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皖新闻讯 做家务、搬箱子、拧螺丝、导览导购……6月26日,记者从国先中心(合肥)了解到,合肥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训练场正式启用。这所被称为合肥“机器人学校”的数据采集训练场长什么样?机器人如何学习训练?机器人“毕业”后如何“就业”?大皖新闻记者前往现场探访。
机器人“学校”长什么样?
6月26日,记者走进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合肥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预训练场,这所被称为合肥“机器人学校”的场地中,5家机器人企业的多个机器人正在“上学”,工作人员正在采集机器人的训练场生产场景数据。
“目前,训练场已建成共计700平方米的1:1全真训练场景,机器人可以在这里开展10余个真实场景的数据采集和训练验证工作,涵盖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家庭服务等多领域。”国先中心(合肥)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训练场由国先中心(合肥)与瑶海区合作共建,是合肥智能机器人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核心板块。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合肥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预训练场将扩建到5000平方米。
为了让机器人“修炼”成“多面手”,训练场内是1:1真实复刻仓库搬运、生产线分拣等作业环境的工业场景。在工业场景的“生产线教室”里,机器人可以复刻仓库搬运、零件分拣的全流程,通过多机协同完成订单任务;在商服场景“模拟商场”中,机器人可以“学习”商业导览、零售分拣;家庭场景的“智能厨房”内,机器人可以“训练”打开洗碗机、协调智能家电联动……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将机器人从‘炫技式表演’拉回真实生产场景。”国先中心(合肥)相关负责人介绍,训练场将通过3个月至6个月的系统化训练,结合数据采集泛化与大模型优化,力争让机器人产能从“20台抵1真人”提升至“2台至3台抵1真人”,真正实现工业制造与生活服务场景的深度落地。
机器人如何“上课”?
“目前我们公司有多款机器人在这里进行一些精细化操作的训练和数据采集,比如拧螺丝、搬箱子、导览导购等。”乐聚(合肥)机器人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帅介绍,以拧螺丝为例,以前只能在特定场景下完成,现在通过大量数据采集和训练,让机器人可以在不同工况下完成拧螺丝的动作,未来可以应用在3C产品生产线等场景。
据介绍,他们的机器人还有在商业服务场景下的数据采集和训练,比如迎宾、讲解、导购等。“我们会采集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与人互动的数据,通过不断优化算法,让机器人的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据悉,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预训练场计划部署100+异构智能机器人集群,涵盖人形服务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四足巡检机器人等多种形态,通过标准化数据采集流程,可实现运动轨迹、环境交互、决策日志等多模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脱敏处理。
企业参与数据采集后,将优先获得与国先中心(合肥)联合攻关的机会,共享训练数据采集和算法模型,加速技术迭代。
机器人“毕业”后如何“就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训练场将成为链接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桥梁。目前,合肥市区两级政策已形成“组合拳”,瑶海区提供周边办公与研发空间载体,合肥市联合国资平台设立专项基金,对早期项目进行创业投资。合肥市还将发放平台使用券,让企业以低廉成本获取算力、场景及脱敏数据,大幅降低“机器人脑开发”门槛。
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合肥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预训练场面向全国广泛召集20余家智能机器人本体企业、实现超100台机器人,同时在30个以上细分场景开展数据采集和协同作业,通过“场景—数据—算法—生态”四维联动模式,打造全国领先的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高地 ,让这些“毕业”的机器人能在更广阔的产业市场端大显身手。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见习记者王腾飞
编辑 汪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7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