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就体现出了情报的重要性,间谍则是获取情报的重要途径。根据史书记载,我国自先秦时期便有“间谍”这一特殊的职业。
兵书《六韬》中记载“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这可以说是最早的间谍定义了。
《左传·哀公元年》中有“少康使女艾谍浇”的记录。讲述的是夏朝国君少康安排女艾开展间谍活动,为夏王少康提供情报资料,从而杀掉了政敌浇,恢复夏朝正统,最终实现了“少康中兴”的故事。
宇文虚中影视剧照
在宋朝年间,有一位名叫宇文虚中的士大夫,他亲眼见证了汴梁城破后的靖康之耻,在赵构朝廷一路南逃的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告自奋勇担任“祈请使”前往金国。面对金人的威逼利诱,他表面诈降投靠金国朝廷,受到了金国的最高礼遇,甚至被称为国师。暗地里,他积极斡旋,意欲迎请徽钦二帝荣归,重现大宋繁荣。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金国顺风顺水的宇文虚中做梦也没想到自已的“真主”朝廷怀疑并抛弃了他。01
宇文虚中本名宇文黄中,生于1079年,他是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他高中进士,宋徽宗赐名虚中。
此后,宇文虚中在多地为官,后来入京先后担任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同知贡举、中书舍人等职务,基本都是围绕皇帝身边做事。
长期在大机关工作,宇文虚中的思想和眼界都得到了极大的历练,虽然对朝堂之上的事情不能多言,但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自有一番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澶渊之盟
时间回溯到1004年,由于汴梁城久攻不下,加之大将萧挞凛被宋军用八牛弩远距离精准狙杀,军心动摇的辽国与大宋签订了《澶渊之盟》,大宋得以用钱帛换取了百年的和平。
萧太后澶渊之盟之后的推手
随着大宋经济的日益增长和辽国日渐衰落,在童贯、王黼的鼓动之下,宋徽宗又动起了那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念头。由于自知军力不够,便想方设法与辽国北边的金国联系,想通过宋金夹击以灭辽。灭辽之后,燕云之地归宋,宋将每年交给辽国的岁币转纳给金,双方达成了《海上之盟》。(宋金陆路不通,通过海上联系,遂曰海上之盟)。
宋、辽金形势图
在世人看来,《海上之盟》是一个目光极其短浅的协议,作为宋金的中间之地,辽国具有极强的战略缓冲作用。然而宋徽宗被奸相所鼓动,被收复燕云之地所吸引,被实现祖宗愿望所激励,一心想走歧路。
洞悉其中危险的宇文虚中内心焦灼,立即向徽宗上了一道奏疏。
“用兵之策,必先计强弱,策虚实,知彼知己,当图万全。今边毫无应敌之具,府库无数月之储,安危存亡,系兹一举,岂可轻议......。"
金灭辽、宋示意图
宇文虚中的奏疏中一针见血地说出了不能联金灭辽的原因。
一是大宋还不够强大,国库不够充实,无打仗的基础。二是对辽的岁币换取了百年的和平,辽国会记得大宋的好,金越是要灭辽,辽国越会敬重和争取大宋的支持。三是金国女真兵将骁勇善战,一旦辽国被灭,肯定会携势攻宋,以大宋的军力恐怕难以招架。
然而徽宗被光复燕云的梦想所迷惑,加之奸相权臣的“忽悠”,宇文虚中的非但没有唤回皇帝的迷途知返,他反而被降为集英殿修纂。02
事情真如宇文虚中所料,1125年二月,辽国天祚帝被金军俘虏,辽国灭亡。仅仅八个月后,金军以大宋违反《海上之盟》为由兵分两路挥师南下,西路攻向太原,东路直取燕京。大宋黄河以北顿时陷入战火。
徽宗的短视最终迎来了“纳侮自,焚之祸”
面对金人的步步逼近,徽宗日益惊慌失措。这时他又想起了宇文虚中之前的建议,连忙把他召至面前。
“王黼不用卿言,今金人两路并进,事势若此,奈何?”
此时大宋已经失去了战略屏障,军队士气低迷,在前线节节败退。宇文虚中对此颓势也是无可奈何,但他还是建议徽宗向天下百姓发出“罪己诏”,笼络民心、提振士气。同时提出了加紧战备、广开言路,做好与金军正面交锋的准备。
不爱武装爱红妆的徽宗,急急忙忙地下了一道“罪己诏”,随后就将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恒(钦宗),然后就以南狩之名南逃避祸去了。
就在钦宗和众大臣在商讨抵抗还是求和之时,金军已经攻破燕京、檀州(濮阳),并逼近汴梁。
钦宗眼看退敌无望,一边派人四处去调集军队进京勤王,一边派人去金营谈判求和。
金人的条件十分苛刻,在索要大量的金银,还要割地,同时还要派亲王去金营做人质,无奈之下的钦宗一一答应之后金军准备退兵。
眼看金人即将退兵,主战的李纲扣押了钦宗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中山镇、河间镇位于今河北,太原镇位于今山西)三镇的诏书,并偷袭金军大营,结果派出去的军队全军覆没,又惹怒了金军。
金军再次南下攻打汴梁。03替君主受过
眼看着把金敌惹怒,大宋即将亡国。钦宗只得再次派人前往金营议和。
此时前去议和无疑是前去求死,一时间竟无大臣敢应答。此时宇文虚中挺身而出,主动提出前往金营议和。此后他多次往返金营,先是忽悠金人把赵构换了回来(这算是为以后保住大宋半壁江山埋了一个伏笔),又代表钦宗把割让三镇的手续给办妥,算国给大宋暂时解了围。
割地求荣一事,宇文虚中实属无奈。在宋军战斗力低下,朝中乱做一团的情况之下,避其锋芒,之后从长计议算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看着和谈即将达成,朝中反对议和的大臣坐不住了,在多次上奏疏弹劾之下,宇文虚中被逐出朝廷并流放到了岭南。
宇文虚中的流放,其实就是钦宗的一个替罪羔羊而已,割地赔款这么没有面子的事,怎么可能把这口黑锅放在钦宗的后背上呢。04
1127年,汴梁城破,金人入主。赵氏宗亲除了当时在大名府的赵构(后来的高宗皇帝),上至徽钦二帝,下至后宫妃嫔,几乎全被掳往金国。
金为了统治中原,在威逼利诱之下,张邦昌在汴梁称帝,成立伪楚政权(具体怎么回事,请看本人的另一篇文章)。
眼看赵氏江山即将崩塌,大宋唯一火种赵构在南京(今商丘)登基称帝。可能是在金营看到了女真人的残暴,也可能是感觉当了皇帝之后性命比较金贵。赵构从那个挽弓射箭赛过女真勇士的王爷变成了东躲西藏的赵跑跑(当初赵构质押在金营时确实很生猛,生猛得让金人觉得他不是王爷,而是个武官)。
眼看金军步步紧逼,宋高宗赵构下诏征集出使金国的“祈请使”,名义上是请徽钦二帝南归的使者,实际则是向金国求和的“谈判专家”。
宇文虚中听说这消息之后毛遂自荐、主动应征,皇帝见有人敢“揭这个皇榜”,愉快地给宇文虚中恢复了资政殿大学士的职务,并任命他为祈请使金前往金宫和谈。
战败之国的使者哪有什么荣耀可言,宇文虚中在金军大营受尽了屈辱之后即将无功而返。他的随从听说终于要回去了,高兴地长出了一口气,咱回到南宋还是一条汉子,再也不和这帮金贼打交道了。
而宇文虚中则说道:“我奉命北来请归二帝,今二帝未还,虚中不可归”。
宇文虚中自此便留在了金国。05
女真人性情骁勇、善于骑射,打江山攻城拔寨如摧骨拉朽,但对接下来的统治却有些犯难。而北方广袤土地上的汉人,如果没有很好手统治,很快就会变成女真人的掘墓者。因此,金国朝廷也是在想方设法的招募熟悉汉族文化的文人政客加入朝廷,企图通过以汉治汉的方式来巩固统治。
而来自南宋朝廷求和的使者,自然而然地走进了金国朝廷的视野。
就这样,学识渊博的宇文虚中在金人的反复劝说之下,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加入了金国朝廷。
1129年起,宇文虚中在金国过得顺风顺水,官职扶摇直上,先后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金紫光大夫等职,金人甚至对其以国师相称。
金人以为宇文虚中已安心归金,哪知其内心依然向宋。
《宋史.宇文虚中传》记载
(宇文虚中)知东北之士皆恨陷北,邃密以信义结约,金人不觉也......
明代《南宋书》记载
(宇文虚中)虽仕金,乃不忘王室,以蜡丸密奏不一事。
记录了其通过密信多次与南宋朝廷联络,传送信息之事。
其中有一次宋高宗收到宇文虚中密信“金人企图由陕入川,然后顺江而下,袭击宋廷”,皇帝对此将信将疑,在朝中有识之士的建议之下,高宗还是调兵支援川,最终宇文虚中的信息得以证实,从而阻击了金人的进攻。06
宇文虚中文采好,在以女真人主的金国朝廷其政治地位位极人臣,他利用各种手段来联系钦宗(徽宗已去世),计划迎其南归。
高宗赵构表面上对宇文虚中褒奖有加,但其内心却并不愿将钦宗迎回。
钦宗回来了,那高宗怎么办呢?
或许是高宗授意,或许是其默许,奸相秦桧将其欲携钦宗南逃的信息秘密的报告给了金国朝廷。
眼看计划即将成功却被金人发觉,自觉去日不多的宇文虚中决定拼上一把,1145年,他带领一帮死士企图刺杀金熙宗完颜亶,却被金军士兵反杀,其全家百余口人遭到金国朝廷报复全部被烧死。
从投降至就义,宇文虚中在金国呆了17年,期间他忍着叛徒的骂名为南宋朝廷光复而努力,结果落了个全族皆亡的悲惨结局。
好在宋高宗还惦记着他的功劳,宇文虚中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赐性赵氏,甚至在其全家被杀香火中断之下,将其同族后人宇文绍节过继给他当儿子,也算是对他忠君报国的一个交待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1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