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盛夏的南昌县三江镇,阳光洒满大地,温暖的风吹过田野,空气中弥漫着米酒的香气。7月10日,“德润赣鄱·红土地上好村晚”南昌县首场演出在三江镇的“早酒文化街”举行。街边餐桌上,游客与本地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互相问候、笑谈,喝着地道的米酒,品着牛杂。作为三江镇的一大文化亮点,早酒文化街已成为南昌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记者在三江早酒文化街采访商家。黄健恒摄
游客与本地村民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黄健恒摄
乡村游火热 游客和村民共表演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晚”热闹非凡。节目内容丰富,舞台上,舞蹈、戏曲、歌曲轮番上演,每个节目都充满乡土气息。台下的观众跟着节奏拍手,欢笑声此起彼伏,现场洋溢着浓浓的乡情。王瑛是来自浙江宁波的游客,第一次来到三江,她就被这里的热情深深打动:“我们原本只是来旅游的,没想到大家这么热情,主动邀请我们一起坐,喝酒聊天,感觉特别温暖。”南昌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股股长吴瑕告诉记者:“类似‘村晚’的文艺表演,每一两个月都会有一场,来看的观众很多。除了这种较大型的文艺表演,‘早酒文化街’还专门设了一个舞台,随时欢迎游客上台表演。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大家都愿意参与,气氛特别好。”
游客与村民共享欢乐文艺表演,与早酒文化交相辉映,今年以来,三江镇的线上人气不断攀升。每逢农历三、六、九的赶集日,早酒文化街的游客量就会超过1万人次,节假日期间更突破2万人次。2025年清明假期,三江镇接待了超过3万名游客,为当地带来了约150万元的旅游收入。
市场复兴 年租金突破百万元
三江早酒的成功不仅依托于当地独特的文化,还得益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2024年,南昌县政府投入1500万元对三江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改造,新增200多个摊位,其中包括25个早酒摊位,进一步丰富了市场的经营品种。三江镇将传统市场转型为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借助文旅融合和平台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本地的经济亮点。随着市场环境的优化,三江镇通过划行归市、增设摊位和宣传栏等措施,提升了市场的整体效率。据了解,新的“三江早酒文化街”由“有菜市集”投资300余万元打造,可容纳12家早酒摊、10家牛杂摊位和3家糕点、米酒摊位,最高可接待5000余人同时用餐。环境翻新升级,功能开拓转变,融入三江早酒文化的新潮空间设计,为顾客及商贩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这些努力使三江农贸市场焕发新生,商户数量从几十家增至177家,日均交易额较三年前增长了47%。年租金收入突破100万元,直接带动了300多名青年回乡创业,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三江镇经济的持续增长。
王辉是从外地回乡的创业者之一,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家乡的生意不仅成本低,而且比城市赚得还多。我去年12月从武汉来这里开店,三个月就回本了。”数据显示,三江农贸市场的扩建带来了更高的商业回报,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
文化旅游双轮驱动 可持续发展添活力
三江镇党委书记刘佩表示,依托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悉心挖掘非遗民俗精髓的基础上,我们借助数字技术赋能现代传播矩阵,将鲜活的非遗文化转化为文旅融合的创新动能,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新模式。通过打造“‘恰’早酒、赶大集、逛古村”的精品路线,三江镇成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为外界了解三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三江早酒文化的影响力正在快速扩大,已经实现了千万次的全网曝光。不仅如此,三江镇还积极引进在社会各界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成为驻扎当地的“星”村民,着力打造三江艺术馆,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的平台,持续不断引导各类人才成立特色工作室,成为文创产业的一个新高地。
据悉,该镇后万古村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村,虽然有萝卜腌菜博物馆、鲤鱼塘、十八坡等历史遗址,但并不为人熟知。三江镇创新打造“喝早酒、赶大集、逛古村”全新文旅品牌,如今的后万古村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成为众多南昌市民休闲游的目的地。
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相结合的模式,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三江早酒不仅仅是地方的餐饮代表,它更承载着浓浓的家乡情感。米酒的甜美和牛杂的浓香,让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文化和旅游的双轮驱动,为三江镇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记者手记:找准特色顺势而为
初到南昌县三江镇采访,记者惊异于早酒文化街的人声鼎沸。这个偏僻的乡镇农贸市场,缘何人气这么高,甚至不乏上海、东北游客流连于此?三江镇是如何想到“打造早酒文化”这一金点子的?
该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周陵云介绍,2024年早春,三江镇在部署落实全县范围的“金花节”时,积极探索如何破除金花(油菜花)的季节时令限制。领导班子讨论决定,把三江最具特色的非遗早酒文化融入“金花节”。于是,该镇投入10余万元提升临时集贸市场中早酒街的基础设施,为早酒文化的推广奠定基础。12月,新农贸市场建成后,又专门拿出位置最好的一栋1000多平方米的建筑,打造市井味十足的早酒文化街。
由于三江镇早酒市集始于明朝,已延续几百年,在当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三江镇在宣传上几乎没有费力,早酒文化街就一炮而红。从去年底建成开张以来,人气一直居高不下,收摊时间从早上延续到下午,仍旧人头攒动。该镇一位工作人员甚至傲娇地与记者开玩笑,“不要再宣传了,已‘人满为患’!”
全国各地都在利用“古”字打造文旅项目,但一些地方在“仿造古城古镇”的热潮中迷失方向,花大力气打造的古城古镇空有“古”的名头,没有“古”的内涵。比如耗资24亿元的张家界大庸古城如今成了空城,4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与三江镇早酒文化街相比,反差何其之大!
记者平时喜欢下围棋,围棋讲究顺势而为,也就是不要刻意追求直接的攻击或防守,而是要根据棋盘上的形势和趋势做出最佳选择。再想想三江镇早酒文化街的成功密码,其实无他,“找准特色顺势而为”而已。
黄健恒、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邱虎/文
专家点评:拓展“早酒+”生态圈 驱动全域振兴
三江镇以“早酒文化”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成功实现乡土资源价值跃升,形成“三江现象”。其精髓在于:一方面通过“早酒文化街”等载体再造空间,将市井烟火气重构为沉浸式体验,将地域饮食习俗升维为文化IP,“品米酒、赶大集、游古村”的消费链也激活了乡村文旅吸引力,推动文化基因向产业动能转化,实现“小传统”对接“大市场”;另一方面引入市场化机制,借力专业运营机构盘活闲置资源,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为乡村文旅与乡镇消费注入新动能。
未来,随着客流增长与品牌初显,三江镇需立足市井本底,强化文化内核,聚焦早酒非遗技艺与礼仪内涵深挖,持续打造高辨识度IP,通过纵向延伸产业链与横向拓展“早酒+”生态圈,将三江早酒打造为驱动全域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引擎,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共生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教授邹勇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3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