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11-02 09: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刘艳菊 宋志敏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为什么读书、写作?王俊喜有自己的答案:“我的工作是扫大街,可我要是只会扫大街,日子还有啥奔头儿?”

她总说,在工作间隙读两页书、写两段文字,是最幸福的事。因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不仅要填饱肚子,还要填饱自己的心。“我一边扫地,一边琢磨文章,笤帚当笔,大地作纸,‘写’到天边也不嫌累。”

“骄阳散发了一天的热量,疲惫不堪躲到西山上,那金色的余晖依然闪烁着光芒,照耀着阡陌原野和村庄……”

这醉人一幕出现在王俊喜的工作间隙。“出工时,刚好能看到太阳下山,怪好看的。”她把车停在路旁,在手机上敲出上面这段文字。

69岁的王俊喜是肃宁县肃宁镇南辛庄村人。在当地报纸上,她的文章经常会被人们看到。她写诗,也写故事,从回忆到感悟,再到身边的人和事。

写作不是王俊喜的全部,清洁工是她另一个身份——在县城最热闹的街道上为生活奔波,在奔波的间隙与文字相伴,“我一边扫地,一边琢磨文章,笤帚当笔,大地作纸,‘写’到天边也不嫌累。”

“书阎王”

地上的半张报纸进入王俊喜视野。她像往常一样下车去捡,没带长夹和簸箕,脚步也比平时更快一些。

保持街面整洁是她的职责所在,而看到文字就忍不住去读,是她从小落下的“病”。她捡起那半张报纸,上面的文章既没头又没尾,却丝毫不妨碍她看得入迷。

从小到大,读书始终是王俊喜最大的爱好,却也是她最大的遗憾。她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被迫退学。50多年里,近乎痴迷地看书成为她弥补遗憾的唯一方式。

小时候,王俊喜每借到一本新书,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只想着立刻把书看完。尤其到了晚上,那时家里没有电灯,为了不让大人发现,她就把煤油灯藏在被窝里,用头顶着被子看。煤油灯烟气大,看一会儿就得出来透透气。有一次,她被母亲发现,母亲既心疼又生气,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白天,王俊喜要干活挣工分,撒种子、打草喂猪、养鸡放羊……但她依旧无时无刻不捧着一本书看。因为担心被认为是在偷懒,一有风吹草动,她就急忙把书揣起来,经常是没几天书皮就搓烂了,王俊喜因此得了“书阎王”的外号。

其实,王俊喜比谁都更在意这些书。

前些年,王俊喜的舅舅去世,孩子们决定卖掉老宅,他们问王俊喜有没有中意的家具、家电,她看了一圈,值钱的东西一件没要,却把那100多本旧书当成宝贝搬回了家。

村里人说,王俊喜看书看傻了。

“看书怎么会让人变傻呢?看书只会让人变得更通透。”人们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王俊喜没想这么多,就是单纯喜欢。

找寻慰藉

“在那洒满月光的空旷原野上,碧绿的麦田,垄沟里潺潺的流水,水底映着天上的明月,夜静得能听到机井流水的哗哗声。水自由自在地流进畦里,偶尔会被挡一下,月亮就像摔碎的玻璃杯,一片粼光。”

种地、浇水,一如这段文字所写的场景,一直以来,一边生活,一边写作,都是王俊喜的常态,尤其在最煎熬的那段日子里——

2012年春节,王俊喜找到清洁工的工作没多久,丈夫脑溢血、婆婆去世、儿媳尚在月子里……那段时间,她过得异常艰难。白天守灵,晚上脱了孝服还得去医院照顾丈夫。除夕夜里,别人都在家里团圆,她却蹬着三轮车两边跑,一连14天连衣服都没脱过。

家里的事,王俊喜不敢跟丈夫说,是文字给了她最多慰藉——

“火弱了,抓几把柴添上,火又着起来了。它们互不相让,真是轰轰烈烈,不分大小……”

这团火何尝不是她自己?

清洁工的工作全年无休,早上四五点钟开工,晚上七八点钟才到家。更让人揪心的是,几年前,王俊喜老伴儿再次病重,脑栓塞、肺气肿、心衰、失语……生活一度难以自理。

很多人为她担忧,可王俊喜硬是挺了过来。

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忙工作。十多年里,只有婆婆去世时,她请过几天假,其余时间,工作一天也没耽误。

她不愿麻烦别人,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就像她在诗里写的那样——

“骨子里有一份朴实和坚强,尽管生活多灾多难,把一切伤痛都藏在心里,在坎坷的人生路上,笑着迎接每一天初升的太阳。”

“宁静的书房”

“用文字码一间宁静的书房,放进唐诗宋词、百家文章,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书房里总是百花齐放,有了它们,生活才充满希望……”

这是王俊喜最近写的一首诗。事实上,她的“书房”并不宁静,严格来说,她根本就没有书房。

王俊喜大部分作品是在工作间隙完成的。看见有意思的人和事,或者来了灵感,就在马路边倚着笤帚在手机里敲上两句。她用微信把这些只言片语发给自己,每个对话框旁都带着发送失败的叹号。

这是王俊喜独有的创作方式——她每个月的手机资费只有8元钱,出了门就没法上网。于是,她把想到的文字用这种方式记录下来,晚上到家后再整理成完整的文章,既省钱又好用。

其实,即便是在家里,真正属于王俊喜的时间也十分有限。晚上七八点钟到家后,还要做饭、收拾家务、喂鸡喂鸭、给丈夫做按摩……等到把这些事情全忙完,已经是夜里10点以后。她躺在被窝里整理文章,“每天只有躺在床上的时间,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踏实、自由、没有顾忌。”她经常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写完立马就给报社编辑发过去。好几次,文章发过去才意识到已是后半夜。天亮第一件事,就是向对方说抱歉。

怎能忘记

年少辍学、婆婆病逝、老伴生病……在王俊喜心里,人生中,唯有读书和写作,是她能够掌控得了的事情。

有一次,她应邀参加肃宁百姓读书会。主持人介绍她的作品时,她哭了。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主持人问她为什么流泪,王俊喜又哭了。“我就是个扫大街的。平时,老有人说我装文化人,就连老伴儿也不愿听我念文章。可这次,我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

生活充满了艰辛,是文字给了王俊喜勇气和力量——

“如果人人都有一份能量发一份热,就会到处充满温暖。国如此,家亦如此。”

她乐观地看着世界,也更达观地应对偏见。“扫大街的就不能看书、写文章了吗?”王俊喜自问自答,“我要是只会扫大街,日子还有啥奔头儿?人不是动物,不能光想着填饱肚子。”

说着,王俊喜流下泪来,一滴接一滴,她压低抽泣的声音,“其实我就写写自己的生活,谁的生活不值得记一记呢?”

王俊喜有两个孩子,女儿在北京当律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儿子也非常能干,在县城有份稳定工作。“以前为了儿女,总想着多挣点儿钱,现在不用操心了,他们都比我强。”

王俊喜有个愿望,等退休了,她想写本回忆录,名字就叫《怎能忘记》。“谁的生活不值得记一记呢?”她又重复道。

“我的工作是扫大街,可我要是只会扫大街,日子还有啥奔头儿?”王俊喜说。

王俊喜大部分作品是在工作间隙完成的。看见有意思的人和事,或者来了灵感,就在马路边用手机敲上两句。

她用微信把这些只言片语发给自己,每个对话框旁都带着发送失败的叹号,这是王俊喜独有的创作方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肃宁借智完善食品安全快检模式
...甚至几秒钟,即可得出检测结果。肃宁县市场监管局局长王俊龙介绍,长期以来,基层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能力不强,一些地方没有食品专业检测机构,检测时效相对滞后,第三方食品检验机构又存在
2023-02-28 03:54:00
... 4月10日,在沧州市肃宁县雪村战斗烈士墓迁移过程中,工作人员在第31号烈士遗骸胸口处发现一枚可能被他紧握的镶有照片的小镜子。此前初步判断镜子内可能会有文字信息。4月24日清
2024-04-25 16:59:00
全国多家媒体联动 为31号烈士寻亲
...洲芬)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雪村战斗烈士墓迁移现场,工作人员发现,第31号烈士遗骸手中紧握一枚夹着年轻女子照片的小圆镜,虽深埋82年,但女子清秀年轻的面容仍清晰可辨。这一幕,令
2024-04-29 07:30:00
“非遗不是个人‘专利’,而是社会的财富”
...:“只要我能干得动,圆梦计划就不会停。将来,我想在马路上看到人人穿的都是自己设计的衣裳,让非遗技艺‘遍地开花’。”第一场公益课迎来了30多位学员,其中有很多熟悉面孔。“我这次
2024-03-23 11:45:00
王俊凯超童真暖心举动,会把小熊玩偶、小仓鼠、小海龟当作好朋友
...何人!以前公司养了一只仓鼠了,而王俊凯在公司拍摄的间隙就常常会和小动物在一起玩。(本文由凯家军原创,抄袭必究)在热闹的,很挤又很小的公司里,就一个人在角落里给常熟剥坚果吃。有
2023-02-12 00:14:00
王俊凯深夜机场遭人群包围,愤怒指责代拍无视公共安全!
...不通的洪流,工作人员高喊让路,也无人理会。在拥挤的间隙,王俊凯整个人被围在中间动弹不得,险些喘不过气。在工作人员拼了命地挤开人群让路后,王俊凯这才得以挪到检票厅入口。走进检票
2024-01-18 00:27:00
河北肃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人在位于肃宁县的河北美亦食品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展品室工作。苑立伟摄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充分借助与雄安新区地缘相近、产业相通的优势,深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持续推进雄安新区产
2025-03-27 21:51:00
河北肃宁:韭菜种植铺就增收路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7月19日,工作人员在肃宁县邵庄乡朱庄村大众蔬菜种植合作社收购点收购韭苔。苑立伟摄近年来,河北省肃宁县面向市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韭菜种
2024-07-20 18:43:00
河北肃宁:琴韵悠扬”合奏“发展曲
...琴。苑立伟摄 近日,工人在肃宁县一家乐器企业展品室工作。苑立伟摄近日,工人在肃宁县一家乐器企业生产车间制作小提琴。苑立伟摄 近日,工人在肃宁县一家乐器企业生产车间制作琵琶
2024-08-06 18:59: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年轻人最想要的理解,被他画出来了
在《蛋梦见自己是块石头》里,漫画家“我是白”再一次用夹杂着大量留白,简洁却有力的画面,吸引了许多读者。他说,创作有点像是一次小小的醒过来
2025-08-28 23:07:00
太平人寿:110万保险理赔款撑起破碎家庭 延续爱与责任
大众网记者 邹金利 烟台报道2023年10月,47岁的李先生(化姓)在单位组织的年度体检中,被查出肝脏指标异常。进一步检查后
2025-08-28 08:34:00
学医这事儿,确实让人挺“秃”然的~
说起来这事确实有点让人难以置信自从成为一名医生之后最让我头疼的事儿既不是收入太低也不是工作太劳累反倒是我明明岁数也不是很大怎么头发就先没了呢?坊间还流传有一张图……这样对比我至少
2025-08-28 10:57:00
七夕“法”式浪漫:菏泽法院的“爱情法律秘籍”请收好
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空气中都弥漫着玫瑰与巧克力的芬芳。在这充满爱意的日子里,菏泽法院的法官们翻阅了成摞的卷宗,从那些因“爱”而生
2025-08-28 15:23:00
长沙女生带脑瘫男孩北京看升旗,陌生人托举轮椅感动网友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一则题为“无数的余华举起了铁生”的短视频走红网络。长沙女生小范带着脑瘫朋友小龙到北京看升国旗,陌生男生合力抬起轮椅的一幕
2025-08-28 17:03:00
CP已磕,超甜的!
七夕佳节将至河南文明网联合大河网特别邀请77对夫妻以真挚誓言传递爱情温度用镜头定格幸福瞬间他们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最坚定的承诺诠释“执子之手
2025-08-28 19:11:00
现实版父母爱情!集体婚礼现场,烟台金婚伉俪分享婚姻秘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别看我们那个年代什么都没有,但照常幸福快乐。”8月28日,在“情定山海间”烟台市移风易俗主题集体婚礼现场
2025-08-28 20:14:00
失散多年 曾是“忘年交”;杨叔 有人在满世界找你!
今年38岁的鹿毅是西安市灞桥区人,目前是西安市一所中学的高中音乐老师,8月28日,鹿毅联系到华商报,希望通过华商报寻找10多年前的一位故人“杨叔”
2025-08-28 21:25:00
一封手写信里的“新生”:17岁女孩从泪滴到笑容的戒治蜕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栾海明“虽然我来的时间并不长,但你的出现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与信心。谢谢你对我没有任何歧视,一次次地倾听我的烦恼
2025-08-27 12:20:00
八旬老太起诉三个女儿索要赡养费 背后是只想“求陪伴”
大皖新闻讯 “我不是要保姆,就想有人说说话。”近日,家住芜湖市镜湖区某小区的八旬老人王老太将三个女儿告上法院,要求支付赡养费请保姆
2025-08-27 13:19:00
池州18岁女生高考后送外卖近50天 “一单一单赚钱让我很有成就感”
大皖新闻讯 “要开学啦,送外卖暂停。”这是池州18岁女孩花凯月近日在抖音平台更新的简介。今年6月高考结束并短暂休息过后
2025-08-27 15:04:00
多数人受当众讲话紧张困扰:接纳不完美 才能从容表达
鲁网8月27日讯(记者 齐征 通讯员 张峰)在单位会议上被突然点名发言时,你是否会瞬间心跳加速、声音发颤?在课堂上被要求分享观点时
2025-08-27 15:45:00
十余万养老钱“沉睡”难取,武当山警律协作助老人破局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周容翼 周玲玉)近日,家住武当山特区太极湖办事处的张奶奶成功从银行取出孙子名下、属于自己的十余万元养老钱
2025-08-27 17:11:00
东港区陈疃镇综治中心巧调解,六子女共签协议赡养古稀老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郑玥日前,年逾古稀的陈疃镇石灰窑村村民杨某英步履蹒跚地走进镇综治中心,带着满心忧虑递交了一份调解申请
2025-08-27 19:45:00
医者手记丨生命尽头的微光和坚守——泰安市肿瘤医院化疗二科主任张山燕
诊室的窗台上,那盆仙人掌又开花了。嫩黄的花瓣顶着晨露,像极了那些在绝境里仍不肯放弃的生命。从医十五年,我见过太多晚期肿瘤患者揣着皱巴巴的钱袋走进来
2025-08-26 0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