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伶为何没有得到朝廷重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4 09:38:00 来源:戏说三国

刘伶离开建威城,应该是在正始八年(247年)。这一年,刘伶得了一场大病。因为病情不断反复,也最终不得不离开建威城,回到了他的淮北老家。

这一年,刘伶26岁。

那么,26岁的刘伶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又该是怎样的一副容貌呢?有一份史料是这样描述他的:

“刘伶身长六尽,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刘伶为何没有得到朝廷重用?

当然,这份文字记述是否准确,我们暂且不论。反正是,历史中的刘伶绝对不是一位伟岸英俊的美男子,但也绝对是一位洒脱和才华横溢思想高远的好青年。

这时候,在首都洛阳,刘伶的文章也早与他的名字一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和熟悉。那么,话说到此,问题也来了。即然刘伶如此有名,为何在建威四年就一直没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呢?

关于这一点,从大量的史料看,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解释:

首先,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曹魏时期选拔人才已基本实行九品中正制度。而其中的关键岗位——中正一职,又往往由地方大族名士来担任。所以,在这一时期,九品中正制度其实早已逐步改造成了由世族控制的选举工具。即由一开始较重视才能,转而重视门弟出身。

一句话,所谓选拔人才又主要从儒学世族中铨选。一时间,请托与“修饰”之风也全面兴起。我们说,刘伶出身并非大族,而从性格上看,刘伶又绝不会请托和“修饰”自己,所以,刘伶一直未得提拔重用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刘伶在建威四年,也正是曹爽辅政和进行改革的几年。这一时期,曹爽集团也曾一度全面排挤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世族势力,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核心便是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即史称“大将军曹爽辅政,高选贤明以为官属”。

但从可考的曹爽僚佐看,此期间的主要执行者何晏所选拔的所谓人才,又主要是一些“才俊之士”,此时的刘伶虽是名满洛阳的大才,但刘伶的容貌怕是很难入何晏的选才标准。

当然了,这一时期的刘伶是否愿意加入曹爽集团,怕还要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或者说,就连曾任尚书郎的好友阮籍都“因以疾辞,屏于田里”,性格秉直的刘伶又会如何做呢?

再次,刘伶在建威任参军四年,当时边界已处于相对和平期,正所谓乱世才出英雄,刘伶没得到及时升迁,自然与当地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和战乱有关。

总之,在正始八年(247年)的时候,才华横溢和思想高远的刘伶,终因积劳成疾回到了他的淮北老家,也从此快步走入了“竹林七贤”的行列。

刘伶为何没有得到朝廷重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重门第,轻德才”,九品中正制为何会异化?
...,而统治效果之良好亦离不开王朝官僚系统的有效运转。九品中正制是始于汉魏、终于隋朝的历时四百多年的人才选举制度。然而与后来影响千年的“科举制”相比,它难免会显得黯然失色。但是对
2023-07-17 08:43:00
曹操的用人之道:唯才是举
...定性因素。二、曹操不喜门阀力求改革,曹丕妥协的产物九品中正制虽说曹操思想开明,但他依旧无法完全摆脱时代的局限性。在门阀豪族崛起的魏晋时期,曹操倘若不借助世家力量,也很难完成崛
2023-09-19 20:15:00
揭秘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权力游戏,究竟是怎么来的?一文了解
...重要影响,开创了此后九品选官之先河。3、谁创建的“九品中正制”?《太平御览》卷二六五引《孙楚集奏》曰: 九品汉氏本无,班固著《汉书》序先往代贤智,以为九条,此盖记鬼录次第耳
2023-10-16 13:45:00
为什么结束了三国混战的西晋,会在短短的36年内走向灭亡呢
...制存在问题,为王朝走向混乱埋下了隐患。由于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世族的势力逐渐壮大,尤其在各个地方,其影响力和地位甚至超过中央的皇帝,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够取代曹魏,与这种制度和形
2023-05-06 12:51:00
聊一聊“士族”集团是怎么出现并走向成熟的
...这一个赐予,就不得不提及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那便是九品中正制度,这一时期朝廷选拔人才主要参考的标准便是德行和背景。秦朝时期分封制被废除,贵族以家族的形式延续了下来,在地方上形
2023-05-14 13:11:00
曹魏颁布九品中正制的作用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政权推行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对官吏进行考核评级,并且在升迁任用方面依据其评级进行安排。这项制度的出台,对曹魏政权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九品中正制的历史背
2023-05-14 21:28:00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孝廉的基础是“选拔”,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而这一种制度的本质就是举孝廉的另一种体现,更加倾向于门阀氏族的统治。九品中正制下各个地方的孝廉不再由地方官吏
2023-02-02 18:53:00
司马一族与西晋的兴衰:从曹魏的权臣到帝国的灭亡
...年除了曹丕称帝,我们还要记住曹魏大臣陈群,他提出“九品中正制”这样的用人制度,意为考察和举荐民间人才,可惜魏晋时代考察和选拔权力都掌握在士族手上,尤其是西东两晋时代,士族权力
2023-11-26 15:53:00
聊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背后的东晋暗流
...并非个别现象,从当时的朝野环境来看,东晋所奉行的“九品中正制”,断绝了平民百姓报效国家的晋升之路,没有世家大族在背后的支持,象陶渊明这样的人也只能担任微末小吏,他们实际上是门
2024-04-29 15: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