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清朝初期,正值一个宇宙大一统的时代,然而在这个独特的历史时刻,却发生了一件颇为引人注目的事情:四个汉人被封为公爵。这个看似寻常的举动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这四位汉人究竟是谁?他们在清朝初期的地位和使命又是如何的特殊?
本文将深入解析这段清朝初期的历史,聚焦那四位汉人被封为公爵的契机。我们将追溯时光,还原那个由满洲族裔统治的时代,探讨这四位汉人在清朝初期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他们的封爵背后是否蕴含着清朝初期宽容多元的治国理念?
一、枕戈待旦的三等侯李国翰
小时候听谁讲的民间歌谣,还唱出了“步步为营相向荣”的调子。满清和明朝的交战,乍一看不过是两军对垒换个主家,再一看却是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变革。那边有一位壮年将领李国翰,他远不是降清投诚那么简单。
那是在天启辛酉仲春的炊烟中,李家老少吃着新鲜的玉米面包。次子李国翰正抱着弟弟,看着父亲李继学忙碌地整理行装。这已经是他连续几个月往返于辽阳和沈阳之间的第5次出差了。
“爹,你这次去后金能不能把弟弟带上?上次许诺的蜜糖饼他一直念叨着哩!”李国翰望着爹爹期待地问。李继学宠溺地摸摸小儿子的脑袋:“哎呀,我这忙着给皇上办事哪有时间照看你俩呀,再说了,女真那边乱七八糟的,没啥好玩的!”
没想到这一次回来,李继学满载而归,第一时间就给儿子们端上来了满满一盘热腾腾的蜜糖饼和奶酪,还不忘给老婆赠上一条貂皮大衣。儿子们开心得差点翻了屋顶,只有李国翰似乎还在琢磨着爹爹此行的经历。
“爹,这次你又给皇上办了什么事呐?怎么回来就成富翁了?”李继学哈哈大笑,抚摸着二儿子的后脑勺说:“我这次呀,主要还是负责当地汉人的调查工作。顺便帮助徐光启修好了天文仪,皇上开心就给了我好处啦!”
李国翰听着隐隐不是滋味,这番话中的皇上,又岂止是大明的泰昌帝。“对了,孩子。女真的努尔哈赤虽然不大,却是真汉子呐......”这话音未落,忽闻门外军马疾驰而至,随即“当当”几声巨响,满门狼藉。原来李继学已在天启三年投诚后金,努尔哈赤派人前来招安。
花园里的桃花不复盛放,庭中柳絮未再飘摇。战火蔓延使天地失了色彩,顺治四年的入关大战,仿佛在上周就要打响。这时身为统领的李国翰坐在帐篷里,一边焚香祝祷,一边凝望着武威王吴三桂新近上呈的军情密报。
从小他就跟着爹爹学过外交和谍报工作,也曾劝导他人不惜一死来保卫国土。如今再一看明廷已无可为,心中也难免落寞和迷茫。
推开帐门,在行军的马蹄声和呼号声中,李国翰踱步到营寨边缘的工事旁,眺望远处的城楼和村庄,心头涌上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伤。“啪”的一声,却是皓月初上,巾帼英雄秦良玉的弓箭从眉心呼啸而过,击倒了身后的参谋员马保兴。
二、轴心转动的二等侯田雄
“混账东西!你还说你忠心报国?!到头来不还是降了贼么!”永历二年夏,秦良玉站在全州城头朝着城下大声咒骂。她身边站着的,正是已经投降清军的田雄和马得功。
“你这疯婆子还不快下城投降!大顺子弟已不复存在,你还想苟延残喘到什么时候?”马得功双目圆瞪,嚎叫道。
秦良玉一望,城下黑压压铺满了陈兵百万的清军和降将。她的父兄、丈夫已经接连而亡,如今城破只剩死路一条,又岂能言语相让?她提起刀就要割喉自尽,却怎奈手腕已被田雄死死抓住。
忽然一阵轰鸣巨响,城头狼烟四起,两人如断线的风筝向城下跌落。边墙倒塌,水门洞开,满城百姓尸横遍野,然后便是一片哀嚎与哭声。
原来田雄最初投军并非没有理想和抱负。他在授官仪式的誓师大会上激动不已,在衙门总兵的安排下执了一柄长剑,面向太阳发下军人誓词。
“我等今宣誓入伍,从此把性命交托黄金鼎之下;誓死保卫国土江山,誓死捍卫百姓老幼!”彼时正值天启二年,边疆战事吃紧之际,有功名在身是件光荣之事。再后来他跟着他师兄崔文升转战辽左,被分派到锦州前线。田雄腆着一副好身手和胆识,连战皆捷,深得长官赏识。升迁加官,权倾一方之势,不过数年之间。
可是世事难料,到了崇祯十七年,锦州城破,松山失守。长官帅和文升先后被杀。这下整个辽东地区完全陷于塞外狼烟,田雄也开始有了退意。就这样在李自成破北京那一年,秋高气爽之时,田雄作为一名水遁大师,没有恋战,悄然渡江投清......
三、一腔热血的三等侯马得功
马得功的祖上原本是马市,因子孙为将,始封姓马。他爹爹是一个村长,当地百姓叫他马老大。马得功是马老大的独子,小时候就跟着爹上山打猎,下地放牧,心性活泼善良。
长大后,他矫健的身手、善交的性格总让人想起列祖皇帝怕羞的儿子——大明开国名将徐达将军。明万历四十五年,村子里突然搬来一位倭寇,他满脸青汁,说自己是浪迹天涯多年的日本武士。马得功听得热血澎湃,三天两头往他家跑,要向他学武艺。
那武士说:“小马啊,你若要像我这样浪迹天涯,就得有过人的勇气和胆识!我也曾历尽炮火硝烟,才淬炼出了一身本领。”
年少轻狂的马得功哪里会怕这些,立刻回道:“师父放心!我一定会拿头颅作踏脚石,将功勋铸就金戈铁马的壮阔诗篇!”武士哈哈大笑,随手抄起一朵牵牛花往地上一扔,对马得功说:“若你捡得起来,我就收你为徒!”
马得功愣了一愣,随即双掌合十双膝跪地,身子向前俯卧,口中念念有词。旁人都还以为他在磕头呢,谁知他猛然间一个翻滚,眼明手快地从地上捡起那朵牵牛花!“哈哈哈,好小子!看来你的确与常人不同!”武士大笑着,从此收下了这个徒弟。
四、转舵投誓的同安侯郑芝龙
郑芝龙原远祖郑成功带领的入侵大军就是一路北上,才使得他祖上能安稳定居于山东一隅。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在这明清易代之际,我们的郑家父子也不得不向时势低头。
“爹,咱们什么时候再回台湾去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忧戚地望向郑芝龙。郑芝龙叹了口气,一时竟也不忍直视小儿子的眼神,只能揉揉他的脑袋,转移话题道:“哦,小郑忠,你快去院子里玩吧,爹有事要忙。”
说着,他起身步向书房,一边焚香祈祷一边翻看桌上摊开的家族族谱。这本旧有百年历史的手抄本上,赫然标注了郑芝龙的第六代祖先郑成功攻占台湾的事迹。
后清入关之后,郑家族人眼看着明朝江山尽失,也不得不暂避锋芒,返回山东老家隐居。如今清廷的势力越发强大,他们父子只得转而前往投奔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农民起义军。
“老天有眼!正所谓患难见真情,此次定能扭转战局,共创帝业!”郑芝龙喃喃自语道。谁知他刚踏出书房,身后“哗啦”一阵巨响,一名身着便服的特务已经割断了他的脖颈大动脉,鲜血迸射而出!“你这叛徒!竟敢暗害本公!”这是郑芝龙倒地前的最后一句咆哮......
几日后,朝廷传来圣旨,郑氏一门已被灭了九族,余者尽皆充军。小郑忠也在母亲怀里,再不复醒来。青山白云依旧,世事如烟,谁人心里没个主儿呢?
结语
风云变幻,时局难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人选择迎头对上,也有人选择掉头离去。李谨言“失我者存,存我者亡”,但凡世人,谋求的无非是那一方水土安稳癖好的生活。只要那份淡淡映在心底的乡愁未尽,便还有再次启程的理由。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在层峦叠嶂间,看到风帆再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6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