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妙玉最懂薛宝钗,为提醒林黛玉认清真正的宝钗,不惜拿出多年珍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08 16:29:00 来源:戏说三国

薛宝钗肯定是好人。如果要说《红楼梦》中最包容,最宽厚,最有心胸气度,最博学多才,最体贴细致的人……肯定非薛宝钗莫属。

薛宝钗小小年纪就性格稳重、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这份早熟懂事原文说:“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妙玉最懂薛宝钗,为提醒林黛玉认清真正的宝钗,不惜拿出多年珍藏

薛宝钗至纯至孝,天性温厚。

不过,虚心与虚伪容易被认为一线之间。别人眼中的薛宝钗,难免褒贬矛盾的分歧。

爱薛宝钗者,赞之不叠。恨薛宝钗者,贬之不已。各种分歧争执明显。

如何认识薛宝钗,成为读书人“明断”的基本需求。要理解判断薛宝钗的行为导向,就要认识她才不会出现偏差。

客观理解薛宝钗,认识《红楼梦》中人,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原文人物观点汇总后综合判定,减少自我的主观臆断。

《红楼梦》中人物大多不免褒贬。但薛宝钗是罕见的极少被人“抨击”的人物。即便王熙凤说她“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是她的行事立场而不是品行问题。

薛宝钗不像林黛玉多疑,不像贾探春多刺,迎春木讷,惜春孤介,湘云口无遮拦,李纨心如枯槁,王熙凤心狠手辣……

妙玉最懂薛宝钗,为提醒林黛玉认清真正的宝钗,不惜拿出多年珍藏

薛宝钗没有人背后讲她一句坏话,都是交口称赞。就算贾母反对金玉良姻,也不得不赞一声“我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

不能单纯认为贾母是讽刺,以她的年纪和地位,话里有话固然有,但夸薛宝钗的好并不用虚情假意。

有着“袭为钗副”的袭人也是贤名外扬,但仍有晴雯对她“偷试”不齿,李嬷嬷骂她狐狸精,贾母说她是“锯了嘴的葫芦”,都是贬义。

薛宝钗却只有林黛玉对她充满敌意和排斥,别人并不能说出她的不好。

贾家丫头们都喜欢和她玩,史湘云更亲近她,恨不得能有薛宝钗做姐姐。

史湘云也是极聪明,不是随便认人不淑被人蒙蔽,她能真切感受到薛宝钗的诚挚和美好。

史湘云拥护薛宝钗,一度让林黛玉不舒服。她认为薛宝钗不是虚心而是虚伪,收买人心在藏奸。

妙玉最懂薛宝钗,为提醒林黛玉认清真正的宝钗,不惜拿出多年珍藏

然而,等到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也来提示林黛玉时,她才突然“醒悟”自己错了。

刘姥姥游览大观园,贾母带她去到栊翠庵。因为刘姥姥“打抽丰”的嘴脸太难看,让妙玉、薛宝钗和林黛玉三个在贾家寄居的人,不免“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被刘姥姥的行为伤了自尊。

于是妙玉拉着二人喝得“体己茶”,成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温心之茶。

妙玉当时煮茶的水是在玄墓蟠香寺的梅花上收集的“五年梅花雪水”。林黛玉因为不识五年梅花雪水,还问这也是“雨水”而被妙玉“呛声”,说她是个“大俗人”。

妙玉最懂薛宝钗,为提醒林黛玉认清真正的宝钗,不惜拿出多年珍藏

(第四十一回)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妙玉的五年梅花雪水,真正含义所指就是薛宝钗。

首先,玄墓蟠香寺和鬼脸青的花瓮,要结合刘姥姥头一天讲的“雪下抽柴”故事影射薛宝钗。

事后贾宝玉派茗烟去寻找,却发现一个红发青脸的瘟神爷。

贾母刚才在鸳鸯三宣牙牌令讲“这鬼抱住钟馗腿”,讽刺薛家来贾家抱大腿。

蟠通薛蟠,玄墓岂非是薛宝钗的“雪洞”?而这些鬼都指向了薛家和薛宝钗。

其次,五年梅花雪水,雪就是薛家、薛宝钗无疑。

妙玉最懂薛宝钗,为提醒林黛玉认清真正的宝钗,不惜拿出多年珍藏

当日细算时间,薛宝钗她们来贾家到如今,正好是五年。

妙玉给薛宝钗喝茶的“(分瓜bān)瓟斝”上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都对应薛家来贾家五年时间。

最后,鬼脸青盛了雪水埋入地下,也与薛宝钗的冷香丸放入旧磁坛埋入地下一样。

以上都不是巧合。妙玉在提示林黛玉,薛宝钗如此优秀,不应该因自己的感情,固执一己之私而不能敞开心胸接纳,成为“大俗人”。

正由于妙玉提醒,随后薛宝钗又教育林黛玉不能肆无忌惮偷看禁书,让黛玉很是感动。

等到“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薛宝钗操心黛玉身体时,她心中的坚冰才彻底融化,理解史湘云说薛宝钗的好是真好。她之前是“自误”了。并从此与薛宝钗情同姐妹,日渐莫逆。

妙玉最懂薛宝钗,为提醒林黛玉认清真正的宝钗,不惜拿出多年珍藏

所以,薛宝钗的人品和为人,读书人不单要自己去判断,更要结合书中人物的认识去看待。

贾母、史湘云、妙玉和林黛玉的眼光都是雪亮的,她们更比读书人对薛宝钗感同身受,评价更是客观又权威。

薛宝钗身上有不足,确实不如林黛玉符合贾家这一代儿媳妇的标准,但不能抹杀她的人品德性和胸怀。

薛宝钗肯定是个好姑娘。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湘云和林黛玉,两人同为贵族出身,同为至情至性之人,更同是幼年失恃,论理,当是相怜相惜方是,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第二十回,史湘云首次登场,从其与众人的谈话来看,史湘云早和林黛
2023-04-21 10:27:00
薛宝钗:面对贾迎春的苦难,林黛玉挺身而出,她为什么视如不见
...春,便听了个满耳。对迎春房中奴大欺主的事,贾探春与林黛玉同仇敌忾。探春直接唤来平儿,压制住王住儿媳妇,勒令赎回金凤作罢。林黛玉对迎春的不争,也是无可奈何,笑言:(第七十三回)
2024-09-17 15:02:00
一起探索薛宝钗的社交圈,薛宝钗都拉拢过谁?都是怎样拉拢的?
...钗的社交圈里面,多了一个死心塌地的史湘云。第五个是林黛玉,林黛玉是金玉良缘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从薛宝钗能拉拢林黛玉进自己的社交圈,就可以看出来,薛宝钗真是聪慧。林黛玉缺的是
2024-12-04 09:43:00
《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什么会被误解?
一说到林黛玉,很多读者想到的就是“小性子爱恼人”,说话尖酸刻薄,不好相处。还有读者说,林黛玉若生活在现代,肯定适应不了社会。有些男读者则表示,娶妻一定不能娶林黛玉这样的,多病多愁
2023-08-05 17:22:00
《红楼梦》十二钗薄命结局:薛宝钗早早去世,史湘云流落为乞丐
贾宝玉的婚姻对象,历来被局限在林黛玉、薛宝钗两人之间,即“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但学界一直流传有第三个人选,这个人就是史湘云。许多前人学者,都对贾宝玉和史湘云的姻缘给予了分析
2024-12-12 09:45:00
史湘云送的石头戒指,不值几个钱,薛宝钗为什么转手就给了袭人?
...的靠山。她从小被贾母养大。曾是贾府第一娇客,不想被林黛玉来抢去了关注,使得她在贾家人心中,尤其是贾母、贾宝玉心中地位“被”靠后,这也是她对林黛玉始终有一些看法的原因。就像林黛
2024-09-21 19:50:00
林黛玉心胸狭隘乱发脾气?有资格被她怼的人,谁不是心甘情愿呢
...的读书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进而各有褒贬。比如今天说的林黛玉就更是如此。提起林黛玉,除了神仙风姿,才华横溢,便不免还有小性、刁钻、心窄这些评价。尤其薛宝钗来后,林黛玉目下无尘的处
2024-10-03 17:24:00
薛家人对怡红院的防守有多严?防了小姐,又防丫鬟
...单,贾母已经在贾宝玉身边安排了两个小姐——史湘云和林黛玉。薛家人这才理解忘了王夫人为什么这么着急地唤她们进京,也理解了王夫人为什么让她们一进京城就直奔贾府而来。薛家人住到贾府
2024-11-29 10:35:00
为什么53年了还是喜欢黛玉,因为永远她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来都没有变过。身边的的小伙伴都是很理解为什么会喜欢林黛玉这个娇滴滴、整天哭哭啼啼的小姑娘,我说是她们只是还没有发现黛玉的好。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大家都觉得黛玉尖酸刻薄,但是后来
2024-11-12 20: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