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人是怎么搭讪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21:23:00 来源:科普社会

《诗经》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增广贤文》记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婚不嫁惹出笑话。在没有网络和微信朋友圈时代,古人是怎么拍拖的呢?

一般人头脑中闪现的肯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错!古人恋爱互撩方式五花八门,附庸风雅,高招频出,他们常以诗词歌赋街头搭讪等求爱方式,助邂逅浪漫爱情或成就美满姻缘。

古人是怎么搭讪的?

乞巧图(局部)明·仇英台北故宫博物院

古人几乎“不会”用“恋”字。那么多爱情诗,无一提到“恋”。

韦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诗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周邦彥:“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柳永:“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古相思曲》:“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吴越钱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明唐寅的“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这些诗没提一个恋字,却句句都是“我爱你”。

公元2世纪后,“情”字粉墨登场,指代恋爱,但使用的并不多。

明汤显祖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儒生和历史学家往往我行我素,似乎对情事的话题闭目塞听。事实上,即使看不到情爱文字,但感情真挚。

古代,情诗比票票管用。“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很多穷小子,到了嫁娶的年龄,若是亲事无着落,便会“海投”。他们一般会准备自己写或者雇人写一些情诗,找个时间蹲在大户人家的围墙外,往里扔诗。若是运气好,当日会收到回信,甚至可能抱得美人归。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石桥下、大街旁,帅哥氓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呢,这个氓看似憨厚老实,心里却有小九九。他想:卖丝的姑娘,真是靓妹,一定要把她拿下。于是,假装老实,抱着布来换丝。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有一个青年,有个天使“吻”过的好嗓子,自诩东门K歌高手。一天,他在东门外的护城河溜达,突然在一群洗衣女中看到一个清新脱俗的妹子,正在沤麻,青年就按捺不住了,拿出看家本领,大展歌喉,小姑娘也是性情中人,毫不害羞地对起唱来。

万人相亲会,看上就牵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郑风·溱洧》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在溱水和洧水岸边,少男少女相亲大会盛况。柳暗花明,莺歌燕舞,青年男女手捧芍药,怦然心动便将芍药赠之定情。

有些地方,男子会分坐在河渠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以流觞曲水的方式吸引意中人。如果两人对上眼,就一起在河边漫步,折柳相赠。

秦汉时已婚男人,因爱情过了保鲜期,渴望激情,还会抛出橄榄枝,上前搭讪。

那时人们的恋爱往往是从路边搭讪,也就是北京人的“套瓷”开始。鲍照的“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采桑淇洧间,还戏上宫阁。”每到采摘桑的季节,女子在桑田里摘叶。那是梅花开始落子的晚春,只要有靓女在场,不论婚否,男士们踊跃上前搭讪。如果他们从女生那得到玉佩首饰,就表示女生有同他交往之意。

婉约派词宗秦观偶遇一美女,想搭讪,又没那胆,就动鬼点子,让书童到美女跟前对另外一帮人说,汴河某处正在进行唱词比赛。那帮人和美女知晓肯定会去,而汴河是他们必经之路,因此他提前到汴河对岸准备。一会儿,美女的船果然到了,秦观赶紧上前帮忙系绳子。后来,秦观专门写词纪念:“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列女传》中记载一个有趣搭讪故事:男青年秋湖,新婚三天被召入伍,做官十年后荣归故里,路过一个桑园,一名美丽的采桑女吸引他的眼球。秋湖前去搭讪,竟直言不讳地问道:“我可以抱抱你吗?”女子断然拒绝:“我有老公,我老公是个大官人,帅气又多金。”秋湖碰壁,不欢而散,回到家中才发现对方竟是多年未见的妻子。

古人是怎么搭讪的?

《诗经·氓》

古代女子基本以含蓄为主,推崇的是大家闺秀和内敛,但女文青也恨嫁。她们也会兴奋地写诗搭讪寻找英俊男。豪放的唐朝就有:

鱼玄机的“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崔颢的“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女子在行船赶路时,看到翩翩公子,顿生爱慕,一见倾心。女子不想失去机会,又不能像白素贞一样变法下雨,于是直接上去就搭讪:我家住在南京,我们两个是不是老乡呢?你是哪里的呀?公子看到女子羞花闭月,立刻接话说,是啊,老乡来着,只不过我从小出门在外,所以才不认识呢。

明清之际,受程朱理学影响,女性地位越来越低,渐渐失去恋爱自由。别说搭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只能在新婚之夜掀下红盖头那刻,才得知自己嫁的是翩翩公子还是歪瓜裂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观点去来看,没准你将要“搭讪”的那位正微笑向你走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岁的小女孩尚为少女,还是刚刚小学毕业的女生。可对于古人来说,十二三的女子,都已经到了快要谈婚论嫁的年纪;若是普通人纳个十二岁的小妾,人们肯定骂他变态;可若是古代的才子文豪,人
2023-07-06 06:13:00
元稹这首爱情诗描写的感人肺腑,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滥情太过于片面。毕竟我们不能站在今天的立场来看那些古人,更何况那是一个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 元稹写过了很多优美,同时又很感人的爱情诗,特别是他那一组爱情悼亡
2023-09-18 14:36:00
古人们谈恋爱,到底能有多浪漫?只有我们想不到!
...是中国古代少有自由恋爱事件记载的缘由。正因为如此,古人那些难以诉诸于口的情爱便只能通过“诗词”等形式流传下来,而看到这些诗词,我们也能窥见古人谈恋爱的浪漫程度也绝不亚于我们当
2023-08-22 15:06:00
盘点五首中国古代的情书诗
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浪漫深情。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这首词通过“索物以托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2023-05-19 21:32:00
唐玄宗赏花“路子野”,杨国忠发明了一个新的赏花玩法,貌似天仙
...气温要比我们现代低上十几度,于是憋屈了一整个冬天的古人对春天的期待就更为迫切。当温暖的春风唤醒万物后,古人们就会想尽办法在春天里造作起来,尤其是赏花这项踏青活动,比起现代人的
2023-02-27 21:38:00
宋代的男人为何特别喜欢头戴鲜花登高
...邪翁”。这两类花本身皆可入药,有强身健体之良效。故古人认为,随身佩戴茱萸、菊花,可以祛病,延年长寿。为图吉利,每逢重阳节,大宋百姓便纷纷佩戴茱萸、菊花,头簪鲜花,以求健康吉祥
2024-07-14 20:37:00
李白郊游途中偶遇一美女,随手写一首什么肉麻情诗
...自然也没有区别对待,而是写了首肉麻情诗,表达自己对女子的喜爱,细细读来,既大胆而又不失儒雅。 相逢行二首唐代:李白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金鞭遥指点
2024-03-13 17:20:00
郑风溱洧谈起,说说诗经里你不知道的秘密
...?如下图也…各位是否明白了?原来“赠之以芍药”竟是古人的一句隐语下流话…回头再去翻书,《溱沩》篇,本来就出自《郑风》,你说郑风又怎么啦?难道忘了古人常用郑卫之风代指靡靡之音啊
2024-11-18 21:28:00
“芍药”的神奇传说
...而且能醒酒。一天晚上,华佗看书到深夜,忽然屋外传来女子的啼哭声,他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朦胧月色中有一位美貌女子,掩面痛哭。华佗感到纳闷,推开门来到宅院外,却不见有人,只见那女
2024-05-29 10: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