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12月19日,在白雪笼罩下的西部山区安静怡然,但信都区城计头乡马沟村却热闹非凡,几户人家正在使用传统瓢漏工艺制作着红薯粉条,这已成为马沟村200名村民的冬日固定“工作”。今年,村民找到了网络直播销售新路径,解决了销路难题,他们脸上乐开了花。
可是在去年,马沟村年产量达5000公斤的红薯粉条销往何处,还难住了马沟村一批村民。“村支书,传统手工艺粉条耗时耗力,销路单一且不赚钱。”一天,村民樊玉平在“百姓议事厅”群中反映,希望“群主”可以想办法,依靠纯手工艺红薯粉条带动村中经济“活”起来。
之前,红薯粉条的销路大多依靠一些老客户及不定期有人来村中收购,销量有限。在粉条机械化生产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制作红薯粉条销路更是举步维艰,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友打电话联系销路,但形式还是过于单一。
为了探索新路径,李长友想起,村中一位叫李泽淇的小伙去年依靠直播,帮助自家销售红薯粉条,效益也不错。于是,他开始联系直播专业人士帮忙,希望开辟一条销售新路线,帮助村民将纯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销往各地,增加销路。
通过网络直播销售,近两月,马沟村已经卖掉了1000公斤左右红薯粉条,价格也翻了番,村民做起红薯粉条更有了干劲儿。此外,马沟村也有不少村民学起了直播卖粉条。
樊玉平是马沟村红薯粉条制作大户,仅一家红薯粉条,年产量可达3000公斤左右,了解了直播这条新路,他也在摸索着如何做电商。“李泽淇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村党支部书记帮我们联系,支持村中产业。”樊玉平笑着说,他明年还想自己育苗,并且预计明年种200亩的红薯来制作红薯粉条。销售有了新路径,村民也看到了新希望。(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东甲、张中希见习记者郝梦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1 12: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