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宋的灭亡与王安石变法的争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22:12:00 来源:戏说三国

北宋熙宁二年,一个清廉高洁、富有才智的宰相和一位锐意进取、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组织了一次富国强兵的变法。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每一次变法和改革都会极大提升国力。比如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其中商鞅变法更是促使一度落后挨打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中的最强王者,最终还统一了天下。然而,公元1069年北宋王朝的这次变法,不但未能使北宋王朝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反而还把北宋彻底推入到了灭亡的深渊。而这次失败的变法就是争议最大的王安石变法。

北宋的灭亡与王安石变法的争议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的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在一片看似不起眼的房屋之中隐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它就是北京法源寺。法源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辽东阵亡将士修建的一座寺院。然而,法源寺曾经还发生过一件令所有华夏民族同胞痛心疾首的大事。那就是北宋皇帝宋钦宗及众多皇室成员就曾被囚禁于此。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大军攻陷了北宋首都汴京。金军不仅搜刮了大量金银珠宝和古玩字画等财物,还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皇亲贵族、大臣、美女、工匠等十余万人。据《大金国志》记载,金兵这次一共运走了300万锭金、800万锭银、5400万匹丝织品和1500万匹绸缎。有了这些财物的支持,此后的北方汉族也不得不苟活异族的铁蹄之下几百年。而这件令中原王朝倍感耻辱的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北宋的灭亡与王安石变法的争议

痛定思痛,不由得让人追问:为什么一个被称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大宋帝国竟然有如此悲惨的结局?翻开北宋历史,关于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王安石的变法。

于是王安石也就成了北宋灭亡的最大元凶。然而有趣的是,这位历史罪人“不贪不腐、不讲排场”,作为一品大元,一件衣服却能穿很多年。尽管他性格有些执拗,但不得不承认,他清廉高洁,富有才智。无论是个人操守还是才华,都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所以,王安石不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小人。更不是那种毫无才智的庸才笨蛋。但为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王安石变法就成了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了呢?为什么一系列便民的举措就变成了害民的恶政?为什么一个好人就没办成好事呢?他到底有何神秘之处?

王安石变法主要包括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保马法、改革科举等。其中的青苗法规定:在青黄不结实,官府可以以较低的利息借贷钱粮给农民,让农民发展生产,免受地主阶级的高利贷盘剥。而官府也能获得一笔收入。这就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均输法和市易法主要用于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好比朝廷的招标采购。保甲法和保马法则用于整顿并加强军队的战斗力。而新的科举制度主张以经一取士,从而改变文人只会闭门学做诗词、实事不行的状况。

新法推出前期的确达到了富国的目的。据《宋史》记载,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朝廷积蓄的钱粟作为户部经费,可以支撑20年之用。然而,随着变法的深入,支持新法的官员中混进了不少有德无能的投机分子。他们靠鼓吹新法欺上瞒下而加官进爵。由此,变法也开始走上歧途。就比如青苗法的初衷是官府借钱给百姓渡过难关,阻止土地兼并。可事实上,青苗法却渐渐变成了官府垄断的高利贷。而且每户还必须借贷,由此大量老百姓遭到盘剥。而有的百姓为逃避保甲法,甚至还出现了自断手腕的乱象。

所以,在王安石变法的五年后,也就是北宋神宗熙宁七年,一幅描绘民间疾苦的画卷就送到了宋神宗的面前。图卷名曰《流民图》。图中的景象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开封城外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流亡的难民扶老携幼、蜂拥而至。百姓个个都是面黄肌瘦。而献图的则是一位小官,名叫郑侠。郑侠在奏折中还说道,这些都是他每天在城楼上亲眼所见。画出来的,还不到1%。京城之内,惨状尚且如此。千里之外还真不知是什么样子。

北宋的灭亡与王安石变法的争议

《流民图》给宋神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于是在收到此图的第二天,宋神宗就被迫下令暂停新法。而新法的倡导者王安石也辞去相位,告老还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安石:从‘奸臣’到千古名相的争议与真实
...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官员。就算是历史书上,王安石变法也被认为是改变宋朝积弱积贫现象的变革运动,不仅提高了国家实力,也对地主阶级进行了限制和打击,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2023-10-26 22:34:00
宋神宗熙宁年间变法争议: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之争
...三: 其一,中央集权日趋旁落,机制涣散。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新派掌权,对反对派进行打压,贬谪或流放,其中包括苏轼、司马光、欧阳修等。党派斗争从未停止,宋神宗去世,高太后辅
2023-11-20 15:05:00
...上高位?他们追根溯源,居然把王安石搬出来当作罪薮。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以舍我其谁的政治胆略、敏锐如针的经济眼光、峻峭高洁的个人品
2024-03-18 00:23:00
聊聊饱受争议的章惇
...,直到遇到王安石,他的仕途才开始顺了起来。章惇支持王安石变法当时北宋积弊日深,国势日颓,已经到了不变革就只能等亡国的地步了。宋神宗和王安石君臣二人同心同德,携手共同走向变法之
2023-04-19 22:16:00
说到这个王安石变法,就是由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这一次的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那么这一次王安石变法
2024-06-28 19:39:00
章惇:王安石变法的拥护者和继承人
“王安石变法”,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是宋神宗为了改变北宋内忧外患的局面,启用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改革。这场全面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开始,在宋神宗驾崩后一
2023-09-17 12:15:00
为何说苏辙的一篇雄文,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领先的宋朝。在“三冗三积”的背景之下,北宋也出现了王安石变法。反而这次变法之中除了司马光等于王安石站在对立面的顽固派之外,还有一个苏辙。王安石变法与苏辙公元1061年,苏辙参
2024-06-09 14:16:00
宋朝文人中的犟种,非此二人莫属
...开始出现了分歧。后来,多地发生旱灾,朝廷内外都指责王安石变法残害百姓,甚至连后宫的太皇太后、皇太后都向神宗哭诉。宋神宗对变法产生了怀疑,也为了向反对派表示妥协,便接受王安石辞
2024-12-16 13:04:00
为什么王安石会推辞入京做官呢
...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主持的“熙宁变法”也被称为”王安石变法“,被认为是积极有效的强宋政策。他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因其文采斐然,也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实在熙宁变
2023-05-15 12: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