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海都市报
@韩秉珠老人您在哪里
您的老同事王君程在找您
本报讯(西海全媒体记者 季蓉)“我想帮我父亲找到上世纪50年代在青海省香日德农场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韩秉珠。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我完成父亲的心愿……”日前,居住在西安市的王丽女士在西海都市报App《记者帮》栏目留言求助。
王丽的父亲叫王君程。他和韩秉珠在青海省香日德农场工作过。
“我父亲祖籍成都,1955年他支援大西北,被分配到农场工作。韩秉珠老人祖籍天津,也是在这一年转业到农场工作的。”王丽说,她的父亲在香日德农场工作了20余年,那段岁月给父亲留下了深刻记忆。
王君程总会说,建设农场时那里是一片荒地,大家都睡在帐篷里。可即便当时农场环境很差,王君程和韩秉珠等同事都相处得很融洽,工作干得也很开心。虽然有很多都是零碎的记忆,但那些对老人来说,都是美好的回忆。
1959年,王丽的父亲在农场与母亲结婚。“父亲给我们说,韩秉珠阿姨特别照顾我们全家。当时我们家里条件不好,韩秉珠阿姨隔三岔五替我爸给我奶奶家寄钱。每次都是钱寄到家里,父亲才从奶奶口中得知这个事。”王丽说,“虽已过去几十年,但父亲一直记着韩秉珠的好。”
“1980年至1981年年底,为了方便照顾奶奶,父亲从农场调到西安工作。10岁的我与母亲、姐姐也到西安生活,直至现在。”王丽说。
如今,王丽的母亲已经去世。人老了总是愈发怀念以前,对于86岁的王君程来说,寻找失去联系的老同事,成了他目前最大的心愿,王君程总会说:“以前联系不方便,没有手机、电话,与大家失去了联系。韩秉珠人特别好,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要是还有机会,我想再见见她,当面谢谢她。”
其实,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2021年时,王丽曾陪伴父亲重访农场,打听韩秉珠老人的消息。“没想到去了之后那里变化很大,农场早就没了……”王丽说,“当时原本很是兴奋的父亲,心情很失落。带着遗憾,我们便离开了。”
后来,王丽也曾多方打听,找到了几位在农场工作过的老人。听说,王丽父亲一家从农场走了以后没多久,韩秉珠和她的丈夫也从香日徳农场调到了新哲农场。
“我听说当时在农场工作过的退休员工现在都回到西宁生活了,我想会不会韩秉珠老人也在西宁生活呢?有一天我在网上浏览青海本地的信息时,就看到了你们的《记者帮》栏目。”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王丽在后台留了言。
王丽说,韩秉珠老人和父亲的年龄相差不多,韩秉珠老人现在应该也80多岁了。王丽感慨道:“父亲年事已高,希望找到韩秉珠老人,帮父亲完成心愿,也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亲爱的读者,若您认识韩秉珠老人,或能提供韩秉珠老人相关的线索,可与本报新闻热线0971-8457123联系。本报也将持续关注王丽替父亲寻人一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