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玄宗得罪汉人有多深?从他处理一桩命案就知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1 21:1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玄宗时期重用胡人,若是胡人使者来京觐见,朝廷不仅要求各地官员殷勤接待,甚至连商贩也不得收取胡人一路花销的费用。

因此,民间和地方官吏对胡人既畏惧又仇恨。一旦他们得罪了这些胡人,轻则被拳打脚踢一顿,重则吃上官司,被扣上破坏朝廷团结胡人的大帽子!

唐玄宗得罪汉人有多深?从他处理一桩命案就知道

话说长安城边有一对老夫妻,无儿无女,日常就做些果脯生意糊口。

一日,几名突厥使者进城向唐玄宗献礼,在老夫妻的摊位上兜了些果脯就走,老汉追上去要钱,被一名突厥人转身一脚踢中心窝,仰面跌倒毙命。

突厥人眼看出了人命,转身就要走,却不料被气愤填膺的街坊邻居团团围住,也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打死这些欺负咱们汉人的突厥狗!”随后,一群人一拥而上,围着突厥使者拳打脚踢,最后竟打死了一位!

唐玄宗得罪汉人有多深?从他处理一桩命案就知道

街坊们没想到竟然打死了上皇最重视的胡人,气一泄,大家一哄而散,只留下老汉的妻子趴在死去的丈夫身上哭泣。

长安府尹匆匆赶来,找不到罪魁祸首,遂以一命抵一命来找突厥使者说和。可是,突厥人却不乐意,不仅大闹长安府尹,还要求把所有参与的人都抓来给同伴偿命,并索要3000贯买命钱。长安府尹以抓不到罪魁祸首为由,拒绝了突厥人的要求,并把案子上报给宰相李林甫。

唐玄宗得罪汉人有多深?从他处理一桩命案就知道

李林甫知道唐玄宗喜爱胡人,也知道朝堂民间对胡人都不待见,更知道这桩案子如果办不好,他自己的乌纱帽也难保!于是,就命人把老妇人押来,让她指认当日参与群殴的街坊邻居。

可怜的老妇人,丈夫还没收殓,却又要被当作罪犯一样去指认“凶手”。悲愤之下,老妇人竟然上吊自杀了。一家两口,就这样冤屈地离开了人世。

这回李林甫彻底傻眼了!

唐玄宗得罪汉人有多深?从他处理一桩命案就知道

很快,李林甫就被御史弹劾到玄宗面前,朝堂内外一场大风暴正在酝酿!

当时,朝内以李林甫一派独大,他主张用胡人,并说服唐玄宗执行“外实内虚”政策,外用胡人将领,内部排除异己,相权独掌。可是,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却时刻准备抓他的小辫子,试图一举掀翻李林甫,取而代之。

李林甫被弹劾,胡人使者日夜鸣冤,长安百姓群情汹涌……边军中以高仙芝、哥舒翰、安禄山为首的胡人将领纷纷派遣眼线赶来京城,静待唐玄宗的处理结果。

唐玄宗得罪汉人有多深?从他处理一桩命案就知道

唐玄宗重用胡人并不是因为他喜欢胡人,而是经历过武则天擅权、韦后乱政和诸王之乱后,留给他的汉人反叛阴影太重,导致他认为汉人掌兵对朝廷的威胁最大。如果内政文事用汉人、外事武功用胡人,不仅能杜绝内外勾结,更利于朝廷掌控大局。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由于边兵将领大多是胡人,导致大量的内地资源倾斜向边地各州府,实外而虚内。这样的后果就是,内地的经济越来越萧条,汉人对胡人也越来越不满,胡汉融合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利用杨国忠打压李林甫。但是,目前还不是激化矛盾的好时机,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他也无法公平公正地处置。

唐玄宗得罪汉人有多深?从他处理一桩命案就知道

为此,杨国忠和高力士帮唐玄宗出了一个损招,命人抓捕挨家挨户搜捕参与群殴的长安居民,把他们的头发当众削掉代罪,并处罚参与者合计500贯,补偿给突厥人。

同时,唐玄宗还收回了李林甫的一些权柄,转赐给杨国忠。

不过,突厥使者却认为唐皇如此避重就轻,是对胡人的侮辱,仍坚持杀人偿命。后来,杨国忠派人对突厥王一顿恐吓加安抚,事情总算平息了下来。

这件事当时表面看似乎就这样过去了,但却留下了更大的隐患,也为盛唐的覆灭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唐玄宗得罪汉人有多深?从他处理一桩命案就知道

事实上,唐玄宗的“左右逢源”不仅没有平息长安人的怒火,反而让他们以为这样的皇帝保护不了自己的子民,不足为圣皇。而各地的胡人将领也心底寒凉,认识到自己不过是唐皇手上的一把刀,一旦刀卷刃崩,就会被丢弃。

因此,当“安史之乱”发生时,长安人不仅没有同仇敌忾帮助唐玄宗,反而纷纷外逃,弃唐玄宗如敝履。唐玄宗无奈只得提前仓皇出逃,到了马嵬坡,随行的将士又发生哗变,逼得他不得不砍了杨国忠,缢死杨贵妃!

至于曾经被他视为干城的胡人将领,高仙芝被唐玄宗派宦官边令城杀害,哥舒翰被唐玄宗亲令逼迫上阵,兵败给安禄山后被俘。而安禄山,这个曾经俯首帖耳的胡儿,却逼得他先失家,后失国,在四处乱窜的路上凄惶死去!

唐玄宗得罪汉人有多深?从他处理一桩命案就知道

这就是历史上极盛王朝的圣皇,少年得志,中年英武,晚年荒唐。忠心于他的子民被外族欺负时,他打太极;忠心于他的胡人将领在外打仗时,他起疑心;而不忠于他的安禄山,却被他拿来当作胡汉融合的榜样,一日三赐,最后把偌大的王朝败光!

内不能安抚子民,外不能立信蕃将,这样的皇帝怎么可能气运长久呢?

而最可怜的是那一对老夫妻,被一场无妄之灾带走了性命,又因为他们二人连带葬送了历史上最辉煌的盛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禄山手下的将士,到底是汉人多还是胡人多
...收取一定的赋税,羁縻府州大多设置在边境一带。安禄山唐玄宗天宝年间,在全国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加一个经略使(后改为节度使),分别是: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
2024-05-16 16:26:00
...哥舒瀚,紧接着攻破了潼关,潼关一破,长安无险可守,唐玄宗立即向剑南(今四川)逃去,长安随即失守,唐朝两京失陷,天子逃走,士气低落,立国一百余年来,唐朝都城首次被攻破。为了平定
2024-07-18 21:51:00
杨国忠和李隆基早就知道安禄山要反,为何不采取措施
...然性,并非偶然。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安禄山用军功获取唐玄宗的信任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大转折。在天宝初年,大唐最大的敌人就是吐蕃,最著名的就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当时为了国家
2023-01-02 11:57:00
安禄山是怎么成为唐玄宗最信任的胡人将领的
我们都知道,安禄山是唐玄宗最信任的胡人将领,当时在河北地区驻防,掌握着唐朝最精锐的三个大军区的军队。公元755年,即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造反,随即便占领了唐朝首都长安和陪都洛
2022-12-25 21:14:00
唐朝的“安史之乱”及其“节度使制度”是怎么来的?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最为辉煌的阶段,也就是唐玄宗的“天宝年间”,所以,它也叫“天宝之乱”。可是,这个“天宝之乱”,为什么又叫“安史之乱”呢?这是因为,这个“天宝之乱”是由安
2023-01-24 21:44:00
...,这些凶悍勇猛的胡人武将,也会给大唐江山惹来大祸。唐玄宗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在他手下,出现了高句丽武将高仙芝、胡人武将哥舒翰这样忠勇无匹的外族将领,但也出现了安禄山这样狼子野心
2023-08-28 16:44:00
荒唐的“洗三礼”,唐玄宗是真的昏聩吗
...?他已经变得彻底昏晕无道了吗?其实,所有这一切不是唐玄宗老糊涂了,恰恰相反,这是唐玄宗笼络安禄山的手段而已,而杨贵妃则是在忠实地配合玄宗皇帝的工作,所以为何要阻止呢?至于为何
2024-06-08 22:20:00
李白预见安禄山谋反为什么不说
要这样说,其实很多人肯定是不相信的,唐玄宗还有杨贵妃,经常与安禄山在一起,而安禄山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的也是各种听话和乖巧,李白能和安禄山有多少交道,他怎么可能会知道安禄山要谋反?
2023-07-27 06:26:00
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唐朝兵制变革与安史之乱的渊源
...志,安禄山、史思明等人背叛唐朝廷,发动叛乱是一场连唐玄宗李隆基都可以预见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亦或采取措施避免矛盾升级或许伺机收回兵权。一、“外重内轻”,节度使掌握大权公元7
2024-02-24 18: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