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2月6日,“绿水青山踏歌行 十年禁渔看长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华龙网记者 谢鹏飞 摄
2021年1月1日,长江10年禁渔计划实施,2023年是禁渔第三年,当前,长江禁渔“三年强基础”进入收官阶段。
禁渔三年来,长江有何变化?
12月6日至9日,“绿水青山踏歌行——十年禁渔看长江”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暨重庆站采访活动举行,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重庆、上海、江西、湖北、四川五省市重点新闻网站的20余名记者,在四天时间里,奔赴涪陵、万州、巴南、江津、垫江、巫山等6个区县14个点位,实地探访了长江“十年禁渔”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在江津区林业局,采访团实地了解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生存现状。华龙网记者 谢鹏飞 摄
从“退得出”到“稳得住”
老渔民笑说新生活
“生活有保障了,日子比以前好多了!”站在长江边上,谭明冬高兴地对记者说。
谭明冬是重庆涪陵人,1984年8月开始从事渔业捕捞作业,他和妻子都是渔民,一家人长年生活在船上。依靠捕捞作业,谭明冬一家年收入10万元左右,这也是一家人的衣食来源。
然而,随着长江生态恶化,谭明冬一家的收入不再稳定。即便他和妻子勤劳肯干,整日风里来雨里去,也不得不面对“鱼儿越捕越小、渔民越捕越穷”的现实。“到后来,一网下去都看不到什么鱼了。”谭明冬回忆道。
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谭明冬一家响应号召,带头“洗脚上岸”。退捕后,他获政府奖补资金20.6万元,在政府引导下,他投入资金25万元购置洗车机具设备,开办洗车场,经营洗车、加水、打蜡业务,月收入6000元左右,生活保障总体稳定。
“虽然以前捕鱼的时候一天可能就收入上千元,但生活风险很大,收入也不稳定,遇到大风大浪时还得提心吊胆。”谭明冬说,现在上岸退捕了,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日子也比以前更好了。
“不光我们变好了,长江江水都更绿了,一米多深的水里,经常都可以看到成群的鱼,鱼的品种也比以前多了很多。”谭明冬笑着说道。
像谭明冬一样,退捕后迎来新生活的人还有很多。在万州,退捕渔民陈波在当地人社部门的支持下,找到了畜禽养殖的致富新路,目前他靠养殖场年收入20万元左右;在垫江,当地政府筹集606万元对龙溪河渔民实施补偿安置,引导退捕转产,共签订退捕协议53人,退捕渔船53艘,退捕渔民87人,完成率100%……
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对长江水质开展取样、监测。华龙网记者 谢鹏飞 摄
从“禁得了”到“管得住”
科技赋能渔政巡护
“11月6日17时07分发现疑似三无船舶”“11月4日16时11分发现疑似单竿垂钓……”在巴南木洞水域禁捕警务室里,渔政视频AI预警系统的屏幕上,退捕任务、禁捕水域、涉渔市场主体和涉渔案件等各类数据一目了然,分布在长江沿岸的30余个摄像点24小时不间断地保护着长江免于非法捕捞等伤害。
巴南木洞水域警务室是全市首批首个挂牌成立的水域禁捕警务室,由巴南区联合长航公安鱼嘴派出所创建。该警务室致力于严厉打击“电毒炸”、绝户网、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非法捕捞犯罪行为,为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7月4日,我们在巡护过程中通过AI预警系统发现有人正在进行电捕鱼,通过调取监控并对事件发生的位置等进行分析研判后,我们赶到现场查获到32公斤江鱼,并将涉案四人移送检察机关。”木洞水域禁捕警务室相关负责人刘国建介绍,创新技术正在为巡护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科技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渔政巡护模式。木洞水域禁捕警务室巡护队利用渔政AI预警系统、无人机等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巡江靠走,发现靠瞅”的巡护方式,构建起“空中有飞机、长江有监控、岸边有巡护、江上有快艇、指挥有平台”的“五有”长江生态巡护体系,建立“人防+技防”长江生态巡护新模式,及时发现非法捕捞、违规垂钓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渔政协助巡护效率。
“2022年我们查处的涉渔案件有250件,2023年已经下降到20件,新的技术对不法分子的威慑力和我们的办案能力都明显增强。”刘国建说。
而在涪陵区,“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正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始于2018年,2021年7月,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正式向全市推行,重庆市三级检察机关44个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同时挂牌履职。
该制度旨在改变过去长江保护“碎片化”特征,构建检察机关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一体化综合履职新模式,对长江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性、立体性司法保护。
“2021年8月,涪陵区检察院检察五部正式挂牌成立长江生态检察办公室并积极履行职责。”涪陵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李姣介绍,依托该制度,2020年至今共起诉非法捕捞案件229件371人,共督促犯罪嫌疑人共缴纳生态修复金84.82万元。对非法捕捞案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3件,诉请法院判处被告人生态赔偿金31.7万元。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收容救护中心内,被收容救护的鱼。华龙网记者 谢鹏飞 摄
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
长江珍稀鱼类再现身
“2022年3月12日,我们在长江上游万州武陵段意外发现了一条长江鲟,这也是我工作30年以来,第一次发现长江鲟的踪迹。”回忆起去年的一幕,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大周基地负责人傅秋民仍旧难掩激动。
万州区水产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主要负责水产养殖技术、鱼类资源保护研究,承担渔业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等职责。大周基地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增殖放流站野化驯养基地,平日里主要开展各类鱼类品种的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及野生鱼类救护等工作,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我们工作就是从长江里把一些名贵品种和常规品种收纳起来,通过不同的时间周期养殖成亲本,再经过人工繁殖培育苗种,养到合适的放养规格后再放入长江。”大周基地负责人傅秋民介绍,目前,大周基地放有亲本保种网箱32个约800平方米,保存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名优鱼类。
去年3月12日,傅秋民和同事在巡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条长江鲟。
据了解,长江鲟又名沙腊子、达氏鲟,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及其各大支流中,是我国特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
“长江禁渔三年以来,水质越来越好,鱼群数量变多了,以前看不到的珍稀鱼类也能看到了。”傅秋民说。
与此同时,在江津区,为了保护长江珍稀鱼类,一所特别的收容救护中心正静静停泊在长江上。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收容救护中心(下称“收容救护中心”)于2022年5月正式启用,系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收容救护为主要功能的长江流域首个船舶式珍稀特有鱼类收容救护中心。
收容救护中心船体总长21米,型宽5.2米,内部具有与长江水体同质性的独立救护船舱,设立有观察池、救治池、康复池和驯化池。救护中心主要救助环境资源保护主管部门在巡护中拦获、查处中收缴,或者群众发现的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
“就近收容救护,可以避免长距离运输对伤、病鱼的二次伤害,还可以避免收容鱼类因环境剧烈变化引起应激反应,提高救助效率。”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王维表示,截至目前,收容救护中心已收容救护鱼类鯵子鱼、中华倒刺鲃、长江鲟、翘嘴鱼等1900余尾。
长江十年禁渔是我国生态保护事业中的历史性一幕。农业农村部将这场持久战分为了三个阶段: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
“三年强基础”迎来收官,渔民稳住了、生态恢复了,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接下来,长江还将有何蜕变,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禁渔三年后长江啥样了?水产研究员:看得到珍稀鱼类了!
“洗脚上岸”后 老渔民变成了“护渔人”
视频 | 守护长江!重庆有个珍稀鱼类收容救护“医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0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