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6-17 20:04:00 来源:映象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要求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河南作为非遗大省,非遗资源数量众多、特色鲜明、分布广泛、影响深远,做好非遗工作责任重大。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对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保护力度

文化遗产,保护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扎实做好基础保护是推动非遗传承弘扬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同时,传承弘扬的现实需求也对非遗基础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措施、手段、机制各方面加强创新、提高效能。

完善项目名录体系。依托“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架构,进一步完善申报、评审、审核、公示等流程,优化明确项目认定标准,拓展评审专家队伍。进一步做好代表性项目和保护单位评估工作,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积极探索建立代表性项目和保护单位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名录有进有出,增强名录活力。做好太极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履约工作,推动我省具有重大价值的非遗项目积极申报列入名录。

持续加强分类保护。在现有分类保护实践和保护经验基础上,延续“六个一”的目标,开展河南省传统医药、传统体育等分类保护工程,力争做到十大门类的全覆盖。依托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我省陶瓷、玉雕等优势项目,以及豫菜、豫酒、豫茶、豫药等豫字品牌,开展重点打造。不断丰富宝丰马街书会、商丘火神台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淮阳太昊伏羲祭典、新郑黄帝拜祖祭典、鹿邑老子生日祭典等重要民俗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促进提质升级。依托戏曲传承振兴工程,推动以豫剧为首的河南戏曲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

提升记录的数字化水平。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数字记录采集标准,运用前沿数字化采集技术,实现对各类非遗项目的全方位、高精度留存。在技术应用层面,突破传统文字、图片、视频记录局限,大力推广高清视频、3D建模、扩展现实(XR)、人工智能(AI)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吸收非遗保护、影像、数字技术等多方面人才,培养我省自己的数字记录团队。

推进非遗档案现代化建设。研究制定非遗档案建设系列标准,实现非遗档案的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依托相关机构,探索建立河南省非遗档案中心与“河南非遗云档案”平台,加强对全省非遗资源的整合共享,进一步加强档案和记录成果的社会开放与利用。

二、促进活态传承

非遗是人类文明的活态基因库,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文化根脉,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既是确保非遗延续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激活文化生命力、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路径。传承体验设施是公众感知非遗魅力的重要窗口,完善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是促进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支撑,能够为公众提供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的场所,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认同感。

加强传承人培养。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作为非遗传承的传统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制定激励政策,为传统传承方式创造更好的条件。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为不同领域、不同流派的传承人搭建沟通平台,促进技艺的交流与融合,激发创新灵感。定期举办各类非遗传承培训班和研讨会,拓宽传承人的视野,提升其专业素养,尤其注重针对现代设计理念、市场营销知识、文化创意开发等方面的培训。

推动教育体系融合。河南省高等教育学校数量排名全国第一,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我省应充分发挥高校和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支持省内综合性大学开设非遗专业和跨学科的非遗研究方向,尤其注重非遗保护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职业院校是非遗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我省相关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我省非遗发展实际需求,重点围绕表演艺术、传统工艺、中医药等方向培养职业人才。

建设一批特色非遗展示体验设施。加强对已经认定的133个省级展示传习示范馆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绩效管理,引入考核退出机制,充分发挥示范馆的示范作用。鼓励各地方、相关机构、个人因地制宜,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各异的非遗展示馆传习所。非遗展示馆传习所应具备教学、展示、实践等多种功能,为当地的非遗传承人提供固定的传承场所,方便他们开展技艺传授和培训活动。同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设和运营,培养居民的文化自觉和传承意识,并给予一定补贴,对承办好的乡村或社区给予奖励和宣传。

加强传承体验设施的数字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发“河南数字非遗馆”平台,整合全省的非遗资源,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非遗项目,提供在线讲解和互动体验功能。利用VR、AR等技术,打造虚拟非遗体验场景,构建多维度感官场景、强化互动参与性、融入文化叙事逻辑,让游客从“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的魅力。

三、深化研究阐释

科学研究是非遗保护的前置性、基础性工作。为推动非遗保护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型,加强我省非遗保护研究阐释水平,河南需着力构建一批跨学科、跨机构、跨区域的非遗研究平台,深入挖掘、阐释河南非遗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建立多学科研究平台。统筹资源组建研究联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机构、非遗保护单位建立“非遗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或“文化遗产研究院”,鼓励不同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批高水平非遗研究团队。推动设立“河南非遗重点研究专项”,明确年度研究任务与方向。二是构建多层次研究机制,分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政策研究板块,基础研究聚焦非遗历史脉络、文化谱系和传播机制,应用研究关注技艺复原、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政策研究服务地方治理与制度创新。强化地方特色与区域联动,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等为核心,推动设立“区域文化专项库”,鼓励各地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形成一批富有地域标识性的研究成果。注重成果转化与传播推广,搭建“学术研究—政策建议—社会传播”三位一体平台,推动研究成果进入决策链、教育链、传播链。

挖掘时代价值。准确认识和把握非遗的多重价值,在挖掘非遗价值的同时充分兼顾非遗的保护,关键是要处理好非遗保护和非遗发展的关系。以创新作为做好非遗保护传承的内生动力,在创新创造中彰显非遗价值,这也是焕发非遗生命的核心路径。深入挖掘非遗价值离不开政府机构的引导支持,离不开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离不开各类企业的探索实践,只有各方紧密协作,才能更好地诠释非遗价值,使非遗焕发生命力。

提炼精神标识。深化非遗文化精神的理论研究,依托高校、社科院系统梳理河南非遗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与社会规范,总结形成一批具有高度文化提炼力的研究成果,打造“河南非遗精神研究丛书”“中原非遗思想体系”等重点成果项目。建立非遗精神标识传播体系,将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方城石猴等蕴含地域精神的非遗项目转化为可感知、可识别的文化标签,通过视觉识别、形象传播、公共艺术等形式,构建现代社会的“非遗文化坐标系”。强化非遗教育中的精神传承,将代表性非遗项目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融合,编制中小学教材读本、通识教育课程等,推动青少年对非遗精神的认知、理解与传承。发挥非遗在社会心理建设中的作用,鼓励非遗项目参与社区营造、乡村文化振兴、城市公共空间美育等工作,强化其在身份认同、群体凝聚、精神抚慰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具有国际传播力的文化标识,围绕以太极拳、少林功夫、杂技等为主的“中国功夫”全球著名文化IP,以二十四节气、中华传统节日为主的“中国时间”国际知名文化IP,以及“历史传说”“中原美食”“中原手作”“中原庙会”“中医药文化”“传统戏剧”等全国一流文化IP,凝练符号,推动其走入国际传播体系,成为中华文明的鲜明象征与文化桥梁。

四、增强传播效能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与融合化趋势日益显著,河南非遗的传播推广工作应顺应这一潮流,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创新表达方式,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体系。

创新展示展演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体验活动。继续办好宝丰马街书会国家级非遗曲艺展演、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遗展演、中国鹿邑·河南省非遗传统戏剧展演、说唱宝丰·幸福家园、春和景明、河洛飞花等现有品牌活动,积极谋划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非遗展示展演品牌活动。提升目前相关展览展示方式,提高展览档次,增强展览感染力、表现力、沉浸感、参与度。

优化传播推广方式。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趋势,鼓励支持新闻媒体和相关机构开设专题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制作融媒体产品,提升非遗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发掘培养一批非遗自媒体传播达人,尤其鼓励非遗传承人参与自媒体传播。利用我省优势文艺品类,如豫剧、河南坠子、杂技等,鼓励创作一批体现河南非遗内容和非遗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

加大普及力度。组织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基层单位,开展非遗知识讲座、培训等活动,向公众普及非遗的基本概念、分类、价值等知识,介绍河南非遗项目的特色和亮点。同时,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设立非遗专题展区、阅读角等,展示非遗实物、图片、文献等资料,为公众提供学习和了解非遗的场所。

扩大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内非遗保护传承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与其他省市区建立非遗保护传承合作机制,共同开展非遗项目联合申报、非遗传承人联合培养、非遗文化交流活动等工作。加强与国际非遗保护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加国际非遗展览、展演、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向世界展示河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非遗保护理念和技术,借鉴国外非遗保护传承的成功经验,推动河南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与国际接轨。(作者:陈凌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研究”(2024ZT050)阶段性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7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黄东升:奋力谱写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河南篇章”
...电(记者肖懿木)“近年来,河南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高标准规划、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奋力谱写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河南篇章’。”10月22日
2024-10-22 17:30:00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会议在河南三门峡召开
...门峡市政府、中国旅游报社承办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会议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本次会议以“建好用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主题,旨在促进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大
2023-05-20 18:49:00
河南省政协委员胡会东:推进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济带。今年河南省两会,胡会东带来了推进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提案建议。在他看来,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记录了中国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以及现代化进程中一系
2023-01-15 17:33:00
...,记者从郑州市政府获悉,该市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十大保护展示利用组团工程支撑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战略的实施意见》,谋划建设文化遗产“十大保护展示利用组团工程”,
2024-01-15 08:02:00
河南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前列 全省文物局长会议召开
...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省人大审议通过《河南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
2024-01-18 13:45:00
...,要求我们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
2024-01-16 07:52:00
河南推进文物活化利用 打造世界级大遗址走廊
...设文物强省、考古强省,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加强大遗址保护利用,打造世界级大遗址走廊。河南是文物大省,据河南文物部门统计,该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可移动文物177万件(
2023-09-01 21:59:00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余年,如何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10月11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河南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
2023-10-11 21:40:00
不可移动文物超5万处 河南摸清全省黄河区域文物“家底”
...0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从奋力推进全省黄河流域
2024-10-22 13:0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长江奔腾,光影绽放。10月30日晚,夜幕垂落宜昌奥体中心,星光与灯火交织,人潮与江潮共涌。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
2025-11-03 23:49:00
吉林教育名家李颖同志逝世:毕生践行生命教育 深耕基础教育数十载
11月3日,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官方公众号获悉,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知名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2025-11-04 00:05:00
2025贵商大会丨粤企入黔 共创数字产业新机遇
11月3日,作为2025贵商发展大会暨粤企入黔产业合作对接会重要活动之一的贵州数字产业合作交流座谈会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
2025-11-04 00:19:00
吉林非遗+国粹京剧 吉林省历史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点亮长春光华学院
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教育厅主办的吉林省历史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11月3日在长春光华学院拉开帷幕。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带来的现代京剧《土地长歌》惊艳亮相
2025-11-04 00:36:00
省委书记徐麟在贵阳11月2日会见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3日会见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弗迪电池公司董事长何龙
2025-11-04 01:53:00
近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城市及县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主要内容如下
2025-11-04 01:53:00
胶东在线11月3日讯(通讯员 麻常庚 解雅茹)10月30日,烟台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班暨应急演练观摩会在烟台康和中学成功举办
2025-11-04 02:03:00
【基本医疗服务再提升】多措并举暖梨乡 服务提质惠民生
胶东在线11月3日讯(通讯员 于冬怡)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紧紧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通过政策落地、流程再造
2025-11-04 02:03:00
11月3日,省委书记徐麟在贵阳会见格美集团董事长、总裁徐曙光一行。副省长蔡朝林参加。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书慧编辑 何涛二审 李劼三审 闵捷
2025-11-04 03:58:00
中国网11月3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德方请求,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通电话
2025-11-04 04:24:00
11月3日,西安市政协召开十五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市政协主席王吉德主持并讲话。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参加
2025-11-03 17:47:00
随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乘机出行变得越来越大众化。据统计,今年1-10月,西安机场累计已保障首乘旅客近4000人
2025-11-03 17:47:00
西安交大举办第十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秋季研讨会
11月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秋季研讨会暨陕西省第七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开幕式在创新港举行
2025-11-03 17:47:00
历史性突破!西安科技大学在2025中国青年科创“揭榜挂帅”竞赛获12项大奖
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终审决赛在长沙、重庆
2025-11-03 17:47:00
河北新闻网讯 2025年承德市“奋进新征程,运动促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轮滑培训活动由承德市体育局、中共承德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2025-11-03 17: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