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陶器,在众多认知中,多为收藏品、装饰摆件。而在贵州平塘牙舟镇,一门传承六百多年的制陶工艺正悄然寻求变革。作为中国十大名陶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面临“名气大、认知少”的困境。“我在学校里跟人分享牙舟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贵州还有如此出彩的非遗作品。”牙舟陶第十代传承人张胜狄坦言。
摄制组邀请张胜狄在牙舟陶博物馆寻找别出心裁的牙舟陶作品。
张胜狄,是牙舟陶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禄麒的儿子,目前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虽缺少日积月累的经验与沉淀,但在父亲叔伯这一代的耳濡目染下,他对牙舟陶这项非遗的未来发展已然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于他而言,毕业之后回家接续传承牙舟陶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理念,是非常值得的选择。
如今,新老传承人正尝试将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通过与文创店合作、开发日用化产品,让牙舟陶从收藏品走向日常生活,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游客在乖丸家文创店里选购伴手礼。
设计创新:民族文化的现代表达
在贵阳青云市集,一家名为乖丸家文创的小店里,牙舟陶冰箱贴展柜上的现货几乎已经售空,乖丸家文创店负责人彭彭告诉记者,“这款冰箱贴这两天正在补货。”
在一次贵州传统手工技艺的采风活动中,彭彭了解到牙舟陶,并萌生了把这项非遗工艺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想法。彭彭向记者介绍:“我主动联系张禄麒老师,希望能跟他合作。他非常赞同我们的想法,一拍即合就有了现在看到的这款产品。”
牙舟陶冰箱贴。
冰箱贴外观为蝴蝶形状,灵感源于贵州苗族服饰上的蝴蝶纹样,由非遗大师张禄麒为其专门开模打造,这无疑增加了一款文创产品的内涵价值。“当顾客了解到这款冰箱贴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价值,基本上就会毫不犹豫地买单。”彭彭说。
“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将苗族、布依族等本地民族文化元素进行‘Q版化’‘可爱化’处理,迎合年轻一代的审美偏好才会有更多年轻人为喜爱消费。”张胜狄说。
实用主义:从观赏到日用
牙舟陶的创新方向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功能。在牙舟陶展厅,张胜狄手中拿着一款父亲制作的“阴阳壶”向记者介绍:贵州人热情好客,这款壶的设计正是源于这类生活场景的启发。“结合实用的现代文化,开发更多日常可用、可玩、可赏的产品,是牙舟陶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张胜狄说。
除“阴阳壶”外,“贵州美食常搭配蘸水一同食用”这一生活场景,也让牙舟陶蘸水碗应运而生。张胜狄介绍,牙舟陶历来有着将实用与巧妙设计相结合的传统,未来可开发更多适合现代人使用的茶具、咖啡具、花器、食器等日用陶瓷,让传统技艺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张胜猛设计的牙舟陶蘸水碗。
跨界合作:与文创店携手推广
除了乖丸家与非遗大师张禄麒的合作,平塘还有多个牙舟陶工作坊与贵阳文创店、设计品牌合作,这是牙舟陶走向大众的重要路径。通过文创店的渠道和客群,牙舟陶可以接触到更多对品质生活有追求的都市消费者。让消费者不仅购买产品,更了解背后的制作工艺和文化故事,建立情感连接。
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让古老技艺以更亲切的方式接近当代人。古艺创新之路,任重道远。新老传承人接力并行,正在让牙舟陶这瓶“深巷好酒”,飘香万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玉青 朱若岚 胡静
编辑 邹敏
二审 尹广亚
三审 徐海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