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吴鹏程在实验室。学校供图
晨报讯(通讯员 姜晨 周天健 徐颖 盛佳媛)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成功申请2项专利,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6项课题,参与申报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发表6篇SCI论文……这是中国药科大学2023届硕士毕业生吴鹏程的“战绩”,丰硕的科研成果使他在同辈中脱颖而出,以综合考核第三的优异成绩顺利成为清华大学的学术博士研究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机会总是留给事先有充分准备和规划的人。”这既是吴鹏程总结出的学习经验,也是他取得这些骄人成果的重要原因。
为了确定适合自己研究的目标领域,吴鹏程在正式入学前三个多月就开始大量阅读各方面的英文文献,每周至少完成3-5篇英文文献的研读对于他而言就是家常便饭。硕士研究生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吴鹏程取得了傲人的学术成就:研一期间完成第一项课题,研二就在学科顶尖期刊上以独立第一作者发表了首篇英文文章,完成了2项专利申请……丰硕的科研成果正是他顺利申请成为清华大学学术博士研究生的关键支撑与硬核力量。
吴鹏程坦言,“研二快结束时,我就已经开始联系自己的意向导师,并提前了解清华大学的‘四方联合’项目。”
回忆在中国药大的三年学习生活,吴鹏程非常感激学校对基础药学拔尖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中国药科大学的‘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模式让我能够紧跟现代医药产业、生物医药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大大提高了我的学术前瞻性和科研水平。”在中国药大“创新沉浸式师生双选模式”下,吴鹏程遇到了两位优秀导师——戴建君教授和鞠艳敏副研究员。不论在科研实验设计、课题研究、具体的实验技能还是在日常生活上,两位老师都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当谈及博士阶段的规划时,吴鹏程说:“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基因测序及体外诊断,希望可以在科研实践中将生物医药融入新时代发展要求中,做到向而始兴,尽可能多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医药产品,真正应用于社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8 10: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