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江津这个小山村,为何能引来15位年轻人创业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26 05: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本报记者 刘冲

江津这个小山村,为何能引来15位年轻人创业

江津石门镇李家村,陈显宇(右)和于祥沛正在加工基地整理红薯秆,将加工成干制品出口韩国。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11月23日一早,在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90后”创业者陈显宇和于祥沛一边核对红薯秆外贸订单,一边挑选即将参加农业产品展的红薯产品。回乡创业一年多以来,他们在当地开发的红薯秆泡菜、红薯叶茶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陈显宇和于祥沛曾在上海从事外贸行业,后转行学习红薯加工技术,创办农业企业。短短3年间,两人不断变换“角色”和“舞台”,最终在李家村扎根,建起了红薯产品加工厂。

位于江津城区西南方向近50公里的李家村,还有13名和陈显宇、于祥沛一样的创业青年,他们当中既有返乡创业的“李家青年”,也有被吸引到此开辟新事业的“外乡才俊”,其中不乏上海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

李家村借着“年轻血液”打造的红薯加工、基围虾等产业,现在已发展大大小小共48家企业,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一个偏远小山村,缘何吸引15位年轻人创业?

“80后”返乡发展新产业

让年轻人看到农业新机遇

年轻人到李家村创业的历史要追溯到13年前。

2010年,“80后”黄长秋大学毕业后回到重庆,在一家食用菌企业工作半年后,就把工作辞了。从小就有农业梦想的他和妻子孔祥庭选择来到李家村创业。

夫妻俩拿出不多的积蓄,又四处找朋友借了4000元,凑了两万多元,租下李家村一所废弃的小学校舍,建起了食用菌种植基地。

夫妻俩凭借过硬的种植技术,回乡第一年便培育出高品质菌菇,盈利10多万元,这让他们看到了从事农业的希望。

黄长秋回忆,李家村过去一直以种植红薯、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由于地处偏远,年轻人多外出务工,他也曾多次在年轻人回家过春节时动员他们返乡创业,却很少有人响应。

2016年,黄长秋当选为李家村村委会主任,他和妻子将食用菌种植基地无偿转让给村集体,并将总价值30多万元的拌料机、包装机等机械设备捐给村集体办扶贫车间。

李家村的食用菌产业规模一步步拓展到年产30万袋,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了20多户村民从事食用菌产业,户均年增收近两万元。

这让在外的年轻人看到了农村发展新产业的潜力,纷纷学着黄长秋回到李家村开始创业。

2017年,就职于江津一家银行的“90后”周恒宇辞职来到李家村,准备规模化养殖基围虾,这一年,他在李家村成立了重庆海道农业公司,李家村有了第一家水产企业。

2022年,同是“90后”的陈显宇和于祥沛看中了李家村2000亩规模的红薯基地,他们四处筹集资金,成立了津小薯(重庆)科技公司,准备从事红薯加工行业。

“吸引我们的不仅是李家村近年来发展了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更重要的是镇村对我们产业的大力支持。”于祥沛说,镇村干部听说我们是来创业的,大家从产业规划到配套设施建设,从扶持政策到对接各方资源,都为我们事无巨细献计献策。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

不断摸索选准产业

“年轻人创业并非一帆风顺,不断探索才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黄长秋说。

周恒宇大学毕业后原本在江津一家银行工作,有着稳定的收入。有一次他去买基围虾,发现市场的基围虾上午9点不到就销售一空。经过进一步了解他发现,基围虾可以淡水养殖,这让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2017年,周恒宇辞去银行工作,前往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后,在李家村流转了10亩土地作为养虾“试验池”。但第一年,由于虾苗未经检测,带有病毒和细菌,他投下去几批虾苗“全军覆没”。

但周恒宇没有放弃。细心研究后他发现问题出在选苗和水质上。他找到专业检测机构选择合格的虾苗,定期给水体消毒,仅隔一年,养殖基地的基围虾亩产就达到600斤。收获那天看到一网网活蹦乱跳的虾,村民纷纷拍手叫好:“年轻人得行!我们村里也能养基围虾了!”

从10亩到50亩,再到160亩,如今,周恒宇的淡水基围虾养殖基地亩产已经超过1800斤,年产值突破800万元,带动当地100多位村民就业。

陈显宇和于祥沛的创业经历也有一些波折。

2018年,还在上海同一家公司从事外贸工作的两人,偶然间看到红薯秆干制产品可以出口到韩国用于制作泡菜和凉菜。

2019年末,外贸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很不景气,两人便回到了家乡江津。他们想起在上海工作时看到的红薯秆出口贸易,一个想法冒出来:“能不能自己创业加工红薯秆?”

两人一拍即合。2021年,经过不断探索出口渠道、学习加工技术,他们在四川乐山首次创业加工红薯秆,但由于当地气候湿润多雨,加工的红薯秆品相差、产量低,两人投资的20万元全部“打了水漂”。

2022年,心有不甘的两人将目光投向家乡江津,在西湖镇找到了一片闲置厂区,再次筹集资金创业,终于试验成功,将3吨红薯秆干制品顺利出口到了韩国。

2023年初,陈显宇和于祥沛在李家村创办了一家3000平方米的红薯加工厂,带动200余名红薯种植户亩均增收800多元。

发展多元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

如今,依靠食用菌、基围虾、红薯加工等新兴产业,李家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陈显宇和于祥沛的红薯秆加工品出口量预计将达到10吨。现在,他们正在开发泡菜、饲料等新产品,打算将一颗红薯“吃干榨尽”。

有了产业底气的周恒宇打算在李家村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新农人”一起发展基围虾养殖。

李家村还准备依靠多元产业,将人口相对集中的院落全部进行风貌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修缮、扩建村道等基础设施,让村子成为“创业沃土”。

近年来,李家村陆续引回15名“80后”“90后”创业者,就在11月,村里还引回了远在浙江的村民返乡创业,创建了100余亩规模的香檬种植基地。目前该村返乡创业总人数达到22名,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500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6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江津石门镇李家村:3500余亩水稻丰收 机收普及率超92%
时下,正是水稻机收的繁忙时节。近日,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广袤的田野上,金色的稻浪随风翻滚,机器的轰鸣声传递着丰收的喜悦。走进稻田,只见收割机轰鸣作响,在稻田中快速穿梭。锋利的割刀将
2024-08-14 14:58:00
...还成立了渔具专业合作社和渔网协会。40多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村,都从事渔网生产和销售,做得最好的一年能卖出6000多万元的渔网。”河东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从吉说。河东李家村
2025-01-10 04:24:00
“乡村守护人”带着农民“触网”走四方
...地,齐聚河南省渑池县南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果园乡李家村,免费帮助当地农民进行抖音拍摄和直播带货培训。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部手机是他们的道具,一身花棉袄是他们的身份标签。杏
2024-02-29 10:56:00
种桑养蚕闯出“新丝路”
本文转自:安顺日报马场镇李家村:种桑养蚕闯出“新丝路”□本报记者 鲁开伟近日记者来到普定县马场镇李家村米冲组,路边一排排绿油油的桑树映入眼帘,桑叶发出淡淡清香。自2022年以来,
2023-06-12 02:15:00
山东高密:火红的对联 红火的日子
...,每年创新设计出100多款新品,其中卡通元素的对联更受年轻人青睐。 在高密市夏庄镇东李家村,经销户李兆成的店里挂满了对联、福字等。(新华社记者 王志 摄)火红的对联,带来了
2024-02-09 17:09:00
...有着悠久的红纸春联手工制作历史,潍坊高密夏庄镇的东李家村被称作“春联村”,年产春联近8000吨,产品“红”遍全国各地。记者马小杰于晓雪年末岁尾,潍坊高密夏庄镇东李家村的春联生
2023-01-29 05:05:00
下李家村的“纸”富之道
...自:人民网-青海频道党旗辉映新征程 实干笃行在一线下李家村的“纸”富之道陈明菊初秋时节,伴着沥沥淅淅的小雨,走进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三江源扶贫产业园区,只见青海佳欣纸
2024-09-13 15:56:00
...到或接近欧盟出口标准。无独有偶。近年来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的津小薯农业开发(重庆)有限公司外贸生意好,但受限于厂区规模和原料收购等问题,产值无法提高。工作专班获悉企业发展遇阻消
2023-12-08 04:45:00
...商直播大赛决赛中,由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上李家村返乡创业人员马文明带领的直播团队“清食汇”,1小时内直播间订单量达到522单,销售金额5.2万元,获得了全省第2名的好
2023-07-07 03:0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安徽栢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以创新驱动精准诊断,赋能智慧医疗新未来
在医疗健康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安徽栢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栢瑞医疗”)凭借其前沿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对临床需求的深刻洞察
2025-11-04 11:57:00
咖啡续命一时爽,失眠缠上悔断肠!科学挽救睡眠看这篇
当代人好像总在“赶时间”:职场人赶项目进度,学生赶复习计划,连喘口气的间隙都要挤出来处理琐事。为维持精神状态,咖啡、浓茶成了现代人的日常的“续命神器”
2025-11-04 11:59:00
医生建议用的护手霜推荐:实测5款防皲裂护手霜产品
据《2025全球手部皮肤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全球超8亿干燥人群面临手部问题,62%曾被“假保湿”护手霜困扰——涂抹后2小时皮肤干燥率达55%
2025-11-04 11:59:00
你的代谢是否在“卡顿”?2025年十大体重管理产品深度评测,教你如何“优化”身体操作系统
人们的身体,堪称一部设计精密的生物计算机,其核心“操作系统”便是新陈代谢。这个系统日夜不息地运行着,负责能量的转换、储存与消耗
2025-11-04 12:00:00
不是癌症,而是希望——河北一洲肿瘤医院MDT团队为蒙古国女孩改写诊断结局
“医生,我们真的快绝望了……她才21岁,难道真的就是骨癌了吗?”2025年10月20日,在河北一洲肿瘤医院MDT多学科会诊中心外
2025-11-04 12:00:00
血糖高吃什么?麦角硫因×生诺泰:2025控糖领域“领航者”的细胞级答案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控糖产品,消费者常常陷入“成分难辨、效果难测”的选择困境——要么被模糊的成分表述迷惑,要么因缺乏明确机制的效果宣传犹豫
2025-11-04 12:00:00
马上立冬了 进补和运动需要注意啥?
大皖新闻讯 在冷空气持续发力下,安徽省大部气温走低。距离立冬节气还有几天,而“立冬是进补最佳时机”“立冬后宜静不宜动”等说法已经开始在社交媒体流传
2025-11-04 12:22:00
杏林整形医院:6种嘴凸表现,你是哪一种?怎样摆脱土气感?
普通人凸嘴会让颜值大打折扣,可以说凸嘴是一个自带土气感的面部特征。但是凸嘴也分很多类型,如果你也有凸嘴的症状,那就看下去吧
2025-11-04 14:26:00
政企同心护成长!中健长生露深耕公益,绘就安丘关心下一代新图景
10月31日,安丘市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如期召开,中健长生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健长生露”)董事长陈聚宝作为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
2025-11-04 14:27:00
什么品牌的眼霜去皱纹好?50岁抗皱眼霜排行榜深度测评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眼周肌肤作为人体最薄弱的区域之一,平均厚度仅0.03mm,每分钟表情运动高达22次,成为衰老的首要信号区
2025-11-04 14:28:00
见义勇为,大爱无疆——烟台海港医院职工紧急施救,挽回生命获赠锦旗
2025年9月9日,烟台海港医院人力资源科科长、职能第三党支部书记杨蒙同志在晨跑途中见义勇为,及时救助一名突发疾病的安保人员
2025-11-04 15:20:00
购物狂欢下的理性指南:《心灵导航》解析消费心理陷阱
购物节“剁手”后懊悔不已?如何识破营销套路、理性消费? 11月3日,由十堰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十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联合制作的《心灵导航》为听众和网友送上了一份及时的消费心理指南
2025-11-04 17:05:00
配料表越“简单”食品越健康?记者实探合肥一酸奶工厂
大皖新闻讯 如今,“纯净配料表”已成不少消费者的选购新追求,食品配料表真的越简单越健康吗?就酸奶品类来说,成分数量越少就越优质吗
2025-11-04 17:38:00
单县中心医院疼痛科开展超声+X线双引导腰交感神经阻滞术,为糖尿病足患者带来“温暖”希望
鲁网11月4日讯近日,单县中心医院麻醉疼痛科团队联合骨科姜新强团队成功为多名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术
2025-11-04 17:41:00
长顺县2025年重阳节走访慰问离休干部和困境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孀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营造关心爱护老同志的良好氛围,2025年重阳节期间,黔南州长顺县委组织部开展走访慰问离休干部和困境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孀活动
2025-11-04 19: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