背后的使用门槛
在面对促销活动中的满减、红包等优惠举措时,消费者务必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复杂规则。这些看似诱人的促销活动,实则常常暗藏诸多使用限制。例如,部分满减优惠需达到特定消费额度方可启用,红包可能仅适用于特定消费品类,且设有严格的使用期限,甚至要求消费者额外凑单至一定金额才能享受优惠。提醒消费者,切勿被满减、红包等优惠规则所迷惑,盲目进行凑单消费。建议大家在参与促销活动时,优先选择那些规则清晰透明、优惠力度真实可感的活动,切莫冲动消费。
直播购物乱象要关注
直播购物已成为日常购物的重要场景,福建省消委会也多次针对直播带货发布相关消费提醒,提醒消费者要关注质量问题、货不对版问题、售后服务问题、虚假宣传等问题。在此再次提醒消费者直播购物莫冲动,理性消费要谨记。
“先用后付”存风险
部分平台默认开通“0元下单”“免密支付”等功能,消费者不小心确认开通后就难以关闭,特别是老年消费者及不熟悉电子支付的群体成为主要被侵害者。有媒体报道有人误触下单数十件商品,导致后续退货流程复杂等问题。提醒消费者,若无需使用“先用后付”功能,应关闭免密支付,并设置复杂支付密码。下单前,仔细核对商品信息,避免因“先用后付”导致冲动消费。
个人信息莫泄露
网购消费者需填写大量个人信息以完成交易,但部分商家存在过度收集、未妥善保管等问题。部分收到商品的外包装上的快递面单未隐去收件人信息等,导致隐私泄露风险上升。提醒消费者,非必要不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同时要避免通过私人链接、二维码交易。收到包裹后,及时涂抹或销毁面单上的个人信息。
维权途径与证据留存
福建省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消费时要保存商品页面截图、直播录屏、聊天记录、电子发票、支付记录等相关凭证,若遇消费纠纷,优先与商家、平台沟通,协商无果可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投诉,或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寻求帮助。
“双十一”的购物热潮即将来袭,福建省消委会呼吁,平台和经营者应坚守诚信底线,以真诚的服务和优质的商品回馈消费者;也期待广大消费者在尽情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保持理性与冷静,不盲目冲动消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