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漆方杰:“摸鱼人”找到读博的意义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1-18 07: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漆方杰:“摸鱼人”找到读博的意义

漆方杰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张晴丹

迷茫,非常迷茫……漆方杰未曾料到,读博遇到的第一道坎,竟是精神内耗。

刚进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在机械航空系副教授尹杰课题组的最初半年里,他不知道该干吗,对课题也没什么想法,成了实验室里最晚去、最早走的“摸鱼人”。但对科研心存热爱的他,远赴大洋彼岸一心求学的初心从未改变,于是他逼迫自己走出这种糟糕的状态,靠夜以继日地做实验填补内心的迷茫,找到了读博的真正意义。

终于,经过两年的自我淬炼,漆方杰脱胎换骨,并在近日收获了人生中第一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论文。在尹杰的带领下,漆方杰研发出一种能像轮胎一样滚动、像陀螺一样旋转、像卫星一样绕轨道运行的新型软体机器人。

用物理智能控制机器人行为

靠人工或计算机控制行为能力的机器人,往往需要电源、控制系统、传感器等,这使得这类机器人在性能上会有所受限,无法做得很软。

一直以来,尹杰带领的团队热衷于研究软体机器人,他认为这是一个新颖的领域,柔软的特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为了摆脱常规机器人在操控上的人为限制,他们在结构设计和材料上下了很大功夫。

“我们这款软体机器人由带状液晶弹性体制成,能像麻花一样扭曲,把两端黏在一起可形成一个类似手镯的圆环。当它被放置在55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就会自主滚动,表面温度越高,机器人滚动的速度就越快。”论文通讯作者尹杰介绍。

有趣的是,该机器人能产生3种运动:第一种是从里往外翻转;第二种是能沿着自己的圆心自转;第三种是围着环外的一个点转动,就像行星公转一样。

这项研究的一大亮点是动力来源不同。这款软体机器人由物理智能控制行为,这意味着它的行为是由其结构设计和材料决定的,而不是由计算机或人类干预决定。

“它们能从环境中捕捉热能,然后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也就是说它们不需要电池就能自主运动。”尹杰说。

“这款软体机器人还可以像蚂蚁一样贴着物体的边缘走。通过实验发现,无论它被放到正方形还是三角形的空间里,都能够找到边缘,并沿着边缘运动,绘制出空间的轮廓。它还可以识别边缘上的缺口或损坏。”论文第一作者漆方杰说。

“这种功能对于帮助我们导航或绘制未知环境的地图非常有用。而且由于体软、耐热等特性,它可以替代硬型机器人到高温环境中执行任务。”漆方杰指出。

曲折的投稿经历

早在两年前,尹杰团队就已经有一篇关于“螺丝粉”(螺旋状的意大利面)机器人的论文发表在PNAS。所以这次,他们打算冲一下《自然》。

然而,最强调创新性的《自然》却让他们“吃了闭门羹”。杂志编辑认为这次的新型软体机器人与上一个“螺丝粉”机器人没有太大区别。

虽然使用的材料与“螺丝粉”机器人一样,都由液晶弹性体制成,但尹杰认为这次成果最大的卖点在于结构设计。

为了更好地介绍这款机器人及其背后的机制原理,他们精心“打造”出一篇长达4000字的文章,抱着再试一试的心态,将文章转投给《科学》。《科学》编辑认为这项研究的确非常有意思,但提出了问题:对于为什么叫软体机器人的解释,编辑未能被说服。

没有被秒拒,也就还有争取的余地,只要按照编辑的问题细改,发表也许指日可待。

在改文章或改投其他期刊间反复纠结了很多次后,为保险起见,他们最终还是决定投给PNAS。“虽然很想再坚持一下,但做科研最崩溃的就是自己的idea被其他课题组抢先发表。而这项工作已经做了很久,我们怕这个idea很快会被其他同行想到。”尹杰说。

这篇文章介绍了软体机器人的一种全新的、周期性的运动模式,得到了PNAS审稿人的肯定。审稿过程很顺利,只经历了一轮便轻松过关。

“虽然前两次投稿都失败了,但也有一定好处,根据这两个杂志的编辑给出的意见,我们对文章做了雕琢,把这款软体机器人的说明、不同点、创新点讲述得更加明白。这让我们的研究能更完美地展示出来,文章成了‘螺丝粉’机器人那篇PNAS论文的姊妹篇。”尹杰表示。

“科研让我变得很幸运”

在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读本科时,漆方杰就对科研萌生了兴趣。因为喜欢动手做研究,也想在工程领域增长见识,他选择出国读硕士继续深造。

在择校时,漆方杰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我就认准大城市的高校,因为在大城市不光生活便利,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制造业的展览会,我有机会接触到最先进的工业设备和仪器,对日后的科研肯定大有裨益。”

最终在收到的许多录取通知书中,他选定了坐落在美国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所学专业为制造工程,主攻3D打印方向。

起初,漆方杰认为制造工程读到硕士就可以了,毕业后应该去企业。但他对科研的喜爱之情日渐浓厚,决定继续读博。他一眼便相中了尹杰课题组,也成了本科同学里为数不多的读博的人。

“尹老师团队做的软体机器人简直太酷了!这对我们这种还停留在传统机器人认知层面的人来说,觉得很神奇。”漆方杰刚进课题组时,正值“螺丝粉”机器人的研发工作进行中。

但他憧憬的科研生活与现实产生了割裂。以往他做的工作都非常工程化,为了得到一个结果不停地试验和调整,直到得出最好的结果。漆方杰早已习惯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研究方式,而尹杰课题组是由现象驱动进行研究。

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产生的冲突,让漆方杰举步维艰。当他接到这个课题时,起初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习惯于以前的导师指哪儿打哪儿的“死板”指挥,漆方杰未能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虽然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但感觉非常不工程,反而偏向科学研究,需要自发性探索一些事情。所以一开始我非常迷茫,也很痛苦,科研毫无头绪,但内心又非常想做出点什么。”

这种无序内耗的状态持续了半年之久,他意识到必须要做出改变。同组的师兄弟给了他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一定要解开心中的郁结,努力尝试做实验。于是,漆方杰就像上了发条一样,逼着自己有劲儿就往实验上使。

就这样做着做着,原本条状的机器人,被他设计成了环状,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切的现象、原理、机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也成功蹚过“低谷期”,走上了正轨。尹杰自由、开放式的引导,给了漆方杰更高的自由度、更宽广的发挥空间,因而进步神速。

他不再是提早下班的“摸鱼人”,而是具备独立思考和执行能力的科研人。就像尹杰常对学生说的那样,“你们不是来给我干活的,而是给自己干活的”。

“前面的过程越痛苦,做出成果后就越幸福。”漆方杰表示,科研让自己变得很“幸运”,因为每发现一个新奇的现象,你都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个看到这个现象的人,这种幸福感无可替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吉大团队研发碳点自组装新材料,有望用于光学涂层和软体机器人
...材料,有望用于生物材料、光学涂层、柔性传感器和软体机器人等。在相关论文之中,该团队也初步展示了传感湿度的概念性应用
2024-01-15 09:53:00
...,该院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具有靶向送药功能的磁驱软体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根据器官内部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模式,实现靶向送药的同时还可以控制药物释放。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
2024-03-15 22:26:00
浙大团队制备触觉磁感器件,实现媲美人类皮肤感知维度的感知能力
...围。就具体应用来说:其一,可以将这款触觉传感器用于机器人的机械臂和机械手,以为其提供三维力的触觉感知能力,从而提高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同时,它能真正地为机器人提供媲美人类皮
2024-02-28 10:01:00
磁驱微型软体机器人    实现输卵管内靶向递药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磁驱微型软体机器人实现输卵管内靶向递药基于原位编程策略,单个磁驱微型软体机器人可实现多个运动模态。受访团队供图科技日报讯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刁雯蕙)3月31日
2024-04-02 02:04:00
基于软体机器人的开发,港中深教授打造硅胶3D打印机 | 早期项目
...拟等方面。科研当中,3D打印硅胶更适合柔性电子、软体机器人的生产。硬氪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了解到,近期在港中深首届“神仙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获奖的朱建
2024-04-19 09:40:00
科学家开发基于声学的可变形微型机器,实现微小尺度下的受控形变
...中汲取灵感可创造能够变形的人工系统,其潜在应用涵盖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基于已有文献,目前尚没有利用声学方法驱动超快微型机器变形的研究。近期,来自
2024-03-19 10:46:00
我国研发出液态金属磁性微型软体机器人:打破医疗领域的新边界
...先地位。他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液态金属磁性微型软体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有望进入人体内部狭窄区域进行诊疗,这是常规医疗手段难以触及的领域。这种创新的液态金属磁性微型软体机器人是基
2023-10-22 22:15:00
“贪玩”博士后:用设计师的方法做科研
...动自动抓手诞生。相关论文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名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博士后,还是网络手工达人——“手工耿”的铁粉。事实上,翟译晨做科研也的确有股
2023-11-02 07:05:00
浙大团队开发液晶介电弹性体,通过改变温度实现多模态驱动
...,由于该材料不需要复杂的控制手段,因而有望用于软体机器人的微型化。另外,同类的控制系统因包含芯片、电路等硬质材料,通常兼具软硬材料。与之相比,液晶介电弹性体是全软性质,因此适
2024-02-26 10:0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