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01、肿瘤越早发现,生存率越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剑威2021年在中山六院微信公众号上刊文谈到,5年对于肿瘤患者来讲是一道坎,如果能跨过5年就被称为“临床治愈”。
简单来说,5年生存率是指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用5年生存率表达有其一定的科学性。
在一项肾病综合征研究中,结论也提出如果5年内不复发,复发率会大幅降低到一个比较安全的水平。
越早期发现的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越高。
例如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I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是90%左右,II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约70%,III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约50%。
而对于晚期肿瘤,部分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的肿瘤,可能5年生存率为0。02、这些是引起肠癌的真凶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吕慧芳表示,肠癌已成为我国高发癌种之一。以往肠癌好发于中老年,高发年龄在50岁以后。
近年来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临床上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肥胖:研究结果显示,在50岁以下人群,进行性肥胖与肠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尤其胖在肚子上的人,肠癌的患病概率是普通人的1.5~2倍。
☞不良饮食习惯
肠癌是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与饮食习惯相关。很多人,大量进食高油高脂、腌制食物,都有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现慢性炎症。
☞久坐不动
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很多人忙起来的时候可能连上厕所都顾不上。
长期如此,可能演变成憋大小便的习惯,排泄物在肠道中停留过久,一些有害物质在肠道内被反复吸收,会直接诱发肠癌的发病。
☞吸烟饮酒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死于肠癌的风险性要高34%,吸烟的年头越长,肠癌的死亡率越高。
酒精会促使消化道血管扩张,并破坏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家族遗传
肠癌也是具备家族遗传倾向的,如果家族中有多人都出现了该疾病,那么其他人应该定期检查身体。03、肠癌早期症状隐秘
肠癌发展历程犹如蝌蚪变成青蛙,也如新鲜的苹果逐渐腐烂。
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庄競介绍,肠癌早期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是典型的“寂静的肿瘤”。
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具体有以下几种症状:
☞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变细等。
☞腹痛。部分患者以腹部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的症状,另一些患者表现出不完全肠梗阻的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胀、排气、排便不畅。
☞黏液便或黏液脓血便。血色暗红,通常与粪便混在一起,便意频频。
☞贫血、低热、乏力、水肿、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全身症状。
庄競建议,有上述类似症状出现时,不要武断地认为只是简单的痔疮,还是应该及时地到专科医院就诊,做一些简单的检查。
比如:肛门指诊,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必要时做全结肠镜的检查。04、8类人群要做好肠道检查
“肠癌是个善于伪装的疾病。”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赵玉洲表示,反复发作的肠炎、痔疮等一些常见病都可能是它的”伪装“。
近年来,随着肠癌发病年轻化,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肠癌筛查。
因此,符合以下情况的高危人群,应尽早做筛查:
☞ 40岁以上人群;
☞ 有痔疮或长期便血;
☞ 直系亲属有结直肠肿瘤病史;
☞ 有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
☞ 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
☞ 有慢性阑尾炎、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 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 肥胖人群,肥胖者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者。
赵玉洲表示,这8类人群要格外重视肠道健康,定期体检,最好的筛查就是尽早做个肠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15:45:4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