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董仲舒辅佐的两位王爷为何都谋反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6 21:5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董仲舒是谁?

就是那位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西汉大儒,那么,这位大儒最终结果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为什么要“独尊儒术”讲起了。

董仲舒辅佐的两位王爷为何都谋反了

一: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死,登基六年之久的汉武帝刘彻才有机会乾纲独断,为了实现理想抱负,向天下下诏曰:

……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如今轮到朕掌权了,但怎么才能把天下治理好呢。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天下贤良可以将治理国家的见解汇编成册,上交朝廷,供朕御览。

于是呢,当时有名的经学博士董仲舒,献上了《举贤良对策》,汉武帝看完之后很不解渴,便连续召见三次,就在这三次当中,董仲舒总结出著名的“天人三策”,首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其要旨在于,根据天人感应的原则,确定“君权神授”,天子治理天下,完全是老天爷的旨意,既然是老天爷的旨意,就一定要保证天子的权威,否则就是逆天,可怎么保证天子的权威呢?思想上必须统一,而这种思想,找来找去,也只有儒家比较靠谱,还有点相关的理论依据,所以,就只能“罢黜百家”不允许出现别的声音,“独尊儒术”,让“儒”跟天家休戚与共了。

西汉之初,主要采用黄老之说当中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虽然带来了文景之治时的繁荣富强,但同时也带来了文景之治时的七国之乱,因为七国之乱的关系,“黄老之道”也受到怀疑,如今正是思想上新旧交替的混乱时期,就在这个时候,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乘虚而入,听起来还很有那么一点道理,于是呢,汉武帝就顺理成章的推行了。

董仲舒因此得到重用,那么,他一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

二:辅佐江都王,江都王谋反

的确,当侃侃而谈的时候,汉武帝绝对相信,眼前这位夫子,一定是位难得一见的大才,难得一见的大才怎么办?

汉武帝爱才,如今既然找到人才,那自然要予以重用,于是呢,天人三策之前,董仲舒只是个教授经学的博士,没有什么实际职务,天人三策之后呢,董仲舒立刻坐了火箭一般,一下子被提拔成了江都国的国相。

江都国什么情况?原吴王刘濞的地盘,七国之乱中,吴国势力最大,为嘛?就因为吴国盛产铜矿,可以自己铸钱,从这个层面讲,原先的吴国,现在的江都国,对朝廷而言,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汉武帝把董仲舒放在这个地方,重用之意已经不言而喻。

董仲舒呢,大约也是不想辜负汉武帝信任,可身子骨实在不争气,任命下来不久,居然就生了病,生了病自然要好好养病,等身体恢复之后再去上班,但,仿佛老天爷考验他似的,就在董仲舒养病的时候,出大事了。

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上素服五日。

供奉祖先牌位的辽东高庙、长陵高园先后发生火灾,汉武帝正难过的时候,董仲舒立刻嗅到了机会,连身体都顾不了了,立刻床榻上爬起来,带病起草了一份《高庙园灾对》,以天人感应的原则推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火灾,完全是皇帝失德所致。

不知什么缘故,皇帝已经重用他的时候,他又指责皇帝失德,大约自己也感觉有点不大对劲,《高庙园灾对》写成之后,一直没有上交,恰在此时,京城里认识的好朋友主父偃到家中做客,攀谈之际,主父偃忽然发现,董仲舒刚完成这么一个大作,完成这么一个大作怎么办?

同样是汉武帝求贤的时候进入朝廷,可结果呢,董仲舒当了国相,主父偃只是个郎中,心里不平的很,如今一看,这人胆子这么大,那还留着他干嘛,于是,乘隙偷了这份《高庙园灾对》,赶紧跑到汉武帝跟前告发。

汉武帝一看,火上来了,怎么地?高庙着火,是朕失德所致,朕失什么德了,以前的事是窦太后干的,现在,朕还什么都没干呢,当时就觉得这个冤枉那,冤枉怎么办?

勃然大怒,立刻就要将董仲舒处死,幸亏朝廷里还有几个好人,连忙给董仲舒求情,董仲舒这才留了一条性命,但江都国国相,就别想了,被一竿子撸到底,万般无奈,继续教书去了。

《汉书》上说,董仲舒虽被免职,但江都王还是很尊重他,将之请到江都国,自以为齐桓公得到了管仲,时不时的讨教两招,讨教两招的结果怎样?

齐桓公

齐桓公是什么人?春秋霸主,如今皇帝执掌天下的时候,你一个王爷居然以霸主自诩,什么意思还用多说,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董仲舒怎么办?

依旧大力推行“独尊儒术”,在这样的教导下,据说江都王刘非是改好了,但他的儿子刘建,刘非去世不久就阴谋造反,前121年事败自杀。

董仲舒辅佐的第一位王爷,就落了个这样的结局,江都国也因此并入广陵郡。第一个结果差了点,第二个呢?

三:辅佐胶西王,胶西王谋反

事情就能有这么尴尬。

前125年,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又出了缺,为什么要说“又”呢?

胶西王刘端性格暴虐,特别喜欢杀人,国中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大部分死在他的手里,其中就包括胶西国国相,这回呢,胶西国又有了空缺,该派谁去呢?

关键时刻,大臣一致举荐董仲舒,认为如胶西王这样的人,只有董仲舒这样的大贤才能感化,汉武帝一听,是这个理,便又给董仲舒升了官,让他当胶西国国相。

董仲舒这回是去了胶西国,也经常用儒家的学说感化胶西王,但,大约因为易经咒不翻潜艇的缘故,胶西王依然如故。

就这样,董仲舒在胶西国生生挨了四年,整天价提心吊胆的实在呆不下去,实在呆不下去怎么办?

索性辞官不做,回家写书去了。《汉书》上说,董仲舒走了以后,胶西王愈发混账的不成样子,王爷王当得不过瘾,居然僭用天子仪仗,打算谋反,事情泄露以后,大臣们都主张杀掉。

然而,胶西王刘端是汉武帝的亲弟弟,汉武帝实在下不了手,下不了手怎么办?

只施行了一个“削地之刑”,将他的封地收去一半,以示惩罚,如此一来,胶西王刘端改悔了吗?

没有,这位王爷也绝,皇帝削了我的地,那剩下的地方我也不管了,命令官员不许收税,府库里的钱粮也不去统计、管理,最终导致府库腐朽坍塌,浪费的钱财以亿万来计算,胶西国折腾成这般模样,胶西王刘端自己呢?

化妆成平民,溜溜达达,到别的郡县玩耍去了,前107年,胶西王就这样混账至死,因为特殊的原因无后,胶西国因此撤销,并入胶西郡。

董仲舒辅佐的第二个王爷就是这个结局,也是打算谋反,虽然事发之后没死,但他那种做派,跟死了有什么区别呢。

汉武帝重用董仲舒之后,就让他辅佐了两个王爷,结果呢?两个王爷谋反,居然一个都没感化,董仲舒的官场生涯就走到了尽头,据说回家之后,汉武帝有问题还喜欢向他请教,但又有什么用呢?

四:皇帝就再也不相信儒家了

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大约就是当时最大的儒,最大的儒都是如此,皇帝们还敢相信儒家吗?

汉武帝时,可以重用信奉黄老之道的汲黯,可以重用崇尚经济的桑弘羊,可以重用喜欢刑名之学的张汤,可以重用擅长纵横之术的严助等等,但唯独就是不重用儒家。

之后的汉昭帝、汉宣帝时依旧如此,唯独汉元帝,当太子时喜欢儒家学说,曾劝阻汉宣帝:

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建议汉宣帝重用儒生,汉宣帝一听,当即勃然变色道:

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什么意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二道交替使用,为何要专行仁政,效法周朝呢?况且一般儒生不能用所学结合实际,喜欢厚古薄今,使人惑乱于名实,不知所从,那怎么能委以重任!

其后,还因为汉元帝刘奭建议重用儒生叹气道:

乱我家者,太子也!

这个太子,一定会给天下带来祸乱啊。

汉元帝刘奭不过建议汉宣帝重用儒生,汉宣帝就如此感慨,并作出非常严重的结论,为什么,关键还是那句话:

俗儒不达时宜。

儒家的学说不实用,不能结合实际,而这种说法,百多年前,先秦大儒荀子入秦,秦昭襄王面前推广他的学说,秦昭襄王就批判道:儒者无益于人之国。

大家都认为儒家的学说不实用,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看看董仲舒的经历,似乎能明白一点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奠定儒家思想在汉朝的统治地位
...帝刘彻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来自广川县的董仲舒应召而来,他的“天人三策”引起了汉武帝的重视。与此同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对此表示赞同,
2023-09-17 12:04:00
公孙弘因为长得帅被汉武帝选中,大器晚成保住一条命
...作用下,汲黯官越当越小,直至免官回家。公孙弘不喜欢董仲舒,而胶西王刘端凶残蛮横,害死过数位朝廷派去的国相,公孙弘故向武帝推荐董仲舒,董仲舒说这样的大儒才能够胜任胶西王相之位。
2023-04-19 17:47:00
大器晚成的公孙弘是怎么一回事?
...压一些大臣。比如公孙弘因痛恨汲黯,就将其外放做官。董仲舒认为公孙弘是个阿谀奉承之人,公孙弘也进行报复,让董仲舒去做胶西王的国相。因为胶西王刘端十分残暴,经常杀死身边的官员,公
2023-08-28 08:49:00
他做过博士当过猪倌,终成汉朝第一位布衣丞相
董仲舒是汉武帝时的儒家经学大师,因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广为人知。但儒学独尊的工作并非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董仲舒提出理论基础以后还必须有人具体执行,执行人是公孙弘。公孙弘
2023-05-13 19:13:00
汉武帝名臣公孙弘,凭什么六年从白丁到丞相
...视的,就是对上阿谀奉承的嘴脸,除了汲黯,另一位大儒董仲舒也“以弘为从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弘奏事,有不可,
2024-04-26 22:29:00
孔子是儒学创始人,但推动儒学地位是的董仲舒
...,爱好刑名之学,儒学仍居末流。但是在时代的呼唤下,董仲舒应运而生了。是他将儒学推上了中国封建统治哲学的正宗地位,而且后来儒学的这种地位一直没有动摇,并在中国政治、思想、伦理等
2023-05-13 18:46:00
为何说汉景帝刘启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廉政皇帝
...大司马为止,才再次出现朝廷军事最高长官。本年,大儒董仲舒与汉武帝策论后可能被任命为江都国相,董仲舒在江都(今江苏扬州一带)一带大搞求雨和止雨的灾异阴阳术,因效果不好被贬职为中
2024-06-21 20:01:00
汉武帝为什么不重用董仲舒
汉武帝实施的很多措施都有董仲舒的影子,但是董仲舒本人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首先,汉武帝之所以采用董仲舒的政策,并不是因为看好董仲舒
2023-01-01 16:24:00
历史上的马王爷为什么会有第三只眼
...对马的崇拜,最少在汉代甚至更早以前就出现了。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很是流行,马王爷就对应着天上的"天马四星"。那时候,马王爷的地位很高,朝廷中负责祭祀的官员要四时祭拜
2023-05-06 11: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