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亚日报
关注“3·21”世界睡眠日
数字化时代,失眠也能在家治疗
本报记者 卢智子
睡眠障碍现已成为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引入我国的第21个主题宣传日,我国主题为“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
那么,针对庞大的失眠人群该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助眠药物。无可厚非,镇静催眠类药物是目前失眠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长期服用助眠药物后容易出现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风险,因此被很多人视之为“洪水猛兽”。为此,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崔芳主任、熊建美副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一种治疗失眠的“利器”——新型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具有教育性本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是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慢性失眠一线治疗。然而,国内很多人对CBT-i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充分,因此,CBT-i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推广。”熊建美介绍,CBT-i是一种针对失眠症状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和策略来帮助患者改变影响睡眠的不良习惯和负面情绪,改善睡眠质量。CBT-i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刺激控制疗法,是一套行为指导,旨在将床或卧室与睡眠重新建立联系,并建立一个规律的睡眠—觉醒时间表;二是睡眠时间限制疗法,调整卧床时间,使其与实际睡眠时间相符;三是松弛疗法,减少躯体紧张感和睡前认知活动;四是认知治疗,改变对睡眠和失眠的误解和错误的信念,减少对失眠的过度监控和担忧;五是睡眠卫生教育,指导患者学习助眠的健康方式。
“传统CBT-i需要患者与咨询师面对面进行治疗,约需6-8周,耗时费力,且需要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治疗师才能达到良好效果。我国失眠人口巨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专业治疗师相对缺乏,严重制约了CBT-i的广泛应用。”崔芳介绍,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型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dCBTi)被提出并逐渐受到关注。dCBTi是将传统的CBT-i与数字化技术结合,以数字化形式提供CBT-i治疗。智能手机终端实施的dCBTi能突破时间、空间以及治疗师的限制,凭借多样的数字化工具,如视频、电话、电子邮件及含有睡眠日记、测评量表和放松训练等功能的移动应用程序等,提供远程专业定制的课程信息,为失眠患者提供便利的同质化服务。这对于喜欢在线交流而不是面对面交互的年轻人,以及对于寻求线下心理健康服务有病耻感的人群来说可能尤为重要。
据了解,dCBTi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和数字化技术,针对慢性失眠的认知、行为和心理进行引导、纠正和重塑,调节睡眠节律,管理睡眠状态,可以有效缓解睡眠障碍。dCBTi不仅使失眠群体获益,还可能使其他慢性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物质滥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失眠患者以及失眠易感群体获益。去年3月,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中国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失眠数字认知行为治疗”的文章,这是一项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展的随机对照单盲研究,评估了dCBTi在中国失眠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该疗法可以显著改善中国失眠患者失眠严重程度。此外,最新发布的《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也推荐dCBTi用于孕产妇、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失眠症治疗,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0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