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吴喜
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人格境界,为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文化脊梁,挺立着中国人的精气神。君子人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今天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养成,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以经典为抓手,结合时代,努力赋予君子新的内涵。
一、君子的起源及其现代内涵
数千年来,君子文化始终给予中国人以自尊、自律和信仰,曾经是让国人接受、信服并渗透到骨子里的价值规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大量的话语印证了这一点。“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人佩玉的爱好,也是这种文化的表现。
儒家对君子的素质结构、价值观念、责任能力、处世态度、思维方式进行了充实,将贵族君子演变成道德君子,也就是儒家对君子人格的养成始终持自我修养态度,即通过长期的反求诸己、自察反省来成就君子人格理想。
随着中国由农耕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由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君子人格也在继承中扬弃,凸显出现代特色。随着改革开放和不断深入的现代化,催动儒家视野中的君子人格走向现代文明的君子人格。传统君子人格中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特征,和谐竞争的人格要素被唤醒、被激发,君子人格呈现出自主性、开放性的新内涵:以责任为理想目标,以宽容为内在精神,以诚信为基本原则,以好学为外在规范,在继承传统君子人格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中国社会的价值需求,责任、宽容、诚信、好学共同构成了现代君子人格的有机统一体。因而,培养更多的具有君子人格的学生,也是当代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核心价值观是其最持久、最深层的文化力量,它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们的精神气质,塑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青少年的精神气质、个性风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象最鲜明、最直接的表现。中华民族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和谐为主调的君子人格。两千多年来,君子人格已成为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它既具有人们日常生活实践所固有的现实性,又具有对理想无限追求的超越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君子人格在现代社会的具体表现。在当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基础教育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获取力量,结合时代精神,帮助少年学生养成君子风范,造就理想人格,是构建中国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文明大国形象的基础。
二、初中君子人格养成教育的探索实践
初中教育是现代君子人格养成的重要阵地,但乡村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目前社会风气往往唯利是图,以“利”来诱人,造成君子之风不振的局面,连初中学生也不能免俗。学生过于关注分数,过于关注利益,患得患失,已成为普遍现象。
如何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加强课程建设。坚决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表,配足师资、开足课时,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语文、体育等课程中。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校长为首主抓此项工作,积极整合教务处、班主任、少先队、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体美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校实际的适合传统文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并聘请文化名家以夯实力量。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建书香校园。开展国学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道德与法治、书法等课程中融入并强化经典诵读、书写,组织学生诵读、传唱经典。
(四)积极拓展校外传统文化实践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21—2022年度,我们开展了学习“铁骨御史左光斗”主题活动,2022—2023年度,我们开展了“回顾将军黄镇革命历程”主题教育活动。继续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传统节日,开展节日传统习俗教育,开展尊亲敬祖、敬老敬贤、讲仁守义、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的宣传教育,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感恩孝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五)加强教学研究。鼓励教师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教学模式,定期组织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案、教学课件、校本课程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
君子人格养成实际上是习惯的养成,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健康习惯等。从课堂出发,瞄准生活日常,抓住习惯细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熏陶、浸润,达到“养成”目标。
三、君子养成教育的思考
发挥初中教育的优势,实施君子养成教育,倡导现代君子风范,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助于为社会公众树立表率、进行教化,有助于实现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有助于青年提升个人修养。在当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培养更多的具有君子人格的学生,是初中教育应当致力追求的目标。
“九尺之台,始于垒土。”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初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承上启下,是一项义务性教育,同时兼具全面性的全民族的教育工程。从个体来讲,完好的初中教育,为其身心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高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初中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初中教育阶段正是青少年各种习惯、智力以及能力形成的的最佳阶段,思考怎样将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做好,怎样帮助青少年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发展,是初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任务。衡量初中教育的好坏,不仅仅是看文化知识传授的优劣,更重要的是看孩子们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高低。
中学生处于人生观形成时期,对事物的看法极具个性。这种个性有利有弊。我们如何完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以更好地促进其发展?立足传统,立足课堂,立足时代,培养新君子,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枞阳县横埠中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