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廊坊日报
给老人找点“活儿”干
■ 刘文奇
半个月前,和一年轻同事在公园聊天。他说遇到件烦心事,她母亲不知道为啥,闹着要回老家住。明知她一个人在家孤独,自己也担心,却怎么也劝不住,觉得很无奈,问我这事儿该咋办?
经问过详情,我才明白其中原因。原来,同事是独子,父亲在十几年前就已去世。处理完后事,他怕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就把承包地流转给别人,让母亲来到城里给自己看孩子,这样既解了后顾之忧,也方便了对母亲照顾,可说是双全其美。就这样母亲带了大的带小的,虽然忙忙碌碌,却也高高兴兴,家里其乐融融。如今孩子长大去了外地上学,不用再管了。母亲却很失落,身体也衰的很快。为不让母亲劳累,享享清福,就雇了家务小时工。本是出于孝心,谁知母亲并不理解,整天思前想后,沉默寡言,甚至偷偷落泪。
听了同事说的情况,我对他说:你赶快把小时工辞掉,把去市场买菜的事儿让母亲去做,做饭洗碗别阻止她下手,甚至找点“小活儿”让她去干。让母亲觉得自己还有用,你们还离不开她,过一段就会好的,你不妨试试。
回去后,同事照我的意思做了,还真有了效果。 昨天,同事见面说,他辞退小时工后,母亲就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又有了笑容,也不提回老家的事了。感叹我不愧是过来人,就是有办法。我说不是我有办法,而是你让母亲有了“存在感”,觉得你们并不嫌弃而是还需要她,心里也就高兴了。同事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老年人的“存在感”,是指老年人对自己在家庭地位的感觉,也就是对自己价值的定位。存在感越强,精气神越足,对生活就充满希望。否则,疑神疑鬼,思想颓废,失去前行的动力。
老人曾是家里顶梁柱,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女长大成人,结婚成家,有了事业,成了家庭责任的主体,从属关系也有了变化。老人的负担虽减轻,但观念还陈旧,总认为还是儿女的依靠,只要能动,就不能吃闲饭,多为子女做些事情才心安理得。
反之,儿女们随着条件改善,生活无忧了,出于孝心,想让老人有个快乐晚年,生怕使着累着,其实适得其反。因为,你啥也不让干,老人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觉得儿女嫌自己脏了,嫌笨手笨脚了,嫌唠叨多管闲事了,自己成了多余的人,于是就没了自尊,没有了存在感。
要想打消老人思想顾虑,我觉得还是让老人随心所欲点儿好,想干点啥就干啥,毕竟家里也没有什么危险的活儿。你强不让干老人会生气,也使你的孝顺打了折扣。所以在他们力所能及时候,可以买买菜和生活用品,和人交流多了,精神会愉悦,也活动了身体,有了成就感,就会感到很高兴。
我有位邻居做法挺好,他父亲老年痴呆,还是多动症。到处乱走,得步步跟着。他父亲的意思就是想多干活儿。邻居想了个办法,把白豆和红豆掺和一块儿,让父亲挑拣出来,说是播种等着用,父亲明白季节不饶人,就坐在家里一直捡,捡完了再要,邻居就又掺和一块儿,再让父亲再挑拣。父亲感到做了件大事,高兴得不得了。这样既避免了磕碰,也顺了父亲的心,被街坊称道。
在对待老人问题上,既是情感问题,也有处理的艺术性。当然在各个年龄段处理方法也不同,需要因人而异。对老人你一味地从物质生活上满足,并不见得有好效果,只有给老人找点“活儿“干,让老人就有了“存在感”,他们才能开心快乐,福寿延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