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东丽区努力以品牌农业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07 18:1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东丽区紧邻天津市中心城区,区域高度城市化,耕地面积仅占全区的16.6 %,农业发展空间极其有限。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如何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做好现代都市农业这篇文章?东丽区紧紧围绕近郊都市农业总体定位,在探索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着力打造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东丽区努力以品牌农业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串葡萄 成就胡张庄致富梦

8月22号这一天,东丽区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里,锣鼓声声、彩旗飘扬、笑语不断。这里正在举办以“采摘葡萄,感受文化”为主题的东丽区2023年丰收节暨胡张庄葡萄采摘节启动仪式。

展销摊位前,无论是8元一斤的传统品种“玫瑰香”、还是25元一斤的新品种“阳光玫瑰”、60元一斤的“妮娜皇后”“巨玫瑰”都很受欢迎。这场活动在互联网上的全程直播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个2A级乡村旅游景区——美丽的胡张庄,还有美味的胡张庄葡萄。

胡张庄葡萄有着30多年的种植历史。胡张庄地处北纬40度这一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天然优越的气候条件加上这里的盐碱地富含能提高葡萄甜度的钾元素,使得种出的葡萄气味芬芳、甘甜多汁,很受市场欢迎。胡张庄玫瑰香葡萄渐渐远近闻名。

胡张庄的葡萄一直不愁卖,但2019年的一件事,让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领导班子开始意识到:要想抗击市场的风浪,单打独斗不行,必须要靠打响集体品牌。

那年,葡萄收成不错,产量达到了600万斤,却因市场光景不好,滞销了。一直以来,胡张庄的土地所有权都是握在农民自己手里,销售也是各凭本事,根本无力对抗市场行情的冲击。关键时刻,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担下了帮助农户推广销售的重任,合作社对葡萄进行了统一包装,标识出生产农户、生产时间,保证农产品可追溯源头,并贴上了胡张庄村的标志,打出了统一的品牌。有了统一标识的“胡张庄葡萄”销量直接翻翻儿。趁热打铁,合作社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了集体商标“胡张庄”。有了商标的加持,农户摆脱了单打独斗闯市场的风险,让“胡张庄葡萄”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

种植葡萄让胡张庄人的手头儿宽裕起来。但传统种植方式得看老天爷的“眼色”吃饭,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可能一年的辛苦就要泡汤。2012年的一场雹灾让胡张庄人谈雹色变,当时几乎所有的葡萄地被砸毁。当家人杨宝玲意识到,发展设施农业刻不容缓,绝不能再靠天吃饭!

2019年,胡张庄依托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新建了41座设施化大棚。起初,很多农户心里没底,对大棚的先期投入有些畏首畏尾。于是,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杨宝玲带着班子全体成员率先登记,带动大家踊跃报名。

种植大户王金江是第一批报名的成员之一,他在3个大棚里种了近10亩玫瑰香葡萄,相比陆地种植,葡萄早成熟了一个多月,还没开始采摘,就被预订一空。种植户李宝芬家的三块葡萄地中有一块试用了大棚种植,另外两块是陆地种植。大棚的葡萄6月就早早成熟了,但另外两块地却因气候原因而减产。

“大棚种植不光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病虫害少,省农药、省肥料,省人力,还能提前上市,卖上个好价钱。” “大棚能实现反季节销售,比种露地葡萄每亩多赚2万元,这收入算是稳了。”尝到了甜头的种植户喜笑颜开。

引入大棚种植技术当年,41座大棚里的葡萄几乎被商贩们“秒杀”一空。反季节种植、“错位”竞争,让果农摆脱了“谈天色变”的历史,那些当初没敢尝试的农户也纷纷“下注”,盼着能早些享受到设施农业带来的红利。一时间,大棚供不应求,杨宝玲和班子成员们又主动把当初自己登记的名额一一让给了有需求的村民。

靠天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人们喜欢吃玫瑰香葡萄,因为它不仅芳香馥郁,而且皮薄多汁,但正是这个优势却让它禁不得长途运输,只能在周边售卖,不能实现互联网销售,难以打开更大市场,而且传统单一的品种价格优势也越来越不明显。因此,改良、引进新品种势在必行。

在种植户曹先云家的大棚里,别有洞天。不同于紫色的玫瑰香,这里的葡萄圆润晶莹,碧绿如宝石。“我这棚里种的都是新品种‘阳光玫瑰’。”60岁的曹先云观念特别新潮,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她不仅带头试种新品,还在棚里铺设了能够实现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设施。“阳光玫瑰批发价格能到20元到25元一斤,保守估计亩产3000斤,去掉成本,每亩至少能挣5万元,这还没算上搞旅游采摘的收入呢!” 曹先云乐呵呵地说。她的大棚成了村里探索发展新品的试验田,在她的带动下,有农户开始尝试种植阳光玫瑰。

今年,胡张庄葡萄的品种已经达到十几个,其中不乏叫好又价高的精品。一串串葡萄串起了胡张庄人的致富路。2022年,胡张庄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8万元,2000亩葡萄园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胡张庄葡萄从品相、口味上丝毫不逊色于市场上的任何品牌,但多年来却一直处于“优而不强、有名不响”的尴尬境地。“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如何让胡张庄葡萄品牌叫得更响,这是一道综合题,不只是种好葡萄那么简单。胡张庄紧邻东丽湖旅游度假区,离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不足2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借助优势搞好乡村振兴才是破解一切问题的根本。”杨宝玲说。

近两年,胡张庄葡萄陆续完成了绿色食品和“津农精品”认证,胡张庄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A级乡村旅游景区,被列入本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录。

金秋时节,胡张庄2000多亩葡萄园里弥漫着香甜的味道;葡萄园道路两侧,杨树、金叶榆、海棠郁郁葱葱;葡萄园区西南部,大片盛开的格桑花引得彩蝶上下翻飞;葡萄园西北部3000多亩鱼塘碧波荡漾……一个集葡萄种植、采摘体验、加工定制、科普研学、精品民宿、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沽上田园”示范区正在建设中。

一颗柿子 铺就欢坨振兴路

西红柿,是夏季最常见的蔬菜。在70后80后的记忆里,小时候的西红柿是论“堆儿”卖、论“盆儿”卖的,后来,就是论“斤”卖了。可是,你见过论“个儿”卖的西红柿吗?在今年四月份东丽区金钟街举办的“欢坨有好柿”西红柿节上,四个一盒的西红柿售价居然高达128元,而且被秒抢。为何这个西红柿如此金贵?买者说:“因为它是“欢坨西红柿”呀!”

东丽区金钟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金钟河、东减河、新开河流经全域,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这里就以蔬菜种植而闻名,是天津市民的“菜篮子”,其中,最富盛名的就要属“欢坨西红柿”。欢坨村种植西红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村里许多人家老少三代都以种植西红柿为生。

欢坨西红柿之所以始终保持着“老味儿”,一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这里有特别适合西红柿生长的“胶泥”土壤;二是在选种上,坚持选用保留了“老籽儿”的传统优良品种;三是采用有机肥料、高垄栽培、滴灌控水等传统和科学相结合的种植管理方式。青红相间的“镭射”纹路让欢坨西红柿有别于与市场上那些通体红透、个头均匀、卖相极佳的品种,单论颜值,它似乎不占优势。但欢坨柿子不拼颜值,拼口感:皮薄肉厚、沙瓤多汁、酸中带甜,口感软糯纯正,“儿时的味道”让人一口惊艳。

不靠科技与狠活儿,欢坨西红柿凭实力征服了食客的味蕾。2022年,欢坨西红柿荣登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上榜“国字号”,享誉京津冀。

每年的三、四月份,不待西红柿成熟,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订单就纷纷如期而至,种植户们手里攥着一打打的订单,精心侍弄着枝头的柿子,只等着成熟的果实换回真金白银。

欢坨的西红杮品质一直没变,但在过去,市场可没有这么好。

“除了没有抢眼的卖相,关键是没有自己叫得响的品牌,当地人知道它好吃,出了咱这一亩三分地儿,谁认啊?”欢坨人感到无奈。坐地卖不出去,种植户只好自己去跑市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欢坨股份经济合作社副理事长吴家清当年曾带着西红杮四处推销,他说:“就想让其他地方的人亲口尝一尝,品一品它的老味儿,记住、认准我们欢坨的西红柿。”

他带着西红柿去天津、北京的农副产品展销会,为它争得一席之地,让貌不惊人的欢坨西红柿凭实力去征服天南海北的食客。每当看到人们尝到第一口就心满意足的表情时,他赶紧跟上一句“您记住了,这是我们东丽欢坨的西红柿!”

市场逐渐打开,但西红柿却还是卖不上价。原因是各家各户各自为营,各自包装、各自销售、互相压价,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规模化的种植,市场定位不清晰,这些都导致了欢坨西红柿叫好不叫价。

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意识到:“这样的单打独斗不行,只有把种植户集中起来,走合作的道路,搞产业化经营,形成拳头效应,才能打出品牌,赢得效益。”

欢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尝试着为种植户提供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监管的“一条龙”服务,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提升欢坨西红柿的品牌价值。合作社与区供销社、区总工会、市蔬菜协会等多家单位达成产销对接合作意向,走订单农业的路子,同时,通过拓展互联网、微信等电商销售渠道,让欢坨西红柿的品牌走得更远。

“由于运输原因,我们的西红柿只能卖到京津冀,再远就会中途烂掉。我们想着借助区农技部门的力量实现品种改良,在口味口感不变的前提下增强果皮的韧性,同时,升级防磕碰的包装,这样,欢坨柿子可以卖得更远。” 这是合作社负责人眼下正在琢磨的事。

欢坨西红柿夏天平均卖到5元一斤,秋冬可以卖到10元左右,过年时价格更高,且供不应求。随着销路越来越宽,现有1600多亩地的种植规模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怎样扩大种植规模?2022年,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驻村书记李际涛牵线搭桥促成了光伏发电农光互补项目落地欢坨,利用2000多亩闲置土地启动大棚改造,引领种植户实现更大规模的标准化种植,推进实现产业化。这是本市首个农光互补智慧产业示范区项目,也是东丽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头戏,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5亿元,目前,一期1200亩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

从2016年5月开始,“欢坨西红杮节”成了欢坨人最期待的节日。大家都憋着劲儿,期盼着自家种出的宝贝能摘得“西红杮王”的桂冠。许多市民也慕名而来,在采摘、品尝、评比、体验西红柿特色农耕的活动中放松身心,领会真正的“农家乐”。

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欢坨西红柿的身价也愈发金贵。

“大棚亩产一般在7000斤,一年两熟,一个两亩的大棚一年产值可以达到十几万元。”种植户邢万祥满足地说。

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2021年,欢坨村被列入天津市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小小的西红柿让欢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容貌。

一盆鲜花 代旺东丽特色产业

一直以来,消费者在买花时几乎不考虑品牌因素,在花卉市场上,似乎也没有被大家熟知的花卉品牌。但近几年,在全国花卉行业的一级批发商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天津有这么一家规模巨大的花卉企业——天津市东信国际花卉有限公司,那里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智能化温室花卉种植基地,那里出产的“大顺花卉”是中国驰名商标、国内知名品牌,其明星产品“宝莲灯”更是稳坐全国顶级名花宝座。

在宝莲灯的销售市场上,自发分为了“大顺宝莲灯”和其它宝莲灯两大类。其它宝莲灯批发价60-80元时,“大顺”宝莲灯售价至少在100-150元,但大家还是点名要“大顺宝莲灯”。“大顺宝莲灯”是市场的价格风向标,它涨价,市场行情水涨船高;其它宝莲灯降价,“大顺宝莲灯”价格依然坚挺。

“我是从前年开始销售宝莲灯的,货源涉及天津、成都、青岛等地,其中以“大顺宝莲灯”耐摆期最长,能达到一个半月左右,虽然每株价格高20元甚至更多,但整体性价比还是优于其他品种,主打就是一个好卖!”湖南省长沙市红星花卉市场中全花业总经理易中全这样评价“大顺宝莲灯”。

东信国际花卉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大顺国际花卉有限公司,它的创始人是曾获得“全国花卉企业十大新闻人物”、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人称“花王”的东丽人杨铁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一片垃圾山上,他创办了天津大顺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花卉产业报国梦。他带领团队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先后克服了种苗繁育、花期精准控制、花期延长等技术难题,逐渐实现了种苗批量繁殖供应全国市场,并获得五项技术发明专利,“大顺花卉”逐渐声名鹊起。

在杨铁顺的印象中,“都市农业”这个概念开始逐渐被提出是在21世纪最初的十年里,在随后的十年里日趋成熟。特别是东丽区率先完成全域城市化建设后,像花卉这种与市民生活相适应、技术含量和利润相对较高的农业分支,成为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赛道。东丽区持续布局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财政扶持、融资担保、土地等优惠和保障措施。

在东丽区政府的有序引导下,2020年,杨铁顺和他的大顺花卉完成了由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的华丽转身,实现了政策、资金、技术的强强联合。更名后的东信国际花卉有限公司从占地规模、花卉品类,到科技含量、创新高度,实现了巨大的升级和跨越。

如今,东信花卉公司已在东丽湖地区建起前后两期、总面积超过66万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花卉种植基地。这里的智能连栋玻璃温室集成了欧美国家最先进的高档盆栽花卉生产技术。在这里,最新的高科技种植技术被引入到花卉产销的全过程,一片450平方米的种植区,浇灌一遍仅需10分钟,日常维护中,一个工人就能照顾到一万平方米的花卉。这一切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和商家惊艳叹服。

长久以来,中国虽是花卉大国,却不是花卉强国,自主育种能力不强、新优品种匮乏,高端花卉一直过度依赖进口。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是多少花匠心中的意难平。

宝莲灯作为一种新晋的网红花卉,近两年在我国花卉市场上很受欢迎,它原产自东南亚热带森林中,长长的花序倒垂而开,层叠盛放,色泽鲜艳,极具观赏价值,寓意团圆美好。但在2020年以前,我国市场上的宝莲灯基本依赖进口。东信花卉是最早将宝莲灯引进我国的企业,通过多年的引育培植,终于实现了宝莲灯成品苗的国产化,彻底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大顺宝莲灯”年产量达到百万盆,拥有全国超90%的市场份额。

东信花卉拥有7千平方米组培研发中心,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天津市花卉技术工程中心等多个科研转化推广平台,拥有专利授权27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8项,已成为集花卉种植、种苗繁育、新品种研发、智能温室设计制造等于一体的花卉全产业链企业,掌握了数百个花卉品种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在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的评选中位列国际最佳种植者前三甲。

几年间,宝莲灯、喀秋莎、红火鸟、竹芋等“大顺花卉”在国内外在一次次各种规格的评比中屡获佳绩,获得过3个特等奖、32个金奖,多次获得盆栽花卉领域最高奖项——金花奖。更多专家、从业者愿意把票投给“大顺花卉”,因为“大顺花卉”代表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引领市场的风向标。

2022年,“大顺花卉”出产鲜花120万盆,销售额达到1亿元。花卉特色农产品引领与带动作用日益显著,“大顺花卉”已经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舞得起的“龙头”。

最近一段时间,“大顺花卉”档期很满:四月、六月、九月先后参展2023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2023天津夏季达沃斯公众开放日和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展会期间,以宝莲灯为主打产品的“大顺花卉”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目光,人们纷纷驻足欣赏,短时间内鲜花销售一空的情景不断再现。

从大顺园林到东信花卉,从简易塑料膜大棚到现代化温室,花卉产业已经成为东丽农业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大顺花卉”也成为东丽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用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花开世界品牌梦。小小花朵,正缓缓推动着乡村振兴大齿轮的运转。

“土地资源太稀缺了,我们必须向集约化、品牌化要效益。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们的农产品想要在众多参差不齐的农产品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独特的属性或是标识。当前东丽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化产业经营还存在着产业发展空间受限、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如何走品牌建设这条路,既打理好都市的‘菜园子’,又鼓起农户的‘钱袋子’,这是我们必须要攻克的题目。”东丽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农业科科长张伟说这话时,语气坚定。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培育出“专、特、优、精”的高效益农业单品,做大做强品牌农业,以农业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加快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这,在东丽区已经成为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农户的共识。

东丽区依托现有特色农业产业、特色农产品,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欢坨西红柿节、胡张庄葡萄节、东丽湖荷花节等节庆活动,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东丽的农业“标签”日趋丰富:荣登“津农精品”榜单的大顺花卉、胡张庄葡萄、宽达水产品、滨海德盛食用菌;列入天津市非遗目录的赵成林(赤土)扣肉、骆驼房子烧鸡;上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欢坨西红柿;还有人们熟知的排地西瓜、近几年崭露头角的华明草莓、军粮城火龙果、永和稻田……地产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些农业品牌逐渐成就了东丽味道。

“以前,提到浙江,我们会想到什么?想到杭州西湖,想到丝绸、龙井茶、西湖藕粉;提到海南,我们会想到什么?想到文昌椰子、三亚芒果、兴隆咖啡这些。这就是特产、品牌的影响力。我希望在将来,提到东丽,大家能记起大顺宝莲灯、欢坨西红柿、胡张庄葡萄、赤土扣肉等等这些让东丽越来越有味道的符号。”谈到东丽区品牌农业的未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刘家和踌躇满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7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高质量发展·蹲点日记丨从农业“汇集区”到科技“涵养地”
...退海之地,今处“津滨双城”间的“黄金走廊”,天津市东丽区从农旅“汇集区”发展到产业多元的科技“涵养地”,折射的是企业创新成果持续落地的发展大势,也是地方优化产业结构、构筑发展
2023-11-04 20:28:00
2023年东丽区农民丰收节暨东丽湖“都市农旅”文化节开幕 扫码阅读手机版
...民丰收节天津丰收季系列活动方案》要求,由中共天津市东丽区委、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主办,东丽湖街道、区农业农村委、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区商务局承办,津云新媒体集团协办
2023-09-09 17:11:00
...民日报客户端李家鼎4月30日,“欢坨西红柿节”在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宪法广场拉开帷幕,大批沙瓤多汁的老味欢坨西红柿将和市民见面,等待大家的品尝。“欢坨西红柿节”期间,还有特色美
2024-05-01 02:48:00
天津东丽: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提升公司整体的产能规模和盈利能力。”近日,在天津市东丽区2024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三英精密”)董事长须颖难掩兴奋。三英精密主要从
2024-03-15 20:18:00
...农业农村委员会、天津市商务局、天津市总工会、天津市东丽区政府联合主办,东丽区供销社协办,天津银行独家冠名,中国人寿给予大力支持并全程参与。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加快成为
2023-01-15 16:45:00
“见行见效 津彩绽放”首届天津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东丽区分站赛正式启动
...道人民网天津12月28日电 (郭维瑾)12月27日下午,天津市东丽区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楼报告厅热闹非凡,“见行见效 津彩绽放”首届天津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东丽区分站
2023-12-28 16:06:00
...转自:法治网构建运行顺畅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天津东丽区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本报记者 张驰□ 本报通讯员 丛丽 周建霞建成4000平方米的知识产权大厦,设立天津首个知
2023-10-17 07:36:00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东丽区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推进‘十项行动’落地见效。坚持科技创
2024-03-31 09:34:00
东丽区: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12月6日,东丽区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办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东丽区作为天津市的制造业强区,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
2023-12-07 21:1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