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
今年年初,春节档一部《满江红》的爆火,再次因为一句“莫须有”而被塑像跪在岳飞墓前数百年的秦桧,成为舆论讨论的热点。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秦桧的权势滔天,而在历史的南宋朝堂,秦桧也确实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我们可以看看他的头衔,在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政事,而知枢密院事则主管军事,秦桧一人就兼任了这两个职务,军政一把抓。
在他当权期间,不知有多少大臣向皇帝进言,想要将他扳倒,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在皇帝的纵容下,秦桧对反对者大肆打压,悉数贬黜,同时大兴冤案,党同伐异,在南宋可谓一手遮天。
除了官职外,在爵位上他也被封国公,而且晚年还被加了九锡。宋高宗在秦桧临终前,又晋他为建康郡王,死后追封为申王。
这种身份地位,虽然不是皇帝,但比皇帝也差不了多少,更是实实在在的南宋政权既得利益者,那按这种思路,秦桧应该拼命维护南宋政权的延续,为何会屡屡对金朝割地求和,甚至不惜破坏前线战局,以至于担上了“卖国求荣”的千古骂名呢?
有时候我们常说,历史有其局限性,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后人看待一段历史时,也会受固有思维影响。
现在来看,秦桧向皇帝粉饰太平、对金国卑躬屈膝,无疑都是“卖国求荣”的行为,但在当时,秦桧的所作所为却都逃不过一个词——“忠君”。
是的,秦桧的一切主张和行为都是在向他的皇帝负责,只不过封建时期,天下或者说国家是皇帝一人一姓所主宰。因此,当皇帝爱国忧民时,大臣的“忠君”就会化为“忠君爱国”,而当皇帝自己都只想偏安一隅、苟延残喘时,大臣的“忠君”就表现为“忠君卖国”。
仔细分析,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断言:秦桧不是权势滔天了还要卖国求荣,反而恰恰是他先“卖国”了,才得以从皇帝手上求来了“权势滔天”这种“荣”。
听起来或许有些绕口,但我们可以从秦桧的成长轨迹来看出清晰的脉络。
二、
秦桧虽然以“南宋奸臣”留名,但实际上他是在北宋时期走上政坛。他出生于宋哲宗时期,父亲虽然做过县令,但家里的条件却并不优越。
年轻时,秦桧一度以教书为生,生活窘迫,好在他天资聪慧、才思敏捷,二十五岁就考中了进士,很快就当上了太学学正,权虽然不重,但位置却十分“清贵”。
1126年,金军围攻宋朝都城,宋钦宗答应了金国割地赔款的要求,并设置了一个专门的职务“割地使”,在这个时候,秦桧上书进谏,主张一面加强城防,一面继续与金人谈判,无论如何不能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割地。
从这里大家可以惊讶地发现,在当时,秦桧对金国的态度,至少是相对强硬的。其实何止是强硬,秦桧在北宋时期,属于不折不扣的“主战派”。
在他上书后,宋钦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不过却将他任命为兵部的员外郎,又兼了干当公事,配合割地使的工作。虽然是升官,但秦桧并不接受,认为这一官职不符合自己的政治主张,多次拒绝上任。
此后,秦桧又一直反对朝廷同意金国的割地方案,虽然宋钦宗一直没有采纳,但秦桧却一直在升官,从侍御史到左司谏再到御史中丞,成为主战派的骨干人物。
直到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然后带着包括秦桧在内的一大批大臣回到北方,被扣押了接近三年,这让他在宋朝的官场之路暂时告一段落。
后世有很多人认为,是在金国生活的这三年,让秦桧从一个主战派变成了主和派,他回到南宋,实际上是金国派回南宋的一个“奸细”。
这种推理固然有其逻辑可取之处,但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同秦桧一起被俘的还有许多大臣,为什么唯独秦桧成为被“策反”的人?
实际上,秦桧在北宋时不是主战派,在南宋时也不是主和派,还是咱们开头说的那句话,他只是一个“忠君派”。
在北宋时的主战,只是秦桧给自己立的一个“人设”,当时宋钦宗虽然对金军极为惧怕,不敢拿出强硬的态度,但同时也不愿意背负“割地亡国”的骂名,这种心思正如他父亲宋徽宗为了不让宋朝亡在自己手中而主动让位给宋钦宗一样。
秦桧就是看准了宋钦宗的这种纠结,朝廷上的主和派已经够多了,他主动出头成为少数的主战派,正是摸准了皇帝的心思,虽然宋钦宗不敢真的硬起来,但还是对他另眼相看。其实从秦桧的种种建议可以看出来,他的主战观点并不是“打回去”,而是“拖下去”。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后,北宋宣告灭亡,宋高宗在应天府继位,成立了南宋政权。而这个时候,徽宗和钦宗也彻底投降了金国,为了苟活,承诺会子子孙孙奉金国为主,秦桧则成了两帝与金国之间的联络人。
靠着与金人之间的关系,秦桧有了南归的机会,他很快提出了自己在南宋的第一个政治主张,也正是这个主张代表着他走上了“卖国求荣”这条路。
秦桧的主张很简单:南北分治,就是放弃宋朝在北方的主权,承认金国对北方的占领。当然,这也需要金国承认南宋在南方的统治,不再起兵南侵。
这个方案很显然只能求得一时和平,但却得到了宋高宗的嘉许,事实上,虽然南宋一直在与金兵作战,但身为皇帝的宋高宗却一直在不断“南巡”,从应天府(河南)一直撤到杭州。可以说,虽然在秦桧南归之前,朝廷中呼声最大的是“主战派”,但作为最高领导的赵构,内心深处却是一个坚定的“主和派”。
秦桧对赵构的心思把握得很精准,他的第一个政治主张就为赵构提供了营造一个安全统治环境的努力方向,因此秦桧被直接任命为礼部尚书,负责的就是对外和谈,而且第二年又迅速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南宋朝堂第一人。
至此,秦桧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主和派”,在他主政的二十余年中,多次与金人和谈,一步步出卖南宋的利益,甚至代表赵构去接受了金国的册封。
在这期间,秦桧最为后人诟病的一件事就是,怂恿皇帝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前线的岳飞回师,让抗金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尔后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元帅。
因此有人说,秦桧就是金人放回宋朝的奸细,在金人抵挡不住岳飞的兵锋后,就命令秦桧出手,毁掉了南宋的这一柱石。
但事实上,秦桧这样做秉承的并不是金人的指示,而是宋高宗的意思。当时金人虽然屡次南侵,但实际效果已经大不如前,反而多次被南宋大将击败,宋朝有很多失地被收复。
但与此相应的是,一线军事统帅的实力和影响力也随之大涨,这就让后方的赵构感受到了威胁,特别是宋朝自立国起,就对武将有种不信任感,“重文轻武”的政策持续了数百年。在皇帝看来,偏安一隅尚可接受,但武将的威胁却不得不防。
三、
而且据史书记载,当时岳飞等武将还上言对太子的人选表达过建议,这更让敏感的皇帝心中愈发顾忌。
而对前线武将的召回,也不仅限于岳飞一人,韩世忠和张俊等统兵大将也以“论功行赏”的名义召回京城,明升暗降。
史书中明确记载,岳飞被诬陷杀害,是“赵构、秦桧和张俊”等人的密谋,这是一场政治斗争,而非秦桧为了顺应金人的指示。
只能说,在南宋朝廷上,以赵构为首的“主和派”势力占据了绝对优势,他们即使对金作战,也仅仅是为了保住政权的续存,而非“北还旧都”的宏伟目标。
因此,秦桧的所作所为,实际上都是为了讨好赵构,满足他继续在繁华南方偏安的想法。并且由于与金人之间的关系,秦桧恰好也有能力和渠道与金人达成和谈,这才是秦桧能够权势滔天的原因。
我们后人跳出历史的长河,再回顾南宋朝堂的懦弱,自然会对秦桧“卖国求荣”的行为十分痛恨,对如同岳飞一样,被秦桧诬陷打压甚至杀害的英雄们感到同情和惋惜。
但需要认识到的是,最值得批判的并不是作为皇帝“白手套”的秦桧,而是真正主导了南宋朝堂一步步推让的宋高宗赵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秦桧就此“洗白”,实际上在卖国求荣这条路上,两人更像是一对搭档。宋高宗表露出了“卖国”来换取安稳的意愿,而秦桧则去具体操作,甚至还通过粉饰太平来让赵构的这种想法更为坚定。
因此,无论是赵构还是秦桧,他们的卖国都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和一时安稳,或许因此他们得以过完舒适的一生,却让无数百姓在金人的蹂躏下挣扎求生,更断送了南宋反攻的大好局面,让宋朝永远背上了“弱宋”这一屈辱的头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5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