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不砍树也能致富
——三明林改观察系列报道之二
永安市吉山村周边山场生机盎然。(邓英强 摄)
●全媒体记者 陈 渴 通讯员 江祎哲 姜光伟
仲春时节,清流县龙津镇拔里村的小火车在山林间穿行,汽笛声与游人的欢笑声相呼应,让小山村格外热闹。
这里第一次听见火车的汽笛声,是因为砍树。
60多年前,这里是响当当的拔口伐木场所在地。为了方便砍倒的木材运送出山,一条15公里长的铁轨平车道建了起来。山上的树一棵棵倒下来、装上车、运出山。
如今,拔里村发展文旅产业,盘活原拔口伐木场的闲置房屋和农村闲置住房,打造独具特色的森工文化景观。
小火车从彼时的生产运输工具,成为如今游客追捧的观光游玩项目。
莽莽林海如画,三明林里生金的变化最是令人欣喜。
育材生财
春染大地,万物勃发。连片的青山里,吹响了耕耘希望的号角。
踏着石砖道路蜿蜒向上,沙县官庄国有林场1097亩的杉木大径材林全貌,慢慢展现在眼前。说起这片林子,场长谢汝根总有说不完的自豪。在林场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按照“良地良种良法”和适地适树的原则,林分质量全面提高,形成千亩大径材培育示范基地。
拾级而上,来到半坡拐角处,只见一棵长势极好的杉木树高冲天。杉木胸径50厘米,树高超15米。这片林子早已成为场村合作的“活招牌”——国有林场专业技术优势,让林农心甘情愿将山林交给他们合作经营。
根据测算,这个大径材基地亩蓄积量44立方米,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经济价值的创造,远非林木本身。
国有林场培育大径材,拉伸了林地利用范围空间,透光性与树荫并存,大径材落叶在地面上垒起了厚厚一层,是天然肥料。
“这很适合进行林下种植,实现‘一地生多金’。”谢汝根的手往低处指了指,一片“金窝窝”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闽楠、红豆杉、半枫荷……这片大径材的林下空间,已经套种了不少经济苗木。以木荷为例,在同样的生长条件下,可以达到和杉木同样林分质量,是非常好的杉木替代树种,能够为这片高质量林木的可持续经营增加成色。
“更宽阔的林地空间还可以开展茯苓、黄精等林下经济种植,增加中短期经营收入,甚至开发林业碳汇,能获取更多收益。”谢汝根说。
护绿掘金
大径材林下空间愈加“热闹”,更新改造让树干空心甚至枯死的过熟公益林也“重焕新生”。
在位于将乐县南口镇蛟湖村的公益林,浅浅的阳光透过“天窗”洒在林间,地里的多花黄精随风飘扬,一朵朵淡紫色小花花开正旺。
放在几年前,这片几乎被人“抛荒”的林子,怎么可能生出这中药材中的“黄金”来?森林经营试点,让它有了如今的新颜。
站在半山腰向上方眺望,山头处有片围起来的树木,那是还未进行改造前的天然林,林分密度极大,但是树木如同患病一般细瘦,似乎“弱不禁风”。
2002年因国家政策调整,这片林子由商品林划为国家二级公益林,受到严格保护,无法砍伐,经营者也不再投入资金进行抚育管护。
2021年,将乐城发集团负责对其实施更新改造,副总经理陈海强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当时这片林子树龄达到了36年,胸径很小,已是过熟林,生态功能明显下降。”如果不改造,资产就将清零。
陈海强说了一串数字:当时这片山林一亩最多有110株林木,平均胸径只有15厘米,树高15米,亩均蓄积量16立方米。而相同树龄的商品林,每亩仅有43株,平均胸径却可达30厘米,树高19米,亩均蓄积量26.7立方米。
实施改造,迫在眉睫,也是让林子“重生”的最有效渠道。
发挥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县政策优势,将乐县开始实施公益林更新改造试点。通过定株经营,尽可能减少干扰,培育大径材、珍贵树种,达到森林的结构和功能效果。同时,遵循公益林可以依法更新采伐的规定,在保证一定郁闭度的前提下,将这片山林的亩均株数从110株降到40株,对采伐强度适度放宽,实现快速更新树种。
多出来的林下空间里,如今已经套种上了木荷、枫香、闽楠等珍贵树种,未来的经济价值得到了提高。路边栽种的木荷,胸径已有16厘米左右,树高13米,单棵就可以卖200元左右。
更新改造,一举多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齐头并进”。
改造过程中择伐的杉木,带来20多万元的收益,亩均收益约3100元,现在每亩保留的40株杉木,8到10年后可以全部采伐利用;林下套种的珍贵树种部分可以作为绿化苗木出售,成材后可以获得更高的价值;发展中药材林下经济,让广大林农在收获林地的长期效益时,也因种植中药材获得短期收益。
引资入林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绿色发展动能不断集聚,不少林产企业选择三明、落地三明。福建盘古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一。
去年12月,福建盘古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拿到了三明市首本林下空间经营权证,涉及租赁林地面积725亩,租赁期10年,用于种植林下经济作物。公司还以林下经营权及作物作为抵押物,获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50万元授信。
森林处处有“黄金”。盘古制药主要在将乐县开展仿野生黄精种植及加工。
野生环境下,黄精生长在树荫底下。盘古制药之所以选择在将乐开展黄精仿野生种植,看中的正是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充裕的林下空间资源。
盘古制药副总经理何邱明介绍,林下黄精对林分要求不高,中幼林或者近成熟林一般都可以种。每株约产0.4公斤。而且林下种黄精,还能构筑更好的生态环境。通过种植时施基肥,管护中劈草、培土,起到了间接促进林分生长的积极作用。
何邱明说,公司按每公斤12元向林农进行保底收购,林农每亩收入可达12000元,真正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
历经6年发展,盘古制药在将乐县及周边县区发展4000多亩种植基地,建立了黄精种质资源圃。2023年底,建成黄精科技产业园,预计今年公司营业额将突破8000万元。
“林下经济可发展成融资项目,有利于金融对林业发展的支持。”3月12日至14日,在三明召开的全国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走进三明的山林,对三明林下经济的发展寄予厚望。
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三明还用好对口帮扶的政策机遇,做足竹、药、茶、菌等文章,因地制宜建设笋竹、苗木花卉、油茶、岗梅、铁皮石斛等产业基地。
突破传统采伐经营模式的发展瓶颈,这条林农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子,让绿水青山实现“颜”“值”同升。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448万亩,去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79亿元。
林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青山之间藏“金矿”,带来的馈赠不断“输出”。绿水青山环抱三明,也环抱人们的幸福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6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