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竹林七贤与魏晋隐逸文化的崛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6 12:17:00 来源:戏说三国

竹林七贤与魏晋隐逸文化的崛起

话说魏晋时期七位隐士——王戎、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他们不慕名利只求在山水间逍遥自在,没事在竹林里小聚,一起喝酒唱歌,外人送给他们一个"雅号",就是"竹林七贤"。虽然被称为贤人,这七人的言行却和人们印象中的贤能大相径庭:王戎吝啬到给儿子吃糠,阮籍醉卧老板娘裙下,刘伶更是嗜酒如命,七人所行种种就不一一列举。

可在当时魏晋的文人墨客还将他们作为潮流,甚至争相效仿,和现在的"追星"有的一拼。"竹林七贤"到底"贤"在何处?凭什么成为魏晋风尚?一切都要从隐逸文化这个根本上谈起。

六朝隐风盛行的成因:外部力量为辅,内部因素为主

1.何谓隐逸文化?

竹林七贤与魏晋隐逸文化的崛起

《尔雅·释诂》中有云:"隐,微也。"意思是,隐与初生的植物的嫩芽类似,芽小到几乎看不见。可是客观上真实存在,并且古人认为芽并不小,只是能够看到部分的有限,随着时间的流逝芽慢慢长大,才会显露他本来的形态。

隐逸中的"隐"也是如此,区别于消失或是不可知,所隐对象不仅存在,而且对于当时的社会也是可以耳闻的。"逸"有逃逸的意思,有逃逸就必有至少一个逃避的对象,而且逃避的目的是求安稳,所以"逸"的目的一部分在于追求安稳。"隐逸"之于人类社会则表示主动逃避以求生活和内心安稳。隐士"为"隐居不仕的人'士',是指知识分子,'不仕'就是远离政治,不出来做官"。隐逸文化源远流长,据推测,隐逸文化在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就初见端倪。史料中曾记载中国历史上隐士的"鼻祖"——巢父,传说他品格高尚,是尧决定让位的首选之人,但巢父寄情山水之间,不肯接手帝位,才有后来的舜接管天下。

竹林七贤与魏晋隐逸文化的崛起

这时的隐士生活被称为"小隐",选择小隐的人也只是为了坚持自己的操守和生活方式。后来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隐逸文化的总结与论述,才形成真正的隐逸理论,这种理论被称为"朝隐"——这被称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对朝隐进行批判继承的是庄子的"游隐",其结合道家"全性保真"的理念,站在宇宙的高度审视万物,其隐逸生活更具艺术性。

中国隐逸文化由此形成两大派别,儒道互补的隐逸思想不仅成为个人处世哲学的代表,也成为封建社会避世的一种风尚,最终影响了古代文人两千多年的时间。

2.对政治的逃离:知识分子最后的倔强

隐逸在封建社会一直很受追捧,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成因是外部因素的推动。隐逸文化产生于春秋,在魏晋时期达到高潮,我们从中不难发现,隐逸文化的每一次变革与都离不开动荡的社会环境。

竹林七贤与魏晋隐逸文化的崛起

由于人类社会政治和权力的斗争加剧,夹在其间的知识分子不满动荡的现实,于是选择以逃逸与躲避来反抗当权者。客观来说,这种反抗实在具有局限性,所谓的对个人主义的坚持,不过是对现实的逃离和对当权者的容忍。但迫于当时的阶层障碍,隐逸是士人群体在贞节与仕途之间夹缝求生的最好选择。

3.背后中国哲学体系的支撑才有个人处世哲学的盛行

中国隐逸文化的时间跨度几乎和整合封建社会的持续时间重合,中途并没有因为和平的盛世终结,是因为隐逸文化内在符合古代文人对人生美学意义上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隐士的审美追求不再仅仅是逃避现实,隐逸生活更加注重亲近自然,生活方式也逐渐诗意和艺术化。六朝时期,士人开始回归本真,对自身个性和自由的追求愈加强烈;六朝时期的隐逸文化与生命意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求道长生思想成为这一时期隐逸思想的重要内涵。隐逸文化本质上根植于中国哲学,因此,这种个人处世哲学才得以在社会广泛推广。

竹林七贤与魏晋隐逸文化的崛起

隐逸文化的发展与没落

1.隐逸文化的起点:由不得志走向"朝隐春秋末年,礼乐制度严重崩坏,孔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当时并不受到推崇,至于孔子四处碰壁,有志难酬,于是开启了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的朝隐模式。

与传统的"小隐"不同,孔子的避世相当于开启了"隐身模式"。他曾说过:"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孔子对隐逸的情怀只是暂时的,仕途坎坷时就明哲保身,仕途顺利时就还推行自己的政见。作为士人的理想信念,对国家的责任和对礼乐制度的维护是始终不变的。

竹林七贤与魏晋隐逸文化的崛起

朝隐的生活枯燥无味怎么办?那就出去走走,游山玩水,陶冶情操,回来还继续关注时局的变化,对政治责任、道德修养的坚守一个都不能少。这种"朝隐"更像是孔子工作烦了发的牢骚,等自己心情好了,自己上司心情也好了的时候,再回来继续工作。

朝隐只是自我保全的手段,它本身对功利的追求始终没变。

2.隐逸文化的高潮:混乱的魏晋六朝

与"朝隐"对立的是同时期庄子提出的"游隐",而游隐发展的高潮却在魏晋时期。"游隐"的以生命个体作为出发点,重点探求生命的价值、对独立人格的坚持以及在此基础对社会的批判。古代对生命主题的探寻无外乎儒家心性学说和玄学,游隐无可避免的涉及出世与舍弃欲望,庄子认为,只有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这成为战乱中求仕无门的士人阶层最后的坚持。

竹林七贤与魏晋隐逸文化的崛起

宗白华曾言:"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曹氏、司马氏两大政治集团的相互争斗破坏原本的政治平衡与社会平衡,隐逸文化也随之愈演愈烈,加之掌权者对文人的压榨,隐逸成为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的选择,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竹林七贤"。

隐逸思想在魏晋时期得到最大限度的推行,士大夫阶级几乎人人谈玄,个个尚隐,自由的独立人格得到充分发挥,文人们用外在行为的放荡不羁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3.明清时期隐逸文化的没落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隐逸文化也随着政治的专制统治逐渐没落。元代的隐逸文化迎来一次变革的高峰,这一时期的隐逸文化更加消极和世俗化,对政治持否定态度,重心转变为注重现实享乐。隐逸文化本质已经变质,衰落之风已初见端倪。

后来在明清时期皇权的强力打压下,隐逸文化遭受重创。"不为君用之罚"迫使文人放弃隐逸的自由。士人阶层的集体失声,使隐逸文化最终走向没落。

竹林七贤与魏晋隐逸文化的崛起

总结

中国的隐逸文化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他们多为躲避战乱,政治纷争成为隐士。这种对于不公的人生遭遇采取乐安天命态度的做法本质上是消极的,但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他们选择站在社会旁观者的角度观察生活,所以他们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冷峻、深刻的,其在诗词,绘画等方面影响深远。

随着明清君主专制和文化专制加强,传统文化整体上走向衰退,隐逸文化也逐渐变质、没落。总体来说,隐逸文化给了士人阶层一定的自由空间,并由此推动玄学、儒学以及诗词绘画的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珍贵的思想明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竹林七贤是指魏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积聚饮酒、赋诗,由于地点位于山阳县竹林之下,因此被世人称作竹林七贤。在作品创作中继承了建安诗人之文化精神,其中嵇康、
2024-07-04 22:07:00
《广陵绝响》即将开演
...生在魏晋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百姓颠沛。“竹林七贤”聚于山阳竹林,本来过着饮酒纵歌、肆意酣畅、返璞归真的日子,直至有一天,“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突然“消失”,他的人生
2024-05-22 07:23:00
王戎:竹林七贤中的风流才子与智者的传奇人生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主角是王戎,竹林七贤中的一位传奇人物。提到王戎,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他那风流倜傥的形象,或者他与众多文人雅士的交往。但其实,王戎的故事背后藏着许多趣事和智慧,今
2024-12-30 09:12:00
山涛:竹林七贤中的幽默大师,带你穿越东汉风云
...谁?听起来像个山寨品牌的名字!”但其实,他可是竹林七贤中的一员,和阮籍、嵇康等人一起在竹林里聚会,讨论人生、喝酒、吟诗,简直就是个文艺青年中的“搞笑担当”!山涛,字子美,生于
2024-12-30 09:13:00
江苏人气宝藏·动漫版|赏AI“知音会”,去南博赴“竹林七贤”之约
...京,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奇遇?循着六朝文脉,赴“竹林七贤”之约,步入南京博物院。这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位列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达到四十三万余件
2023-07-20 10:08:00
阮咸:竹林七贤中的“隐逸才子”,他的故事比小说还精彩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主角是阮咸,这位竹林七贤中的“隐逸才子”。你可能会问:“阮咸是谁?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别急,听我慢慢道来,这位文人可不是简单的人物,他的故事比许多小说还要精
2024-12-29 10:15:00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作品和精神传承至今
前言竹林七贤是东晋时期的七位文人雅士,他们在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年代中,选择隐居于竹林之间,独立自主,追求自由与真理。竹林七贤的发展当时的政局动荡不安,司马家族已经掌控了曹魏朝廷
2023-12-16 22:06:00
冰墩墩设计负责人曹雪又有新作品,这次跟无锡泥人有关
...焦虑”。 文创产业逆势上扬,打造城市“新名片”竹林七贤,彰显七种精神象征。现场,汝山明举行了“汝山明竹林七贤杯”新品首发仪式。“七贤杯”以竹林七贤所代表的中式精神为意向代表
2023-09-16 22:52:00
嵇康:竹林七贤之首,20年不笑不怒背后的真相
...文学艺术上的几朵奇花,前有“建安七子”,后有“竹林七贤”,感觉7这个数字在那个时代就像幸运数字一般屡试不爽。建安大家都很好理解,是根据汉献帝刘协的年号而命名,那么竹林七贤又是
2024-05-07 06: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