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夜宿农家话变迁 | 沉浸古村变形记 “原住民”周老师为何两次转行?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0-12 20:32:00 来源:杭州网

编者按:20年来,浙江深入推进“千万工程”,打造“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图景,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近日,浙江在线多路记者走进乡村,踏入农户,夜宿农家,感受美好,倾听变化,从中探寻浙江各地乡村振兴的不同路径。

浙江在线10月12日讯(记者 翁宇君 见习记者 祝依凡)你和慢生活的距离有多远?在温州永嘉岩头镇丽水街古村,300米临水长廊的岁月静好给出答案——只需一个转弯就可邂逅。

戏曲、写生,古村的A面沉静安宁;音乐节、咖啡吧,古村的B面时髦新潮。这个楠溪江畔的村落,去年吸引了20万游客前来。古村活化背后有何变迁脉络?10月11日,浙江在线记者夜宿丽水街古村,在村民周小红的故事里,寻踪乡村在“千万工程”引领下的发展密码。

夜游丽水街长廊

日暮,漫步于丽水街长廊,抬眼是屋檐边盏盏红色灯笼,低头是片片金黄落叶与古道相映成趣,入目皆是秋。

丽水街古村是楠溪江众多古村中唯一以综合水利设施规划建设的村落。行走此间,潺潺流水倒映着岸上人来人往,“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

夜宿农家话变迁 | 沉浸古村变形记 “原住民”周老师为何两次转行?

夜晚的丽水街长廊 记者 翁宇君 摄

“哎呀,你们来啦!”循声望去,是古村“原住民”周小红。一身亮眼的玫色西服,一头整齐乌黑的短发,乍一看完全不像已快到古稀之年。一边带我们在路上走着,周小红一边讲述她前半生的教师生涯。三十多年的教龄带给她的,不仅是出口成章的本领,也是浑然而成的儒雅气质。

行经丽水桥,周小红停下脚步:“这座桥明朝时就建起来了,到现在都岿然不动。”丽水桥已有400多年历史,不仅见证了丽水街的兴衰发展,也见证了古村的文脉传承。

丽水街不止于“古朴”。沿街商铺,不仅有当地特产永嘉麦饼、姜粉,还不时传来阵阵咖啡香;不仅有永嘉昆剧大戏台,还有充满氛围感的黑胶唱片店。古与今的碰撞,在街头擦出别样火花。

夜宿农家话变迁 | 沉浸古村变形记 “原住民”周老师为何两次转行?

丽水街古村的蝶变 记者 翁宇君 摄

周小红说,原本的丽水街古村人头寥寥,别说游客,连村里年轻人都不愿留下来。自“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丽水街古村经历了从环境综合整治,到风貌整体提升,再到产业引领共富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从“传统古村”到“旅游名村”的精彩蝶变。

投宿蜻蜓外婆家

入夜,灯光幽微,周小红带着记者自如地穿梭于一栋栋古朴的民居间。迎面碰上乡亲,大家热情地用手搭搭肩膀,附上一句亲切问候,“周老师,出来遛达啊”。

不到10分钟,一户温暖的灯光迎面等候,导游周老师便无缝切换成民宿主。“蜻蜓外婆家”——门匾和立式灯箱上写着几个大字。跨进门,周小红的丈夫金星光从躺椅上缓缓起身,向我们和煦地微笑。

“为什么要叫蜻蜓外婆家?”记者疑问。

“蜻蜓其实就是你们呀,从远方飞来,在楠溪江偶尔停留。我就是外婆,回外婆家肯定是最亲切的。”周小红的回答让这晚的借宿温暖又诗意。

周小红说,其实几年前已不再经营民宿。年龄渐长,今年68岁的周小红和72岁的金星光逐渐放下了生意,但家里依旧保留着民宿的印记。

夜宿农家话变迁 | 沉浸古村变形记 “原住民”周老师为何两次转行?

周小红的住宿登记册 记者 翁宇君 摄

围坐茶桌前,周小红翻开一本泛黄的住宿登记册,丽水街古村民宿起步的故事缓缓出现在眼前。周小红说,蜻蜓外婆家2015年开张,是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那时候,民宿在我们这都还是个新兴词汇唉。”

伴随楠溪江客流逐渐升高,丽水街古村人气渐旺。2013年起,当地对古村风貌和历史韵味进行了综合施策。2014年,刚在原址重建完新家的周小红敏锐地发现,许多来当地游玩的人,常遭遇住宿难。“很多游客来了都不知道附近能住哪。”

夜宿农家话变迁 | 沉浸古村变形记 “原住民”周老师为何两次转行?

周小红和金星光讲述民宿的故事 林温锁 摄

既有现成装修好的新房,又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还有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蜻蜓外婆家就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开张了,11个房间16张床,是岩头镇第一批获得特种行业许可证的民宿之一。

一页页翻着登记册,周小红陷入回忆。“你看,2015年4月3号这天,标注着‘洗面奶忘带’,意思是要给客人补寄过去的。”退休的夫妻俩,干劲十足,从餐食、卫生到伴游全权包揽。忙碌之中的“外婆家”也收获满满,周小红说当时每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如今,村里有各类民宿32家、床铺400多张,每到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去年村游客数达到20多万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93万元,“周小红”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结识红姐姐服务队

暮色更深,街道的熙攘逐渐褪去,蜻蜓外婆家门缝中不时传出的欢笑声被衬得更为清晰,周小红的故事还在娓娓道来……53岁学开车,59岁办民宿,周小红说自己一直是停不下来的个性。2020年左右民宿停办后,周小红又有了新身份——岩头镇蓝天公益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红姐姐志愿者服务队副秘书长。

“是给村里、镇里做志愿者。”周小红向记者解释,她当了三十多年的老师,乡里乡亲尊师重道,她的话村里老人们最愿意听,也正因如此,但凡遇到些调停不下的事情,她都能帮上忙。

安全巡逻、分发传单、清理河道垃圾、做村民工作、免费送茯茶……每周的志愿者工作,周小红几乎都未曾缺席,坚持了3年。

夜宿农家话变迁 | 沉浸古村变形记 “原住民”周老师为何两次转行?

周小红和儿媳妇的志愿者证 记者 翁宇君 摄

说着,周小红从墙钉上摘下自己和儿媳妇的志愿者证件。“我还说服了儿媳妇呢!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么,我们这乡风很好的。”儿媳妇抱着酣睡的奶娃经过客厅,向我们投来微笑,周小红笑着从儿媳妇怀中小心揽过孙儿,慈爱地环抱着,不禁放低了话语声。

嘘……民宿中话语暂歇,和乐的气氛却饱满升腾。遥相呼应的是,不远处丽水街长廊的乘风亭人来人往。打一杯免费茯茶,悠然倚坐在廊檐外侧的“美人靠”,望着水波里晃动的红灯笼,许多游人享受着夜色与秋风中的得闲时刻。

“五月秋先到,一年春不归。茶待多情客,饭留有义人。”这是乘风亭上的楹联,每年从端午到重阳,乘风亭的茯茶一天不停,由村民轮流煮制供来往者免费饮用。对古镇的人们来说,烧义茶不仅是责任,更是一份乡风传承。

夜晚的乘风亭 记者 翁宇君 摄

三百里楠溪江,孕育了岩头这座“义以为上”的千年古镇。而发展之中,与周小红类似,越来越多的人传承乡风、热心公益。周小红说,目前蓝天公益志愿者服务队已有200多人,红姐姐志愿者服务队有100多人。在岁月变迁中,古村的人情味依旧未被稀释。

夜深了,耳畔仅剩隐约虫鸣。在秋凉中,睡意浓浓地袭来,记者在古村安然入睡。闭上眼,溪水静流是这山村,人来人往是这山村,乐声翻腾是这山村,人情温柔亦是这山村,而周老师这几番“转型”,都深深地嵌在古村前进的车辙里。

记者手记:谁说二十年划过无痕?

在丽水街,我们见到了68岁的周小红。她对古村的历史如数家珍,像极了专业导游。她年轻而活力,让人觉得时间在她身上了然无痕。在阿姨家中,我们翻开从2015年开始记录的房客本,就像打开了过去8年的时间胶囊。晚饭时间,周小红在厨房忙前忙后,恍然间,我好像看到了曾经她给旅客们张罗饭菜的时刻。过去二十年,周小红完成了从教师到民宿主,再到志愿者的多次身份转换。时间无痕,岁月有痕。岁月它沉淀进了厚厚的旅客登记本,融进了阿姨回忆里的点点滴滴。当我们回顾“千万工程”成果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数据背后的贡献者——每一位普通人。如果说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那么他们则用幸福的微笑为这二十年的变化写下生动注脚。

↓一起分享我们和周老师的“夜宿PLOG”↓

夜宿农家话变迁 | 沉浸古村变形记 “原住民”周老师为何两次转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在距离马鞍山市含山县县城26公里的地方,有一处这两年兴起的网红打卡地——六衖石头部落。石头部落从何而来?据了解,含山县仙踪镇六衖村村民依山而居,百余年来
2024-04-11 16:00:00
变形记丨和田团城:从“鸽子巷”到“打卡地”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杨睿午后时光,漫步在新疆和田市团城的巷道,放眼望去,皆是极具民族特色的“阿依旺”式建筑,因以中心发散、街巷周边环绕而得名,是南疆最典型的传统民俗街区之
2025-01-10 10:58:00
...要论谁对乡村的感情是最深的,应该就是那些“离开”的原住民。乡村有了项目,就意味着有了新的发展机会,这为村民回流创造了契机。为把流失的村民吸引回来,屏南县优先保障文创试点村基础
2023-11-14 18:07:00
...元的全方位保险保障。为有效平衡文物保护、文旅开发与原住民安全保障,从源头防控风险,人保财险赣州市分公司创新推出该险种,其中古建筑修缮保障额度10万元,居民及游客人身安全保障额
2025-05-15 18:22:00
(走进中国乡村)湖南农村“变形记”:农民成“画师” “画村”变“网红”
...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长沙11月11日电 题:湖南农村“变形记”:农民成“画师” “画村”变“网红”中新社记者 唐小晴今年45岁的张建南是湖南浏阳市小河乡乌石村的农民,她平时
2023-11-11 12:58:00
当青春与泥土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以别样方式“育”见劳动之美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二年级的学子们上演了一场“劳动变形记”——在南京市鼓楼区社会实践基地,这些习惯扫码点餐的“Z世代”,用三天两夜的时间,沉浸式感受劳动之美,用行动写下关于成
2025-04-10 10:29:00
乌当区老年大学开展音乐走乡村游学活动
...老师龙焰的带领下,20多名音乐班学员先后参观了鲍家屯古村落、“黔中都江堰”等,认真听取当地老年学校老师的详细介绍,从鲍家屯的视角去了解贵州屯堡文化的来龙去脉。走进古老的村寨,
2024-04-09 18:24:00
变形记最成功的案例:本是富二代小霸王,花十几万给农村爷爷盖房
...年丧妻,中年丧子,老年丧孙的悲苦老人产生了链接。《变形记》是很多年前一档非常火的真人秀节目,通过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角色互换,去体验不同的人生。2014年,节目组迎来了一个16
2024-12-15 10:46:00
黄河:从 “互联网原住民” 到 “AI 原住民”,教育的下一个十年
“2015年,我们说孩子是互联网原住民;2025年,他们将成为AI原住民。”伴鱼CEO黄河的这个判断,勾勒出教育代际变迁的轮廓。在他看来,AI不仅改变教学方式,更将重塑下一代的学
2025-08-14 11:0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菏泽市举办2025年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
鲁网10月2日讯为进一步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社会氛围,9月30日下午,2025年菏泽市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在牡丹区佳和城广场举行
2025-10-04 16:02:00
老字号重回老城区 情怀助“燃”烟火气
鲁网10月4日讯“来两份招牌脊骨。”“我要五份浇汁排骨,打包。”9月27日,万和春悦喜客来店揭开神秘面纱。这家承载着老青岛人记忆中味道的老字号重回中山路商圈
2025-10-04 16:37:00
民警现场应考 检验执法能力
图为考试现场。为提升民警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近日,清徐县公安局组织一线办案民警开展法律知识现场考试。考试采用抽题口述作答
2025-10-04 17:04:00
河北新闻网讯(杨湘雨、赵正)9月25日,在秦皇岛市卢龙县蛤泊镇后坨村的弘淼中草药专业合作社,连片北京菊迎风盛放,金黄花瓣铺就“大地地毯”
2025-10-04 13:24:00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韩熙、柳垚)在中秋节来临之际,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营造文明祥和
2025-10-04 13:24:00
北戴河新区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进校园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耿美丽)9月24日至25日,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红十字会在新区第一小学组织开展了“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进校园活动
2025-10-04 13:26:00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主题讲座
河北新闻网讯(李东安、徐佳琪、王茜)日前,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开展“激荡青春力量”全民国防教育月主题讲座。活动邀请全国优秀思想教育工作者蔡朝东专题授课
2025-10-04 13:26:00
开街即火!国庆中秋假期长春这里超热闹!
“宽城子这么有名的地方,有这么深厚的历史,一定要来的。”游客张女士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宽城子历史文化街区润德•东天里(东天街)开门迎客
2025-10-04 08:03:00
评论员 刘玉婧这两天,走在吴桥杂技大世界园区,不觉有些恍惚,这里真的是一个普通的北方小城吗?迎面而来的,是世界各地的顶尖杂技演员
2025-10-04 07:14:00
打造成语IP 强化科技赋能 提升服务质量邯郸构建“两区三带”全域旅游新格局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原来诗仙李白在邯郸曾留下十几首诗歌作品
2025-10-04 07:16:00
央媒看太原随着双节假期的到来,公众出行需求旺盛,交通运输迎来了客流高峰。9月30日,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以《探亲旅游车流叠加保障高速公路出行顺畅》为题
2025-10-04 07:17:00
“山西非遗的N种可能:传统与当代的对话”艺术展,9月30日在山西饭店傅山艺术馆开展。作为山西省“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2025-10-04 07:17: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国庆节不仅是举国欢庆的日子,更是厚植孩子爱国情怀的时机。不少家长在“放假清单”上,列上了现场观升旗、访红色景点
2025-10-04 07:17:00
记者走基层|邢台市英谈古寨:山村花竞秀 歌舞迎嘉宾
邢台市英谈古寨山村花竞秀 歌舞迎嘉宾10月2日下午,在邢台市信都区英谈古寨,游客正在拍照打卡。河北日报记者吕若汐摄10月2日
2025-10-04 07:19:00
日前,秦皇岛蟹团团餐饮有限公司创始人矫春颖和爱人来到位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餐饮店,收拾桌椅,打扫卫生,为正式开业做最后准备
2025-10-04 0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