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顺治临终前想立他为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6 06:10:00 来源:戏说三国

《清史稿》曾经这样评价此人:“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繄诸王是庸。康熙间,出讨三籓,胜负互见,而卒底荡平之绩。”立下无数功绩,铲平匪乱,此人便是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爱新觉罗·岳东。

清朝在入关后,以强大的实力征服了天下。在这其中,军队的领袖大多为清朝皇族,而爱新觉罗·岳东便是这其中最优秀的一位。

岳乐的父亲名叫阿巴泰,阿巴泰正是努尔哈赤的第七子,也就是说,岳东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他骁勇善战,曾经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顺治三年,岳东跟随和硕肃亲王豪格去讨伐四川的农民军张献忠部,张献忠是明朝末年农民军的领袖,他与李自成齐名,是大西政权的建立者,实力不可小觑,后来又多次联明抗清。

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建立大西政权。第二年,清朝派人来招安,先礼后兵地说道:张献忠叛乱是明朝时期的事,表示谅解,若归顺清朝,可保子孙后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一直观望,不早点归顺,就派大军前来,到时候可别后悔。

《顺治朝实录》就曾记载:“张献忠前此扰乱,皆明朝之事”,表示谅解,“张献忠如审识天时,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世世子孙,永享富贵”。“倘迟延观望,不早迎降,大军既至,悔之无及”。

但是张献忠置之不理,反而增强了抗清的决心。清朝眼见招安不行,便派大军围剿。

1646年,清朝改派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大军,全力向大西农民军扑来。张献忠不敌,惨遭大败,最终退回成都。

过了几个月,张献忠为了北上陕西,决定放弃成都,并“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

并对大将孙可望说道:“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这也表明了张献忠的一个联明抗清的态度和决心。

后来张献忠率大军离开成都后北上,最终在西充凤凰山扎营。

而岳东颇具谋略,通过各种战术,与张献忠的农民军交战多次,战斗打的异常激烈,双方互有伤亡。后来张献忠遭人出卖,这才被豪格用箭射死。

在胜利回朝后,岳东被封为了贝勒,三年后他又奉命掌理工部事务,被提升为安亲王。顺治皇帝十分信任岳东,因为他是清朝改革派之一,与那些保守派不同,岳东十分重用汉人,他十分支持从顺治皇帝的一些改革,这二人的政治观点不谋而合。

据《汤若望传》记载,顺治皇帝在知道自己得了天花后,甚至想把皇位传给岳东。他询问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认为应该选择一位已经得过天花的皇子继位。而顺治皇帝想要立岳东为继承人的想法,遭到了以孝庄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阻挠。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保守派胜利了,三岁的康熙皇帝即位。此时,朝堂上以保守派为主,身为改革派的岳东在朝堂上彻底被冷落。康熙年间,那些骁勇善战的皇家子弟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那些贪生怕死、花天酒地的子弟,此时,“三藩之乱”(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展开了序幕。

康熙皇帝考虑再三,最终决定派出久经战场的岳东出战,他曾多次在与吴三桂的对战中获得胜利,因此岳东为平定“三藩之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爱新觉罗·岳东班师回朝的时候,康熙皇帝亲自远赴卢沟桥南二十里迎接,行郊劳礼,不但如此,康熙皇帝还对岳东大大赞扬,并认为他用兵如神,因此,决定让他重回宗人府掌印。

此时的岳东权倾朝野,手握重兵,后人猜测,如果这时候的岳东起兵造反,那么康熙根本不会坐那么久的皇位。正是因为如此,康熙对岳东产生了忌惮之心。

康熙二十七年,康熙任命岳乐领500兵士远赴内蒙古苏尼特部驻防。一年之后,岳乐因病死于军中。

康熙皇帝曾经这样评价爱新觉罗·岳东:“大开册府纪元功,伐罪安民将略雄。伫见天潢蒙上赏,明光高宴赋彤弓。洞庭南岳尽提封,九伐勋名勒景钟。眼底穷荒皆赤子,早销金甲劝三农”。

包括后来的乾隆继位,也对岳东的战功赞誉有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为何封吴三桂为异姓王,最早允诺封王的是谁?
...们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但没有实际的军事和治理权力。爱新觉罗姓氏的邻居们,都是这样的防备,何况是外姓的汉人。吴三桂等人只是清廷用来平定天下的工具。现在天下太平了,自然不能让他们
2023-02-06 21:35:0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康熙,到底谁强谁弱?
...济上朱元璋采取轻徭薄赋,不扰百姓,与民休息。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满族。大清第4位皇帝,入关后第2位皇帝。生于公元1654年。6岁登基,由于康熙和辅政四大臣政见分歧,从而引发
2023-01-26 20:45:00
南明一年灭满清两大王爷,为何最终功亏一篑?
...同一年,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逝世,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位,是为康熙皇帝,由此拉开了康乾盛世的序幕。
2023-02-02 17:57:00
康熙为何先处理了鳌拜,然后再削藩?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懂什么,“打压满清贵族特权”“实现爱新觉罗对中国的统治权”之类的话也只是冠冕堂皇的说辞,根本原因可能是鳌拜位高权重,欺负康熙是个小屁孩,说话做事难免嚣张,而康
2023-06-01 09:33:00
吴三桂放弃兵权领地,大清会善待他么
...很显然他就是那只狗。另一方面吴三桂是半路出家并投靠爱新觉罗的汉人大臣,与满人大臣的关系本来就不好,随着清朝权统治的逐步稳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是绝不允许汉人大臣在地方上拥
2024-05-21 21:15:00
康熙皇帝在三藩之乱中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决策分析
...之乱毫不相干的决定,那就是将自己不到两周岁的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册立为皇太子。康熙皇帝为何会在朝政局势如此紧张的时候宣布明立皇太子呢?22岁的康熙皇帝此举到底用意何在呢?1、
2023-10-21 05:11:00
顺治皇帝的选择:爱新觉罗·岳乐的皇位传承之谜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作为大清皇帝的福临不得不到了选择后继之君的时候,可是令世人意外的是福临首先考虑的皇位继
2023-11-09 22:08:00
吴三桂被满门抄斩时漏掉一个人,他与陈圆圆隐居如今后裔超千人
...,随着时间的渐渐推进,到了清朝的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时代,两方发矛盾愈发地突出。这种矛盾的爆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历朝历代都出现过这种情况,英明的君主往往将动乱扼
2022-12-31 20:04:00
三藩之乱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2023-10-16 19: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