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日照日报
刘昌玮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补充。笔者立足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存现状,调查了现存的保护、开发情况,从建立健全保护体制机制、健全完善专业法律标准和多渠道拓展开发路径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能够对未来非遗档案的保护开发工作提供合理参考。
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国人民世代相承、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皿、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范围包含: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档案,作为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非遗档案作为真实记录和保存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地域、民族特色、风格流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克服时间和地域限制,将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最本真的状态保留下来。
缺乏史料记载的历史是模糊不清的,缺少凭证记录的传统文化是孤立无援的。我们再也不要重蹈传统拔河、燃灯会、江陵端午祭、《东医宝鉴》、儒学书院、宗庙祭祀的覆辙,在当今文化起源的争夺中,损失几千年文明史中引为自豪的文化身份认同。由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非遗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充分发挥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传播过程中的自身优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于世界文化之林。
现状阐述
调查发现,当前我市非遗档案主要以文字、图片形式保存,也有少量视频形式档案。各级文化部门和相关从业者,虽然从思想上有保留和记录相关资料的意识,但仍在资料收集、规范建档、机制健全、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1.非遗档案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各非遗档案的收集、管理主体间缺乏有效沟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化的保护模式。权区分不明、信息重复交叉情况普遍。
2.非遗档案保护与开发的法律依据不完善。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国家、省、市、区县各级层面已开展多年,成效显著,但在非遗档案保护和开发方面仍未有专门性的,具备普遍指导意义的法律或规章,由此,各地非遗档案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标准不一、效果参差不齐。
3.非遗档案的开发路径仍需进一步拓展。调查发现,我市现存非遗档案的主要开发途径仍为传统模式,仅在高校学生撰写论文时发挥依据作用,开发力度不足,利用频率不高,成效不显著。
路径分析
针对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1 .建立健全非遗档案保护体制机制。
首先,要明确非遗档案保护的主体。调查发现,我市目前非遗档案呈现多主体分散保管的状况,各保管主体权责不明,存在信息交叉重复的现象。为此,建议由文化部门牵头协调各相关方,划分权责。例如,根据各区县非遗分布的聚集性差异,可由各区县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实施保管和存放,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收集、鉴定和整理,对于部分涉及数量庞大档案规模的非遗项目,还可邀请有资质、专业性强的第三方机构合作。经鉴定、整理后的非遗档案,除依据不同项目的获批级别划分外,还可依据现存非遗的存续状况、濒危程度分类归档后统一移交市档案馆保存。
其次,要“因时”“因地”“因材”制宜,根据不同保存载体、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发源地区、艺术类别的非遗档案,设定不同的安保制度。
最后,要建立信息安全体系。从非遗档案的收集、归档;到划分不同保护密级,严防信息泄露、变卖等失泄密事故;最后到非人为灾难性事故的防范与事后修复全流程,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
2.健全和完善非遗档案保护的法律标准。非遗档案保护工作,目前主要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和《档案法》,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这两部法律并不能完全指导非遗档案保护工作。仍需就档案安全保管过程中的所有权按定义、采集盒接收方式、管理标准、安全保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奖惩制度等进行明确规范,制定出一套全国性的规范性标准文件。
3.多渠道拓展非遗档案的开发路径。一方面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帮助深化非遗文化领域的探索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地方非遗保护中心、民间文化机构的合作,通过举办能够吸引大众广泛参与的非遗传播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互动,通过活态传播的途径,丰富和拓展非遗传承的方式。
结语
过往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忽略了保护工作。现在能看到的是,很多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失去了它们的活态原貌。而这正是由于保护意识不足与措施不完善所致。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时代发展,我们应避免历史的遗憾重演,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与开发的进程。
【日照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日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与开发实践路径探析”(课题编号:20231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