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攻坚!在智慧交通的赛道上
讲述人:广州市丰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胡晓鹏
作者:本报记者 唐一歌 本报通讯员 周园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9日 05版)
【一线讲述】
在建设交通强国这一背景下,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雷达,可以实现对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网的远程监控,通过雷达的精确定位技术与摄像头的画面呈现功能,协助交通管理执法部门随时精准掌握交通路面情况。作为总工程师,我对此十分自豪。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雷达都是人工标定,而我们这项技术实现了人工智能标定,走在了国际前沿。可要让一款雷达实现智慧交通、车路协同、路侧交通数据采集等功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018年,我们公司看到了智能网联车发展的趋势和路测雷达的市场前景,但受限于自身的研发能力,迟迟不敢在这个领域进行投入。后来,机缘巧合,我们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电广研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
2021年,西电广研院与我们公司在广州共同建立了智慧交通研究中心。作为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研究中心围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在智慧高速、车路协同、全息感知、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及通信工程等交叉领域进行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落地。
不到两年,我们心心念念的毫米波雷达新产品就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并研发定型、实现量产。与西电广研院的合作为我们公司带来了十几个发明专利,我们的毫米波雷达动态标定技术是其中一个代表性成果。
以往的老式雷达要进行毫米波雷达标定,不仅效率低、一天只能完成一公里的标定,而且需要封路进行。在已经通车的公路上封道,会给正常交通带来影响。
我们与西电广研院的陈睿教授团队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开发一种新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我们和西电广研院不断对接、磨合、测试。毫米波雷达动态标定技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研发出来,完成了从科研成果到产品的转化,也接受了市场的检验。
我们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但在理论创新方面有所欠缺;高校理论基础扎实,而理论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和丰富。在具体合作中,我们在工程实践中提供产业化思路,高校团队根据这些思路再进行理论上的创新,这些创新又能指导企业的工程实践。我们与西电广研院的合作无疑是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实现双赢的生动实践。
今年,我们也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国家级荣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接下来,我们和西电广研院还会继续合作,在智慧交通赛道上越走越远。我们希望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生产,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唐一歌、本报通讯员周园采访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9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