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11-02 09: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刘艳菊 宋志敏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扫马路的间隙 她写了许多诗

为什么读书、写作?王俊喜有自己的答案:“我的工作是扫大街,可我要是只会扫大街,日子还有啥奔头儿?”

她总说,在工作间隙读两页书、写两段文字,是最幸福的事。因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不仅要填饱肚子,还要填饱自己的心。“我一边扫地,一边琢磨文章,笤帚当笔,大地作纸,‘写’到天边也不嫌累。”

“骄阳散发了一天的热量,疲惫不堪躲到西山上,那金色的余晖依然闪烁着光芒,照耀着阡陌原野和村庄……”

这醉人一幕出现在王俊喜的工作间隙。“出工时,刚好能看到太阳下山,怪好看的。”她把车停在路旁,在手机上敲出上面这段文字。

69岁的王俊喜是肃宁县肃宁镇南辛庄村人。在当地报纸上,她的文章经常会被人们看到。她写诗,也写故事,从回忆到感悟,再到身边的人和事。

写作不是王俊喜的全部,清洁工是她另一个身份——在县城最热闹的街道上为生活奔波,在奔波的间隙与文字相伴,“我一边扫地,一边琢磨文章,笤帚当笔,大地作纸,‘写’到天边也不嫌累。”

“书阎王”

地上的半张报纸进入王俊喜视野。她像往常一样下车去捡,没带长夹和簸箕,脚步也比平时更快一些。

保持街面整洁是她的职责所在,而看到文字就忍不住去读,是她从小落下的“病”。她捡起那半张报纸,上面的文章既没头又没尾,却丝毫不妨碍她看得入迷。

从小到大,读书始终是王俊喜最大的爱好,却也是她最大的遗憾。她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被迫退学。50多年里,近乎痴迷地看书成为她弥补遗憾的唯一方式。

小时候,王俊喜每借到一本新书,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只想着立刻把书看完。尤其到了晚上,那时家里没有电灯,为了不让大人发现,她就把煤油灯藏在被窝里,用头顶着被子看。煤油灯烟气大,看一会儿就得出来透透气。有一次,她被母亲发现,母亲既心疼又生气,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白天,王俊喜要干活挣工分,撒种子、打草喂猪、养鸡放羊……但她依旧无时无刻不捧着一本书看。因为担心被认为是在偷懒,一有风吹草动,她就急忙把书揣起来,经常是没几天书皮就搓烂了,王俊喜因此得了“书阎王”的外号。

其实,王俊喜比谁都更在意这些书。

前些年,王俊喜的舅舅去世,孩子们决定卖掉老宅,他们问王俊喜有没有中意的家具、家电,她看了一圈,值钱的东西一件没要,却把那100多本旧书当成宝贝搬回了家。

村里人说,王俊喜看书看傻了。

“看书怎么会让人变傻呢?看书只会让人变得更通透。”人们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王俊喜没想这么多,就是单纯喜欢。

找寻慰藉

“在那洒满月光的空旷原野上,碧绿的麦田,垄沟里潺潺的流水,水底映着天上的明月,夜静得能听到机井流水的哗哗声。水自由自在地流进畦里,偶尔会被挡一下,月亮就像摔碎的玻璃杯,一片粼光。”

种地、浇水,一如这段文字所写的场景,一直以来,一边生活,一边写作,都是王俊喜的常态,尤其在最煎熬的那段日子里——

2012年春节,王俊喜找到清洁工的工作没多久,丈夫脑溢血、婆婆去世、儿媳尚在月子里……那段时间,她过得异常艰难。白天守灵,晚上脱了孝服还得去医院照顾丈夫。除夕夜里,别人都在家里团圆,她却蹬着三轮车两边跑,一连14天连衣服都没脱过。

家里的事,王俊喜不敢跟丈夫说,是文字给了她最多慰藉——

“火弱了,抓几把柴添上,火又着起来了。它们互不相让,真是轰轰烈烈,不分大小……”

这团火何尝不是她自己?

清洁工的工作全年无休,早上四五点钟开工,晚上七八点钟才到家。更让人揪心的是,几年前,王俊喜老伴儿再次病重,脑栓塞、肺气肿、心衰、失语……生活一度难以自理。

很多人为她担忧,可王俊喜硬是挺了过来。

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忙工作。十多年里,只有婆婆去世时,她请过几天假,其余时间,工作一天也没耽误。

她不愿麻烦别人,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就像她在诗里写的那样——

“骨子里有一份朴实和坚强,尽管生活多灾多难,把一切伤痛都藏在心里,在坎坷的人生路上,笑着迎接每一天初升的太阳。”

“宁静的书房”

“用文字码一间宁静的书房,放进唐诗宋词、百家文章,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书房里总是百花齐放,有了它们,生活才充满希望……”

这是王俊喜最近写的一首诗。事实上,她的“书房”并不宁静,严格来说,她根本就没有书房。

王俊喜大部分作品是在工作间隙完成的。看见有意思的人和事,或者来了灵感,就在马路边倚着笤帚在手机里敲上两句。她用微信把这些只言片语发给自己,每个对话框旁都带着发送失败的叹号。

这是王俊喜独有的创作方式——她每个月的手机资费只有8元钱,出了门就没法上网。于是,她把想到的文字用这种方式记录下来,晚上到家后再整理成完整的文章,既省钱又好用。

其实,即便是在家里,真正属于王俊喜的时间也十分有限。晚上七八点钟到家后,还要做饭、收拾家务、喂鸡喂鸭、给丈夫做按摩……等到把这些事情全忙完,已经是夜里10点以后。她躺在被窝里整理文章,“每天只有躺在床上的时间,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踏实、自由、没有顾忌。”她经常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写完立马就给报社编辑发过去。好几次,文章发过去才意识到已是后半夜。天亮第一件事,就是向对方说抱歉。

怎能忘记

年少辍学、婆婆病逝、老伴生病……在王俊喜心里,人生中,唯有读书和写作,是她能够掌控得了的事情。

有一次,她应邀参加肃宁百姓读书会。主持人介绍她的作品时,她哭了。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主持人问她为什么流泪,王俊喜又哭了。“我就是个扫大街的。平时,老有人说我装文化人,就连老伴儿也不愿听我念文章。可这次,我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

生活充满了艰辛,是文字给了王俊喜勇气和力量——

“如果人人都有一份能量发一份热,就会到处充满温暖。国如此,家亦如此。”

她乐观地看着世界,也更达观地应对偏见。“扫大街的就不能看书、写文章了吗?”王俊喜自问自答,“我要是只会扫大街,日子还有啥奔头儿?人不是动物,不能光想着填饱肚子。”

说着,王俊喜流下泪来,一滴接一滴,她压低抽泣的声音,“其实我就写写自己的生活,谁的生活不值得记一记呢?”

王俊喜有两个孩子,女儿在北京当律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儿子也非常能干,在县城有份稳定工作。“以前为了儿女,总想着多挣点儿钱,现在不用操心了,他们都比我强。”

王俊喜有个愿望,等退休了,她想写本回忆录,名字就叫《怎能忘记》。“谁的生活不值得记一记呢?”她又重复道。

“我的工作是扫大街,可我要是只会扫大街,日子还有啥奔头儿?”王俊喜说。

王俊喜大部分作品是在工作间隙完成的。看见有意思的人和事,或者来了灵感,就在马路边用手机敲上两句。

她用微信把这些只言片语发给自己,每个对话框旁都带着发送失败的叹号,这是王俊喜独有的创作方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肃宁借智完善食品安全快检模式
...甚至几秒钟,即可得出检测结果。肃宁县市场监管局局长王俊龙介绍,长期以来,基层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能力不强,一些地方没有食品专业检测机构,检测时效相对滞后,第三方食品检验机构又存在
2023-02-28 03:54:00
... 4月10日,在沧州市肃宁县雪村战斗烈士墓迁移过程中,工作人员在第31号烈士遗骸胸口处发现一枚可能被他紧握的镶有照片的小镜子。此前初步判断镜子内可能会有文字信息。4月24日清
2024-04-25 16:59:00
全国多家媒体联动 为31号烈士寻亲
...洲芬)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雪村战斗烈士墓迁移现场,工作人员发现,第31号烈士遗骸手中紧握一枚夹着年轻女子照片的小圆镜,虽深埋82年,但女子清秀年轻的面容仍清晰可辨。这一幕,令
2024-04-29 07:30:00
“非遗不是个人‘专利’,而是社会的财富”
...:“只要我能干得动,圆梦计划就不会停。将来,我想在马路上看到人人穿的都是自己设计的衣裳,让非遗技艺‘遍地开花’。”第一场公益课迎来了30多位学员,其中有很多熟悉面孔。“我这次
2024-03-23 11:45:00
王俊凯超童真暖心举动,会把小熊玩偶、小仓鼠、小海龟当作好朋友
...何人!以前公司养了一只仓鼠了,而王俊凯在公司拍摄的间隙就常常会和小动物在一起玩。(本文由凯家军原创,抄袭必究)在热闹的,很挤又很小的公司里,就一个人在角落里给常熟剥坚果吃。有
2023-02-12 00:14:00
王俊凯深夜机场遭人群包围,愤怒指责代拍无视公共安全!
...不通的洪流,工作人员高喊让路,也无人理会。在拥挤的间隙,王俊凯整个人被围在中间动弹不得,险些喘不过气。在工作人员拼了命地挤开人群让路后,王俊凯这才得以挪到检票厅入口。走进检票
2024-01-18 00:27:00
河北肃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人在位于肃宁县的河北美亦食品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展品室工作。苑立伟摄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充分借助与雄安新区地缘相近、产业相通的优势,深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持续推进雄安新区产
2025-03-27 21:51:00
河北肃宁:韭菜种植铺就增收路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7月19日,工作人员在肃宁县邵庄乡朱庄村大众蔬菜种植合作社收购点收购韭苔。苑立伟摄近年来,河北省肃宁县面向市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韭菜种
2024-07-20 18:43:00
河北肃宁:琴韵悠扬”合奏“发展曲
...琴。苑立伟摄 近日,工人在肃宁县一家乐器企业展品室工作。苑立伟摄近日,工人在肃宁县一家乐器企业生产车间制作小提琴。苑立伟摄 近日,工人在肃宁县一家乐器企业生产车间制作琵琶
2024-08-06 18:59: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纵览视频丨身高不够举高高来凑,夜游现场娃儿眼睛瞪得像铜铃
9月29日晚,吴桥杂技节巡演现场,为让孩子能看清表演,许多家长将孩子举过头顶或扛在肩头。这一充满温情的画面,成为了杂技节巡演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摄制:王怡文、刘玉婧)
2025-09-30 00:10:00
陈家人的传家宝:一枚74年前的“抗美援朝”月饼模子
新一年中秋节马上到了,89岁的陈巧玲老人坐在桌前,手里摩挲着珍藏的木质月饼模子,模子中央“抗美援朝”四个小字与五角星图案清晰可见
2025-09-28 16:10:00
男子割肝救妻后续:梨园丰收盼销路,想赚钱带娃去云南看望岳父母
大皖新闻讯 安徽宿州砀山县的马雨1990年出生,他“割肝救妻”的义举感动了无数人(详见大皖新闻3月28日报道)。2024年12月
2025-09-27 20:09:00
孕妇泰国坠崖离婚案择期宣判,王暖暖情绪几度失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徐宁26日,“孕妇泰国坠崖案”当事人王暖暖(化名)与俞某冬的民事离婚案一审,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025-09-26 13:55:00
中国银行郓城支行暖心服务助聋哑夫妇解保险难题
鲁网9月26日讯近日,一对行色匆匆的夫妇走进中国银行郓城支行营业部,手持手机向厅堂工作人员求助,称有笔交易流水对不上。工作人员发现二人是聋哑人后
2025-09-26 18:14:00
宁德8岁女孩含泪求手术:“妈妈,我要变漂亮,想和大家一起玩”
“你好丑,我不想跟你玩。”因为一双斜视的眼睛,宁德8岁女孩念念从小就成了小伙伴眼中“特殊”的存在。尤其是踏入小学后,同伴的排挤
2025-09-26 18:46:00
g260701.jpg
2025-09-26 07:31:00
260302.jpg
2025-09-26 07:31:00
爸爸在直播间笨拙跳舞为女儿筹治疗费:多播一分钟,可能多一份经济支撑
大皖新闻讯 每天,张运来会在医院地下室或电梯外的空地进行直播。镜头前,他用笨拙的舞姿跳近8小时,只为换取打赏,给4岁患罕见恶性肿瘤的女儿小沐程筹集医疗费
2025-09-25 12:37:00
婚姻观大变!珍爱网白皮书显示婚前财产公证正成为青年新常态
“你怎么还和另一半做财产公证啊?这不是不信任吗?”“哪有啊,这就像买保险一样,图个心安。”近年来,“婚前财产公证”一词常出现在当代青年茶余饭后的讨论中
2025-09-25 13:38:00
致敬心目中的她⑱| 刘风英:无怨无悔照顾大伯哥二十三载
济宁汶上县军屯乡李家集村村民刘风英,二十三年如一日照顾半身不遂、单身一人的大伯哥。村里的人把她的善行义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25-09-25 17:32:00
“宝藏奶奶”史爱仪:能帮衬大家,我心里就高兴
在双塔寺一社区的老旧居民楼里,总有一些温暖的身影,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将陌生邻里变成亲密家人。78岁的史爱仪,就是这样一位“宝藏奶奶”
2025-09-25 21:30:00
避坑!男子掏钥匙手卡便池 消防破拆解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星素材来源 铜仁消防一审 何永利二审 田洋三审 孙晓蓉
2025-09-26 02:33:00
余干男子上网刷到寻亲信息 一眼认出失散25年堂姐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万礼妍) “姐姐,我们找了你25年,终于相见了!”近日,余干县市民雷俊峰在社交平台偶然刷到一条寻亲信息
2025-09-25 05:25:00
骂翟欣欣容易,识别有毒关系很难
翟欣欣案终于尘埃落定,但除了骂翟欣欣“毒妻”之外,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记住它?关于事件影响与婚恋问题的讨论,可能才刚刚开始
2025-09-24 0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